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_第1页
刚果(金)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_第2页
刚果(金)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_第3页
刚果(金)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_第4页
刚果(金)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卷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矿 产 勘 查 MI NERAL EXPL0RAT1 0N Vo 1 5 No 2 Ma r c h 2 01 4 刚果( 金 ) 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缪远兴 , 郝玉军 , 董少波 ( 1 长沙 中色矿产勘查有限公 司, 长沙4 1 0 0 0 1 ; 2 北京矿产 地质研 究院, 北京 1 0 0 0 1 2 ) 摘要卡莫亚铜钻矿床位于 中非赞 比亚一刚果 ( 金 ) 铜钴 成矿带 内, 与坎博 韦大型铜钴 矿床 毗邻 , 为 该成矿带 上 的典型矿床 。矿床产于卡莫亚一坎博韦推覆体内 , 矿体赋存在 中元古界加 丹加群罗 安组 内。文章 以卡莫 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 , 对矿 区地层 、 构造 、 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 阐述 , 对矿床成 因进行了探讨 。 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 , 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 、 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 变质热 液叠加改造作 用而 形成 的层控型铜钻矿床 。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 , 提 出了该类矿床 的找矿标志 。 关键词 铜钴矿床刚果 ( 金 ) 地质特征矿床成 因 找矿 标志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4 1 ; P 6 1 8 6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7 8 0 1 ( 2 0 1 4 ) 0 2 0 3 5 0一O 6 卡莫亚( K A MO Y A) 铜钴矿区位 于刚果 ( 金 ) 加 丹 加省 利 卡西 市 西 北 约 3 0 k m 处 。 刚果 ( 金 ) 国家 矿业公司 ( G e c a mi n e s ) 2 0世纪 6 0 9 0年代对该 区 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 探获了一定资源量并认为有较 好 的工作前景。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和 长沙中色矿产勘查有限公司 2 0 1 0 2 0 l1年在该区 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 , 总结出“ 多层楼金字塔” 矿床 模型 , 发现了隐伏矿体, 使得该矿床的规模 由中型 跃升为超大型。本文通过对 区域地质背景 、 矿床地 质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描述 , 探讨矿床成因 , 总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 志, 以期对该区寻找 同类矿 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非洲大陆核心扎伊尔克拉通 的东北 部 。区域 地层 主要 为基底 的太 古宇 片岩 、 片麻 岩 , 盖 层为中元古界加丹加群及表层第 四系, 其中加丹加 群分布最为广泛 。