标准解读

《MT 453-1995 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是一项国家标准,主要针对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的设计、制造、性能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救护队员及特殊环境下作业人员使用的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呼吸器。根据此标准,产品需满足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并有效隔离外界有害气体或缺氧环境。

标准中详细列出了呼吸器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供气流量、使用时间、耐压性、密封性等关键指标;同时明确了检验规则,如出厂检验项目和周期检验项目;还给出了具体的试验方法,比如气密性测试、强度测试等,以验证产品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设计预期。此外,对于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也有相应的要求,旨在保证从生产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妥善处理这些重要的安全设备。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5-12-28 颁布
  • 1996-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MT 453-1995 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pdf_第1页
MT 453-1995 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MT 453-1995 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煤 炭行 业标准MT 4 5 3 一 1 9 9 5隔 绝 式 压 缩 氧 呼 吸 器代替 Z B C 7 3 0 0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负压型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 以下简称呼吸器) .2 引用标准 G B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 T 1 2 2 6 一般压力表 G B / T 1 4 1 。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 阻率和表面电 阻率试验方法 G B 2 8 9 0 过滤 式防 毒面具 通用技术条件 G B / T 2 8 9 1 过滤式防毒面具罩性能试验方法 G B 5 0 9 9 钢质无缝气瓶 G B 8 9 8 2 医用氧气 G B / T 1 0 1 1 1 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方法 M T 4 5 4 压缩氧呼吸器和压缩氧自 救器用二氧化碳吸收剂 氢氧化钙技术条件3 术语3 . 1 额定防 护时间 n o m i n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i m e 在规定作功功率条件下, 呼吸器符合防护性能要求的使用时间。3 . 2 防护时间 p r o t e c t i o n t i m e 呼器在本标准规定的适用环境中能满足防护性能要求的使用时间。3 . 3 高压系统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s y s t e m 呼吸器的氧气瓶、 氧气瓶阀门、 减压器、 手动补给阀、 压力表、 替报器和压力表开关等高压部分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高压气路。3 . 4 低压系统 l o w p r e s s u r e s y s t e m 呼吸器的口 具或面罩、 呼吸软管、 呼气阀、 吸气阀、 气囊( 包括排气阀) 、 自 动补给阀和清净雄等低压部分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低压气路。3 . 