区域 内经过长期 的构造演化 过程 , 断裂褶 皱较 为发育 , 尤 以复 向斜 构造 、 逆 冲 ( 掩 ) 推覆 构造 为特 色 。 矿 区位 于加丹 加弧形 铜钴 成矿 带 中西部 由东 西 向北西的转折部位( 图 1 ) , 是非洲 中部卢菲利( L u fil ia n ) 弧 形构 造带 的 一部 分 。卢 菲 利弧 形 构 造 带从 赞 比亚和刚果 ( 金 ) 边境的东部呈弧形延伸 到西部 的赞 比亚一安 哥 拉边 境 , 是 一 条 长 约 5 0 0 k m, 宽 5 0 1 5 0 k m的铜、 钴 、 镍 、 铅 、 铀多金属成矿带 。带 内分布有多个世界 级大型铜钴矿床 , 如 MU S O N O I 、 L I K A S I 、 S I C O MI N E S等 。 2矿 区地质概况 2 1 矿 区地层 矿 区 出露 地 层 均 为 中元古 界 加 丹加 群 , 包 括孔 德 龙古 组 ( P t : k ) 及 罗安组 ( P t 2 ) 。 ( 1 )孔 德龙 古 组 ( P t k ) : 主要 分 布 在 含 矿 地 质 体 的外围 , 矿区西 、 北部 , 另外卡莫亚一坎博韦推覆 体 下部 亦 为该组 地层 。主要 岩性 为砂 砾岩及 浅 紫红 色条带 状粉 砂岩 。 ( 2 )罗安组 ( P t Z ) : 主要 分 布在 矿 区 的 中部 , 为 一 套碎屑岩一泥质岩一碳酸盐岩组合 的沉积建造, 其中矿山段( P t f ) 为矿区及 区域最主要含矿层位 。 1 ) 木 瓦 夏段 ( P t Z ) : 上 部 为 白云 质 页 岩 、 下 部 收稿 日期 2 0 1 31 12 8 第一作者 简介 缪远兴 , 男 , 1 9 5 6年生 , 硕士 , 高级工程 师, 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工作 。 董少波 , 郝玉军, 等 刚果 ( 金) 加丹加省卡莫亚铜钴矿区第一期地质勘查报告 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 司, 2 0 1 1 3 50 矿 产 勘 查 P t 2 k i R 、一 , 、 h 、 _ L B r : : 啦 : : _ , l 、 一 t、 t ? _ 一 I 。 , 卢 、 , t 所 、 :。 , Br 一 , 2 62 4 26 2 9 2 63 4 圈 圈z 圈s 回 因s 因 因 田 s 图 2卡莫亚铜钴矿区地质构造简图 1 一 中元古界 罗安组矿山段 中一厚层状、 含炭质 以及硅化 结晶 白云 岩 , 为铜钴 矿体主要赋存层位 ; 2 一 中元古界罗安组矿 山段上层 , 含 叠层石白云岩 ; 3 一 中元古界孔德龙古组 Mo n g w e 段 , 条带状粉砂质 板岩 ; 4 一推覆破碎带 ; 5 一地质界线; 6 一 断层接触 ; 7 一逆掩 推覆断 层 ; 8 -向斜 育 , 产状较凌乱 。主矿段含矿地质体为轴向近东西 的向斜构造 , 沿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1 k m, 两翼 的产 状较陡 ; 中矿段含矿地质体为轴 向近南北的平缓 向 斜 ( 南 部 ) 一单 斜 ( 北 部 ) 构 造 , 沿 走 向 延 伸 长 度 1 k m 左右 。 ( 2 )断裂 构造 矿 区断裂构 造 与区域推 覆构 造关 系密 切 。在多 期推覆活动的影响下 , 使原来完整的地质体撕裂 、 变 形 , 形 成多 个菱形 碎块 , 各个 菱形 块体 边缘发 生错 动 挤压 , 形 成 不整合 的滑 动面 和破碎 带 ( B r ) 。 3 矿床地质 3 1 矿体 特征 矿区内存在多个菱形含矿地质体。根据各含矿 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在该区圈定 “ 深部” 、 “ 中” 、 “ 主” 、 “ 西” 、“ 北” 、 “ 西南” 、“ 南 I” 、 “ 南 ” 、 “ 东 3 5 2 I” 和“ 东 ” 等 l 0个主要矿体, 均为铜钴矿体。 各个矿体均严格 围限在 罗安组 矿山段 ( P t , z , ) 地层菱形碎块内, 产出于 P t : z ; 到 P t : 内。赋矿 岩性 为含碳 质 白云岩 、 硅化 结 晶 白云 岩 、 碳质 白云质 页岩 、 条带 状 白云岩 , 围岩 为 白云 质 页岩 、 泥 质 白云 质粉砂岩 , 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体形态以层 状 、 似层状为主 , 次为透镜状、 扁豆状。