5 呼气 气路 e x h a la t io n a ir w a y 呼气经口 具或面罩、 呼气软管、 呼气阀、 清净罐进人气囊的气路。3 . 6 吸 气气 路 ,n h a l a t i o n a i r w a y 吸气由 气囊经降温器、 吸气阀、 吸气软管到口 具或面罩的气路。3 . 7 呼气阻力 e x h a l a t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呼气气流通过呼气气路的阻力。3 . 8 吸气阻力i n h a l a t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 9 9 5 一 1 2 一 2 8 批准1 9 9 6 一 0 4 一 0 1 实施MT 4 5 3 一 1 9 9 5 吸气气流通过吸气气路的阻力。3 . 9 手动补给 供氧 o x y g e n d e l iv e r y b y m a n u a l s w it c h 用手按动, 使手动补给阀直接向低压系统供氧。3 . 1 0 自 动补 给供氧 o x y g e n d e l i v e r y b y d e m a n d v a l v e 低压系统内压力降到规定负压值时, 自动补给阀自动开启向低压系统供氧。3 . 1 1 定量供氧 o x y g e n d e l i v e r y b y c o n s t a n t f l o w 高压氧气经减压器减压后, 通过节流孔以规定流量连续向低压系统供氧。3 . 1 2 减压器 p r e s s u r e r e d u c i n g v a l v e 将高压氧气减压, 以自动补给供氧和定量供氧方式向低压系统供氧的装置。3 . 1 3 自 动排气阀 a u t o m a t i c r e l i e f v a l v e 低压系统内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值时, 排气阀自 动开启向外界排气的装置。3 . 1 4 气囊工作容积 a v a i la b l e v o l u m e o f b r e a t h in g b a g 自 动排气阀开启时气囊容积与自 动补给阀开启时气囊容积的差值。3 . 1 5 辅助工作型呼吸 器 a s s is t a n t w o r k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供矿山救护队员工作呼吸器发生故障时佩戴退出灾区、 救护伤员和化工等部门救护站使用的防护时间不大于 2 h的呼吸器。3 . 1 6 基本工作型呼吸器 r u d i m e n t a l w o r k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供矿山救护队员和辅助救护队员进行抢险救灾等主要救护工作使用的防护时间大于 2 h的呼吸器。3 . 1 7 成品质量 w e i g h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w h e n i n u s e 包括氧气、 二氧化碳吸收剂和冷却剂的呼吸器在佩戴使用时的质量。3 . 1 8 短时间 特重劳动 s u p e r h e a v y w o r k i n s h o r t t i m e 指在3 -5 m i n 内, 完成呼吸量为7 8 L / m i n , 呼吸频率为3 0 次/ m i n 的劳动强度。4 产品分类4 . 1 产品类型 呼吸器按用途分为辅助工作型和基本工作型两类。 按额定防护时间分为1 h , 2 h , 3 h , 4 h 四个规格。4 . 2 基本参数 呼吸器基本参数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类型规格 h额定防护时间 刀l l n氧气瓶额定压力 M P .作功功率 W额定耗氧量 L / mi n氧气储量 L成品质量 k g辅助工作型16 0 2 05 4 . 41 . 21 0 082 0 0镇1 021 2 06 9 . 21 . 43 0 0提 1 2基本工作型31 8 04 00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5 3 一 1 9 9 5 图 1 仿人呼吸装置示意图1 一呼吸机; 2 一二氧化碳钢瓶; 3 , 1 3 , 2 4 , 2 9 一转子流量计; 4 , 2 3 -湿式气体流量计; 5 -缓冲袋; 6 1 1 5 -吸气阀, 7 , 9 , 1 6 一呼气阀; 8 -缓冲筒; 1 。 