矿体近顶底板 矿化强、 中间矿化弱, 因此矿体有分支复合的特点。 2 0 1 0 -2 0 1 1 年 的 地 质 勘 查 主要 针 对 矿 区 内 的 中矿体 、 北矿体及 隐伏 的深部矿体。3个 矿体整体 呈 现 出近平行 叠覆 的形 态 ( 图 3 ) 。 ( 1 )深部矿体 该矿体发育在第一层推覆体内, 为隐伏矿体 , 是 矿区内规模最大 的铜钴矿体 ( 富钴矿体 ) 。长度 大 于 1 0 0 0 m, 宽度 大于 8 0 0 m, 赋 存标 高 1 1 6 49 6 0 m ( 埋深 2 5 0 5 0 0 m) 。矿体整体呈现 出一向南倾伏 的平 缓 向斜形态 , 呈 层状 、 似层 状 , 有 分支 复合 现象 , 与围岩整合接触 。矿体平均厚度 3 1 8 9 m, 平均 品 位 C u 1 0 5 、 C o 0 4 2 。矿体厚度较稳定, 品位较 均匀 。 ( 2 )中矿体 该矿体发育在第二层推覆体内, 矿体东侧出露 地表 。长度 约 1 0 0 0 m, 宽度 7 0 0 m, 赋存标 高 1 4 9 2 1 1 6 8 m( 埋深 02 4 1 m) 。矿体南部呈一轴向近南 北的平缓向斜 , 北部为一 向西倾 的单斜 , 呈层状、 似 层状 , 有分支复合现象 , 与围岩整合接触。矿体平均 厚 度 2 1 1 7 m, 平 均品 位 C u 1 5 4 、 C o 0 1 0 。矿 体厚度较稳定, 品位较均匀。 ( 3 )北 矿体 该矿体发育在第三层推覆体的底部一第二层推 覆体的上部 , 受构造及天水影响 , 铜离子向下迁移至 第 二 、 第 三推 覆体 的结 合 部位 的破 碎 带 内成 矿 。矿 体 长度 3 0 0 m, 宽度 1 5 0 m。矿体呈 现 向北西 倾 的单 斜 形态 , 呈厚 层状 , 与 围岩整 合接触 。矿 体平 均厚 度 3 3 7 5 m, 平 均 品位 C u 1 7 8 、 C o 0 0 6 。 3 2 矿石特征 深部矿体全部为硫化铜钴矿矿石; 北矿体全部 为氧化铜钴矿矿石 ; 中矿体 的东侧为氧化铜钴矿矿 石 , 西侧 为硫 化铜 钴矿矿 石 。 ( 1 )氧化 铜钴 矿石 结构 构造及 矿 物成分 氧 化 矿矿 石 结构 主要 有 隐 晶一微 晶粒 状 结构 、 矿 产 勘 查 和极少量的闪锌矿 、 辉钼矿、 褐铁矿等 ; 脉石矿物主 要 有 白云 石 、 石 英 、 云母 , 其 次 有 少 量 的透 闪石 、 滑 石 、 绿 泥石 、 方解石 、 高 岭石等 。 金属矿物一般生成顺序是 : 黄铁矿 一 硫铜钴 矿 一 黄铜 矿 、 斑 铜 矿 一 辉 铜 矿 、蓝 辉 铜 矿一 铜 蓝 一 褐铁 矿一 孔雀 石 。 4矿床成 因及找矿标志 4 1 成矿控 制因素 卡莫亚铜钴矿床 的成矿控制因素主要是 3点 : 推覆体控矿 、 地层控矿和断裂控矿。 ( 1 )推 覆体控 矿 卡莫亚铜钴矿区的成矿活动主要在推覆体根带 部位地区进行 , 在推覆体推移之前形成 , 属于一个来 自异地 的 “ 飞 来 矿 床 ” 。主推 覆 面严 格 限定 了 卡 莫 亚 铜钴 矿床 的形态 、 规模 和空 间位 置 , 各 个矿体 严格 限定在推 覆体 被推 移过程 中所 形成 的各 序次菱 形碎 块 中 。 ( 2 )地 层控矿 罗 安组 矿 山段 为 主要含矿 层 , 罗安组 的白云岩 、 白云质粉 砂 岩 、 黑 色碳 质 页 岩 岩 系 在沉 积 之 初 就 含 有较高的铜钴元素背景值 , 因此 , 这套地层为该 区的 矿 源层 。 罗安组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 3个 方面 : 作为矿源层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在构造 的应力作用下, 以其有利 的岩性参 与各种容矿构造 的形成 ; 以其有利的岩性与流体 发生不 同程度的 交 代作用 导致 矿质 的沉 淀 。 地层 控矿 是该 区最 主要 的控矿 因素 之一 。 ( 3 )构造 控矿 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 , 一是矿源层 内的裂隙, 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通道 , 有利于热液 对矿源层 内矿质的充分萃取; 二是将含矿层内岩石 破 碎 , 使得 岩石 的活性 更 大 以及含 矿 热 液 与 活性 岩 石 的接触 面积更 大 , 从而 有利 于含矿 热液 的沉 淀 , 并 为其提供容矿空间。 