一鼓泡吸湿式水分饱和器; 1 2 一接点温度计和温控继电器; 1 1 , 2 7 一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 1 4 , 3 1 -薄膜式泵; 1 7 -热电偶数显温度计; 1 8 一三通;1 9 -差压变送器和显示仪表; 2 0 -呼吸器s 2 1 一金属管, 2 2 一加热器s2 5 一热交换器; 2 6 一热磁式氧气分析仪, 2 8 一干燥塔; 3 0 -流量调节夹 宪 6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要求和说明I呼吸机呼吸量 1 0 - - 8 0 L / mi n呼吸频率1 0 3 0 次/ m i n ; 呼吸比1 , 1用电子计算机按规定程序控制呼吸机2二氧化碳钢瓶压力 1 5 MP a , 容积 3 0 - 5 0 L3转子流量计测量范围0 . 0 2 4 0 . 2 4 m 1 / h , 准确度2 . 5 级4湿式气体流量计额定流量0 . 5 m / h , 容积 5 L , 准确度2 . 5 级5缓冲气袋橡胶布制造, 容积2 -3 L6鼓泡吸湿式水分饱和器用有机玻璃按图2 制作7缓冲筒金属制, 容积1 L8吸气阀、 呼气阀用呼吸器吸 气阀 代替9接点温度计测量范围。 一1 0 0 C , 最小分度值。 . 1 c1 0电加热器功率 3 0 0 -5 0 0 W, 电压 2 2 0 V1 1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范围0 -1 0 %, 准确度 。 . 1 %1 2薄膜式泵最大流量6 L / m in3 2 4MT 4 5 3 一 1 9 9 5表 s ( 完)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要求和说明1 3热电偶数显温度计镍铬热电 偶, 直径。 . 2 0 . 5 m m, 测量范围0 1 0 0 0C , 最小分度值0 , 0 5C1 4差压变送器和显示仪表测量范围一 2 0 0 0 - t2 0 0 0 P a , 准确度2 0 P a1 5热交换器按图 3 制作1 6热磁式氧气分析仪测量范围。 - 1 0 0 %, 准确度 2 5 %1 7干燥塔容积2 5 0 m L , 内 装块状无水抓化钙1 8三通按图4 制作1 9人头模型及连接管按图5 制作2 0恒温箱内 部尺寸: 1 . 3 InX 1 . 0 mX1 . O m ;箱内有电加热器、 温控仪器和混合风扇等. 其温度控制范围为( 2 0 -4 5 ) 士 2 C6 . 2 . 2 测定条件 防护性能测定要求的呼吸参数和操作程序如表7 所示。 表 7编号呼吸器类型额定防护时间 m m恒温箱温度 劳动强度起止时间 mm呼吸参数呼吸量L/ mi n呼吸频率次/ mi n二氧化碳进 入 量 L / mi n抽氧最L/ m m1辅助工作型6 02 6 士2 中等劳动0- 6 02 82 01 .1 21 . 2 80 - 1 2 01 2 02基本工作型( 无降温器)1 8 0特重劳动1 2 0 - 1 2 57 8 ,3 03 . 3 03 . 54中等劳动1 2 5 - 1 8 02 82 01 . 1 21 . 2 80 - 1 2 02 4 0特重劳动1 2 0 - 1 2 57 83 03 . 3 03 . 5 4中等劳动1 2 5- 1 8 02 82 01 . 1 21 . 2 8特重劳动1 8 0 - 1 8 37 83 03 . 3 03 . 5 4 日,直 它 烤兮书石1 8 3 2 4 02 82 01 . 1 21 . 2 80 - 1 2 03基本工作型( 有降温器)2 4 04 0 士 2 C曰, -i 气, J J 夕J1 2 0 - 1 2 57 83 03 .3 03 . 5 4特 里 劳 动1 . 1 21 . 2 8中等劳动1 2 5 - 1 8 02 83 . 3 03 . 5 41 8 0 - 1 8 37 8符 里 9 a 切中等劳动1 8 3 - 2 4 02 82 01 . 1 21 . 2 8注: 呼吸参数中的呼吸量、 二氧化碳进入量和抽氧量, 是在环境温度为2 0 ,C , 标准气压时的值3 2 5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5 3 一 1 9 9 56 . 2 . 3 测定步骤6 . 2 . 3 . 1 测定准备工作 a . 按图1 组装仿人呼吸装置。要求除呼吸机和呼吸器以外的气路总体积不超过 2 0 0 m L , 从水分饱和器 1 0 的出口到连接用三通1 8 这段管路用保温材料保温; 图 2 鼓泡吸湿式水分饱和器1 一进气管乡 2 一补水瓶; 3 一接点温度计; 4 一出 气管; 5 一电加热棒MT 4 5 3 一 1 9 9 5图 3 热交换器1 一连接呼吸机接口。 2 一冷却水入口; 3 -冷却水出口。 