氧化富集阶段 , 构造形成的裂隙为含铜离子溶 液的下渗提供通道 , 并 为含矿离子的沉淀提供容矿 空 间 。 4 2 矿床成 因 野外观察 矿 区外 围的原地 地质 体 ( 孔 德龙古 3 5 4 组 ) 中罕见石英 脉穿插 , 更无铜 、 钴元 素的矿化显 示 , 这表明, 推覆体中的铜一钴矿化不是推覆体在卡 莫亚定位后进行的, 而主要是推覆前在其根带部位 ( 推覆启动地) 发生的铜一钴成矿活动。 叠层 石 构 造 和砾 状 白云岩 的 同生 构造 , 揭示 了 含矿 岩系 接受 物源沉 积是 在海 水进退 频 繁的潮 间坪 动 荡潮汐 环境 中完 成 的。 通过 对矿 区及 其外 围野外 地质 资料 和深部 钻探 资料的观察和分析 , 对卡莫亚铜一钴多金属矿床的 成 因和成 矿作用 过 程推 断如下 。 太古 宙 时 期 , 卡莫 亚 矿 区 暨外 围地 区所 在 的加 丹加区域进入地槽体制 , 沉积了一套 巨厚的磨拉石 建造 ( 卢 富布 岩系和 木 瓦岩 系 ) , 其 内含有 背 景值 较 高的铜多金属元素 , 是铜 多金属矿床 的“ 原始矿源 层 ” 。随后 , 地槽 开始 进 入 上下 震 荡 阶 段 , 随 着 大 面 积海 退 , 逐 渐形 成 了北西 向断 陷裂谷 型沉 降带 , 长达 1 2 0 k m, 宽几十千米 , 被命名为“ 加丹加古沉降带” 。 早 一 中元古 代 , 加丹 加 古 沉 降 带在 潮 间 坪潮 汐 环境下 , 形成 7 0 0 9 0 0 m厚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 主的沉积建造 , 同时接受来 自基底杂岩原始矿源层 中丰富 的铜 多 金 属 矿 质 , 形 成 罗 安 组 铜 多金 属 “ 矿 源层 ” ; 接踵 而 至 的卢 菲利 运 动 , 形成 由一 系 列海 槽 和 岛链 相 问组成 的加 丹加 雏 型 弧 形 褶皱 带 ; 大 面积 的海进 , 在 褶皱 带 内沉积形 成 2 0 0 5 0 0 IT I 厚 以泥质 岩 和碎屑 岩为 主 的沉 积 建造 即孔 德 龙 古组 , 与下 伏 罗安 组构 筑成 著名 的加丹 加超 群 。 晚元古代末期 , 地槽受孔德龙古造山运动影响 , 再次 形成 褶皱带 , 来 自上 地 幔 的 大地 热 流 沿 深 断裂 上升 , 加热 盆地水 、 地 下水 和矿 物 晶 格水 , 并 萃取 矿 源层 中 的铜 多 金 属 矿 质 , 形成 富含 K 、 N a 、 C u “ 、 c o “等主要阳离子和 F 一 、 c l 一 、 S O 等主要阴离子 组成的热卤水 , 沿加丹加群岩石建造中的断裂 、 裂隙 和层 间环 流 。在 较 高 温 的 无 矿 化 阶段 首 先 沉 淀 石 英 , 沿 张剪 性节 理和 裂 隙充 填析 出 ; 随着热 卤水 温度 的 降低 , 进 入铜 多金 属矿化 阶段 , 矿质 随残 余硅 质选 择在有利成矿的罗安组地层 内交代充填 , 富集成铜 等多金属硫化物矿石 , 形成层控型铜一钴矿体。 围限卡莫亚铜钴矿床 的卡莫亚一坎博韦推覆体 受北西端弯力所派生的南西向强大应力, 从异地推移 至卡莫亚定 位 , 构筑成 “ 飞来 ” 型卡莫亚铜钴矿 床。 综上所述 , 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 的层位控 制 , 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 、 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 变质 第 5卷第 2期 缪远兴等 : 刚果 ( 金) 卡莫亚铜钴矿床地质 特征及成 因探讨 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 4 3找矿标 志 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表明, 在卡 莫亚矿区和整个刚果 ( 金 ) 加丹加地区都可 以用下 述方 法进 行找 矿 。 ( 1 )地层标志 : 卡莫亚铜钴矿床产在罗安组矿 山段 内。矿体 是 受 隔挡 层 和 含 矿 层 联合 控 制 的 , 隔 挡层 主 要是 板岩 类 、 片岩类 岩石 , 含 矿层 主要 是硅化 结晶白云岩 、 含碳质 白云岩 、 条带状硅化 白云岩 、 条 带状 白云岩等活性较 大的岩石。罗 安组硅化 白云 岩 、 硅化结晶白云岩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 ( 2 )构造标志 : 在卡莫亚矿区构造也作为重要 的找矿 标 志 , 氧 化 型次 生 富 集 矿体 一 般 都 产 出在 断 裂 带附 近 。 ( 3 )典型矿物标志: 一些典型矿物也可作为找 矿 标志 。如 绿色 的孔 雀石 、 桃 红 色 的钴 华 和 黑 色 的 水钴矿等都可作 为找矿 的标志矿物。另外 , 典型的 变 质蚀 变矿 物 , 如 重结 晶 的 白云 石 、 滑 石 化 、 绢 云母 等也 可 以作 为 找矿 的典 型标志 。 ( 4 )植物标志 : 在卡莫亚矿区, 受风化淋滤作用 的影响 , s 、 c u和 c o元素以高丰度保留在地表土壤 中, 不利于常规植被的发育 , 因此 , 自然植被较稀疏 的地方是值得重视的找矿地点。“ 铜树 、 钴草” 作为 特定植物找矿标志 , 可供参考。 ( 5 )地形标志 : 卡莫亚矿区的铜钴矿化一般与 硅化 等变 质作 用密 切相 关 , 岩 石耐 风化 , 因此 正地形 亦是 较好 的找 矿标 志 。 参 考文 献 1 杜菊 民, 赵学章刚果 ( 金 ) 铜一钴 矿床地 质特征 及分 布规律 J 地质与勘探 , 2 0 1 0 , ( 1 ): 1 6 51 7 4 2 李 向前 , 毛景文 , 闫艳玲 , 等 中非刚果( 金 ) 加丹加铜 钴矿带主 要矿化类型及特征 J 矿床地质 , 2 0 0 9, 2 8 ( 3 ) : 3 6 63 8 0 3 陈兴海 , 刘运 纪 , 杨焱, 等刚果 ( 金 ) S I C O MI N E S铜钴 矿床 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有色金属 , 2 0 1 2, ( 6 ) : 3 1 3 7 4 董少波 , 郝玉军 , 等 刚果 ( 金 ) 加 丹加省 卡莫亚铜钴矿 区深部 矿体地质普查报告 R 北京 : 中色地科矿 产勘查股份 有限公 司 , 2 0 1 2 Ge o l o g i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a n d g e n e s is o f Ka mo y a c o p p e rc o b a l t d e p o s i t i n C o n g o( DRC) MI A O Y u a nx i n g , H A 0 Y u j u n 一 , D O N G S h a o b o ( 1 S h a n g s h a B r a n c h o f C h in a N o n- f e r r o u s Me t a l s R e s o u r c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C o , L t d , C h a n g s h a 4 0 0 0 0 1 ; 2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f G e o l o g y f o r Mi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 B e n g 1 0 0 0 1 2 ) Abs t r ac t : T h e Ka mo y a c o p p e r c o b a h d e p o s i t l o c a t e d in Z a mb i aDRC o n g o o p p e rc o b a l t me t a l l o g e n i c b e l t ,i s a t y p i c a l c o pp e r de po s it in t his a r e a n e a r b y t he Ka mb o v e c o p pe rco ba l t de po s it The de po s it o c c ur s in t h e Ka mo y aKa mb o v e n a p pe s t r u c t ur e, o r e b o d ie s o c c u r in t he Ro a n Gr o u pTh is p a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