4 一连接进气管3 2 7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5 3 一 1 9 9 5、图 4 三通图 5 人头模型示意图3 2 8MT 4 5 3 一 1 9 9 5A -A剖视 图 6 连接管 1 -压力测点。 2 -吸气温度测点; 3 -呼气温度测点; 4 一呼气管接口 5 一吸气管接口布 名 一热电偶; 7 -差压变送器接口 b 按表7 要求 把呼吸 参数和 操作程序 输人计算机, 并进行调 试。 标定 辱吸机的呼吸 频率, 用标 准气样 标 定 红 外线 二 氧 化碳 分析 仪1 2 和2 7 , 按使 用 说明 书 标 定 热 磁式 氧气 分析 仪2 6 , 差压 变 送器1 9 和热电偶温度计1 7 : c 在图1 吸气回 路金属管2 1 处断开, 封住连接三通1 8 的呼吸软管口, 开动呼吸机按中 等劳动强度标定呼吸量v( v =表 7 规定的呼吸量与二氧化碳进入量差值) 。调至呼气出口处温度达到 3 7 士0 . 5 0C, 相对湿度达到为9 5 %以上。 调节二氧化碳进入蚤达到1 . 1 2 L / m i n 时, 检查呼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4 %士。i %。开动薄膜泵3 1 调节抽氧量达到1 . 2 8 L / m i n , 恢复断开处连接检查气路系统正压气密( 接入水柱压力计, 施加1 9 6 0 P a 压力, 1 m i n 内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9 8 P a ) , d . 将呼吸器放人恒温箱, 与箱外管路连接, 控温在2 6 士 2 C , 开动风扇, 保持1 h , 使箱内 温度达到平衡。 e 呼吸器面体为口 具时, 按图1 连接。为面罩时, 取下三通1 8 , 与图5 的人头模型连接。6 . 2 - 3 . 2 操作步骤 a 。 将受检呼吸器, 与仿人呼吸装置接好, 向 热交换器2 5 通入冷却水, 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4 和2 3 的初始读数。 b . 开动呼吸机1 , 同时打开二氧化碳钢瓶2 的阀门, 开动薄膜泵1 4 和3 1 , 打开呼吸器氧气瓶阀门, 记录氧气压力, 按秒表计时, 开始检验。 e . 检验中随时注意观察, 调节二氧化碳进入量, 抽氧量。 每隔5 m i n d h , 2 h 呼吸器) 或1 0 m i nt 3 h , 4 h 呼吸器) 记录一次吸气温度, 吸气和呼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吸气中的氧气浓度, 呼气阻力, 吸气阻力。当按规定操作程序改变呼吸机呼吸参数时, 应同时调节二氧化碳进入量和抽氧量。 d当吸气中 二氧化碳浓度、 平均二氧化碳浓度、 氧气浓度、 温度, 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中任1 项参数超过本标准规定时停止试验, 关闭二氧化碳钢瓶2 , 呼吸机1 , 薄膜式泵1 4 和3 1 , 关闭加热器2 2 和恒温箱电源, 关闭热交换器2 5 水源。 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4 和2 3 的终了读数。 检查二氧化碳进入量和抽氧量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 记录呼吸器氧气瓶压力, 关闭氧气瓶。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5 3 一 1 9 9 56 . 2 . 4 测定结果表述6 . 2 . 4 . 1 吸气中最低氧气浓度。6 . 2 . 4 . 2 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a . 吸气中最高二氧化碳浓度; b . 吸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 平均二氧化碳浓度计算公式:。 一( 艺c +% c , / 2 ) / n式中: c 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 ci 任一次记录时间实测的二氧化碳浓度; 在试验终了时, 二氧化碳浓度; n 记录次数。6 . 2 - 4 . 3 吸气中最高温度。6 . 2 - 4 . 4 最大的呼气阻力、 吸气阻力。6 . 2 . 4 . 5 防护时间。6 . 3 供妞能力测定6 . 3 . 1 仪器 仪器与表5 相同。6 . 3 . 2 定量供氧量测定方法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分别为2 0 1 8 MP a 和3 - 2 MP a 时,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 上的转子流量计A, 分别测出定量供氧量。6 . 3 . 3 自动补给供氧量测定方法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的压力为2 0 - 1 8 MP 。 和5 - 3 MP a 时, 启动自 动补给阀,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 的流量计B , 分别测出自 动补给供氧量。6 . 3 . 4 手动补给供氧量测定方法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的压力分别为2 0- 1 8 MP a 和5 -3 MP a 时, 启动手动补给阀,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 的流量计B , 分别测出手动补给供氧量。6 . 4 自 动补给阀开启压力的测定方法 把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 打开氧气瓶, 从口具或面罩以8 1 2 L / m i n 流量从低压系统抽气, 观察自动补给阀 开启 供氧时的 水柱压力 计指示的负 压 值。6 . 5 排气阁开启压力的测定方法6 . 5 . 1 通气流量为1 . 4 L / m i n 时的开启压力的测定 将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 打开氧气瓶开关向低压系统以流量为1 . 4 士0 . 1 L / m i n 供氧,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 的水柱压力计测出开启压力值。6 . 5 . 2 通气流量为6 0 L / m i n 时的开启压力的测定 将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 关闭氧气瓶开关, 从口 具( 或面罩) 向低压系统通入6 0 L / m i n的稳定气流,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 的水柱压力计测出开启压力值。66 耐沮性试验方法 将接好氧气瓶, 无呼吸面体的呼吸器, 放在一3 0 士2 的试验箱内1 6 h , 取出立即放在6 0 士3 的试验箱内1 6 h , 再取出 放在3 0 士 2 条件下降至室温, 检查各部件是否发硬, 发粘和变形, 按6 . 2 和6 . 7 方法测定气密性和防护性能。6 . 了 耐冲击性试验方法 将呼吸器包装后, 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 以加速度3 0 m / s , 频率每分钟8 0 1 2 0 H z , 连续冲击2 hMT 4 5 3 一 1 9 9 5后, 按6 . 1 方法测定气密性、 按6 . 2 测定防护性能和按6 . 3 测定供氧能力。68 佩截试验方法6 . 8 . 1 试验地点: 在救护队演习巷道( 或专设训练室) 内进行, 环境温度为室温。6 . 82 佩戴试验程序 a . 拉检力计3 6 次, 每次拉重物2 5 k g , 高度1 . 5 m; b . 不低头步行 1 2 5 m; c . 在 1 . 1 -1 . 5 m矮巷室内, 弯腰行走2 0 0 m; d . 在0 . 7 5 m特矮巷室内, 爬行1 0 0 m; e在梯子间垂直攀登2 0 m, 穿过4 6 0 m m X 4 6 0 m m方孔, 上、 下梯1 次; f . 从背上取下呼吸器用手托住, 放在头的前方, 继续保持呼吸畅通, 穿过。 . 5 m高4 m长的矮洞; 8 铺设1 5 m水龙带, 再卷好。 以上7 个作功程序为一个周期, 各种规格的呼吸器要求完成的周期数和每个周期的时间( 包括休息) 如表 8 所示。 表 8呼吸器规格, h周期数, 个每个周期的时间, m in总试脸时间, m in123 06 01 2 0241 8 0362 4 0486 . 9 外观质t检查方法 用目 视方法检查呼吸器外观质量。6 . 1 0 主要部件性能试验方法6 . 1 0 . 1 氧气瓶按G B 5 0 9 9 规定试验。6 . 1 0 . 2 压力表按G B / T 1 2 2 6 规定试验。6 . 1 0 . 3 减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测定方法 逐渐提高安全阀内 压力, 记录安全阀 开启时压力表的压力值。6 . 1 0 . 4 呼气阀、 吸气阀逆向漏气量测定方法6 . 1 0 . 4 . 1 仪器 a . 装置示意图见图7 。 图 71 一水柱瓶, 2 一转子流量计; 3 一三通管; 4 一呼气阀或吸气阀, s -湿式气体流量计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r 4 5 3 - 1 9 9 5 h 水柱瓶; 水 .柱高 度1 0 0 m m ; c 转子流量计: 测量范围。0 1 6 0 . 1 6 m / h , 准确度2 . 5 级; d湿式气体流量计: 额定流量5 0 o L / h , 容量5 L , 准确度2 . 5 级; 二 秒表。6 . 1 0 - 4 . 2 测定方法 呼气阀或吸气阀逆向接到测定装置气路上. 通入流量为1 . 5 士。 . 1 L / m i n 稳定气流, 使通气压力保持9 8 。 士1 0 P a , 测定1 m i n 进入湿式气 体流 量 计的漏 气量。6 . 1 0 . 5 呼气阀、 吸气阀通气阻力测定方法6 . 1 0 . 5, 仪器 a 测定装置示意图见图8 。 图 8 1 一水柱压力计; 2 一转子流量计; 3 一三通; 4 一呼气闷或吸气阀 b 微 差压力 计, 测量范围。 - 1 2 0 0 P a , 分度 值1 0 P a ; c转子流量计, 测量范围0 . 4 -4 m / h , 精度2 . 5 级。6 . 1 0 - 5 . 2 测定方法 向呼气阀或吸气阀 通入流量3 0 - 3 1 L / m i n 稳定气流, 记录微差压力计的指示值, 减去测定装置空白阻力即为通气阻力。6 . 1 0 . 6 面罩按G B 2 8 9 0 规定检查。6 . 1 0 . 7 清净罐的试验6 . 1 0 . 3 . 1 清净翻的气密性试验方法 将清净罐出气口 密封, 从进气口充气, 压力表的压力达到1 0 k P a 后, 把罐体浸人水中, 观察有无气泡冒出。6 . 1 07 . 2 清净罐阻力的测定 测定装置示意图同图8 。 将清净罐换接到4 上, 通入( 3 0 士1 ) L / m i n 的稳定气流, 观察微差压力计指示值, 减去测定装置空白阻力即为清净罐阻力.6 . 1 0 . 8 气囊的试验6 . 1 0 . 8 . , 气囊热水浸泡和气密性试验 将气囊堵住进气、 出气口, 在6 5 士 5 的 热水中浸泡6 h , 取出 擦干, 观察粘接缝是否开胶。 从一个通气口 通人气体使其内部表压达到9 8 0 P a , 把气囊浸入水中观察有无漏气。6 . 1 0 . 8 . 2 气囊有效容积测定方法 将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 堵住定量供气孔, 向 气囊内通气, 到排气阀开始排气时停止通气, 用抽气装置从气囊中 抽气, 到自 动补给阀开启止, 用湿式气体流量计测量抽出气体体积。6 . 1 0 . 9 呼吸软管伸长率和气密测定方法 把呼吸软管一端吊 起, 测量其自 然长 度为a ( 不包括接头) , 然后在其另一端施加负荷1 0 . N, 5 m i n后测量其长度为b , 伸长率为( b -a ) / a X 1 0 0 0 x ; 测定中目 测是否断裂。在经拉伸试验后的呼吸软管内,MT 4 5 3 一1 9 9 5施加1 . 5 k P a 压力, 检查是否漏气。6 . 1 0 . 1 0 排唾液盒气密性试验方法 按6 . 1 0 . 8 . 1 方法进行。6 . 1 0 . 1 1 水分吸 收器气密 性试验方法 按6 . 1 0 . 8 . 1 方法进行。6 . 1 0 . 1 2 降温器气密性试验方法 按。1 0 . 8 . 1 方法进行。6 . 1 0 . 1 3 哨子声级强度测定方法 用声级计在距哨子l m处测定。6 . 1 0 . 1 4 防烟眼镜的试验6 . 1 0 . 1 4 . 1 防烟眼镜与面部配合气密性试验方法 试验人员佩戴好呼吸器, 夹好鼻夹, 戴上防烟眼镜, 用浸有氨水的毛巾 包裹在眼镜密封罩周围, 头部上下左右活动3 m i n , 眼睛是否感到有刺激。6 . 1 0 - 1 4 . 2 防烟眼镜镜片内是否上雾试验方法 在进行 6 . 8 . 2 佩戴试验时, 检查镜片是否上雾。6 . 1 0 . 1 4 . 3 防烟眼镜的视野测定方法 按G B / T 2 8 9 1 的规定进行测定。6 . 1 0 . 1 5 氧气质量测定方法 按G B 8 9 8 2 规定进行测定。6 . 1 0 . 1 6 二氧化碳吸收剂检验 按M T 4 5 4 规定进行试验。7 . 1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 , 产品由 制造厂质盈检验部门检验, 检验合格, 并签发合格证, 方准出厂。1 . 2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9 .不7.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5 3 一 1 9 9 5表 9序号技术要求条款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序 号技术要求条款出厂位验型式检验15 。3 .1了O一5 . 1 3 . 2XO飞 25 。 3 。 2侧O一5 。 1 3 . 3X035 . 4 . 1O5 . 1 3 . 4 . 1了O45 . 4 . 2O一5 。 1 3 . 4 . 2侧055. 4 3O2 45 。 1 3 . 5 . 3侧O65 . 4. 4O15 . 1 3 。 6 。 1丫O75 。 4 。 5O一265 . 1 3 . 6 2XO85 . 5 . 1丫O5 。 1 3 . 7 . 1X.95 。 5 . 2了O一5 . 1 3 . 7 . 2X.1 05 . 5 . 3丫O一5 。 1 3 . 8X.l l5 . 6丫O5 。 1 3 . 9侧.l 25 . 7 . 1X一5 。 1 3 。 1 0甲.1 35 7 . 2X5 . 1 3 . 1 1了.1 45 . 8一5 . 1 3 1 2丫.1 55 。 9O一5 . 1 3 . 1 3 1.孟 65 . 1 0 355 。 1 3 1 3 。 2飞 75 . 1 1丫】5 . 1 3 . 1 4丫l 85 。 1 2侧.一5 . 1 3 。 1 5X1 95 . 1 3 . 1X1 注: 侧一全检项目; 一 一不检项目, X一抽检项目, 0一关键项目; 一重要项目; .一一般项目; 一新产品, 老产品改进. 转厂生产.72 型式检验7 . 2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的鉴定; b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 质量时; c . 正常生产时, 每年至少进行 1 次; d . 产品停产1 年以上, 再次恢复生产时;3 3 4MT 4 5 3 一 1 9 9 5 e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7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 9 ,7 . 2 . 3 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G B / T 1 0 1 1 1 方法抽样, 抽样基数不少于3 0 台, 抽样至少3 台。7 . 3 判定规则7 . 3 . 1 对样品 检验结果, 如其中关键项目 一项不合格, 判为该批产品不合格; 重要项目 有一台不合格,应加倍抽样复检, 仍有1 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有2 台不合格, 不能复检, 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7 . 3 . 2 与呼吸器本体可以分离的哨子、 压力表、 防 烟眼 镜、 面罩、 氢氧化钙等如出 现不合格品, 则判该部件本身不合格, 经更换部件检验合格后, 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7 . 3 . 3 对部件的判定规则同整机。8 标志、 包装和贮存8 . 1 标志 每台呼吸器应在外壳明显处, 牢固 安设产品 铭牌, 产品铭牌应包括以下项目: a . 产品型号和名称; b . 产品出厂编号; c . 生产许可证号; d . 安全标志编号; e . 制造日期( 年、 月) ; f . 制造厂名称。8 . 2 包装8 . 2 . 1 呼吸器装箱时, 氧气瓶内应充填。 . 5 - 5 MP a 氧气。8 . 2 . 2 包装箱可用木板或瓦楞纸板制作, 应有足够强度。 箱内 应有防潮、 防 振等材料。 产品在箱内 安放牢固。8 . 2 . 3 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文件和附件: a . 装箱单; b产品合格证和氧气瓶合格证, c . 使用说明书; d . 专用工具和必要备件。8 . 2 . 4 包装箱外壁应有明显的文字和图示标志, 内 容应包括: a . 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型号、 名称和数量; c . 外形尺寸和毛重, d . 出厂日 期( 年、 月) ; e . 包装标志应符合G B 1 9 1 的规定。8 . 3 贮存 呼吸器应贮存在通风良 好的库房内, 距热源不得少于1 m, 室内温度5 4 0 0C, 不得有腐蚀性气体和蒸汽, 与油类等可燃物应隔离。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