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间交会对接调相轨道误差特性分析 1 引言 轨策略分析和精度需求分析,针对飞船开展地面导 六问粪望奎耋翌萎量耋譬妻2 裹纂謦鬯曼鬈2 轨道预报相位误差特性分析 空间交会是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同一空间位 唧。塌坍垠旧出瞩仨门川1 徽嘉篙淼淼,嚣季霎 们= 胁= C 历山 首先发射,在飞船人轨前的数月时间内,利用大气衰 ”“”一J 0 ”一Jo V 。,“ 7 减和变轨调整相位、高度和偏心率,使其在飞船人轨 其中口( f ) 为轨道半长轴。记q 时( ) 为标称轨道半长 飞船入轨后,首先由地面对飞船实施测轨和轨控,将 轴,将弓专在标称值附近泰勒展开并取一阶项 二篓裂詈要芝宅标霉蚕霎萎要要登曼曼彗翌竺摹 记见耐。篇:。,、钆。,为标称轨道相位,则 篓誓戮冀燃篡搿相标航天们品( 0 ) ;p 孟( o ) 器后,自主完成相对运动的测量与控制。 。小“”“7 段飞麓萎筹嚣篙翥凳? 薯凳差篙耋芸黧羔号 V 鸟a , a Ct ) 陋“w 训出 段飞船轨道特性开展研究。首先进行轨道预报误差 一 万方数据 工程报告 载人航天2 0 1 0 年第4 期 黼到V 盘腑聱音盘削洹 、丝1 可视作常值。根据摄动运动方程l l l ,有 Vq 蹦( ) 粤皿:一2a(r)2aresinf+a(1+ecosf) ( 3 ) 机 K P 其中,口,、q 为径向和沿迹向摄动加速度,e 、P ,分别 为轨道偏心率、半通径和真近点角。考虑到大气模型 偏差是主要的力学模型偏差,实际轨道与标称轨道 的径向摄动基本相同,沿迹向大气阻力真实值与计 算值的偏差为缓变的时变量,且变化范围不大,取其 常值上界代替时变偏差,可得到 口( r ) 一见耐( r ) = 【p ( O ) 一见“( O ) 】 。 一手告似0 ) ( 。) I t 一警,( 4 ) 由上式可知,真实轨道与偏差轨道r 时刻的相位 差包含三个分量:常值初始相位偏差 o ( o ) - o “( 0 ) 】、 系数包含半长轴初始偏差的时间线性项、系数包含 力模型偏差( 大气阻力偏差) 的时间平方项。 根据( 4 ) 式,于实际的轨道预报误差,最小二乘 意义下的对应系数可进行解算。记轨道预报误差时 刻采样序列为难 屯 乩:。,对应采样时刻的轨道预 报误差实际值序列为Y = Y ik 3 m ,则 Y = K o ( 屯。根。( ) 1 枨2 ( t ;) ( 5 ) 记B = ( 屯) ”,( ) ,( t i ) k :。,则 l KI l B I K 。J = l ,l K ll = B Y ( 6 ) 【K 2J 注:曰通常不是方阵,因此需要求伪逆。 采用上述方法利用几个实际轨道预报误差算例 进行系数解算,对应的相位预报误差拟合值与实际 值比对及解算系数如图1 所示。 由图l 可知。轨道相位预报误差的拟合值可以 很好地描述实际值的变化,说明了误差特性分析的 合理性。 对于有轨控的情况,由于轨控过程通常可看作 瞬时冲量,轨控效果可以看作半长轴初值的瞬时变 化,因此轨控偏差对相位偏差的影响与半长轴初值 系数值 图1 轨道相位预报误差实际值与拟合值的比对及拟合系数 偏差的影响相同,本文不再论述。 3 目标航天器调相变轨策略分析 目标航天器变轨策略设计主要是选择变轨时机 和变轨控制量,使目标航天器满足终点时刻的相位、 高度和偏心率约束。 变轨时机对轨道的影响主要是相位和偏心率。 对于偏心率控制,在变轨控制量为小量的情况下,选 择在远地点沿速度方向或近地点沿速度反向施加冲 量可以在改变半长轴的同时圆化轨道,因此偏心率 控制对变轨时机的约束体现为一个轨道周期之内变 轨时刻的选择。为实现相位和偏心率的综合控制,可 将变轨时机安排在近地点或远地点,在调相的同时 兼顾偏心率调整。以下重点分析变轨时机对相位的 影响。 影响相位的因素除变轨时机外还有半长轴改变 量,消除同样的相位偏差存在不同的变轨时机和半 长轴改变量组合,需要根据其他约束进行优选。对于 变轨时机,以下从相位预报误差特性角度进行择优 分析。 假设目标航天器入轨约3 个月后飞船入轨实施 对接。目标航天器标称轨道设计为依靠大气衰减实 现飞船入轨时刻的相位、高度与偏心率目标,实际轨 道相对标称轨道出现偏差后,利用1 2 次变轨进行 修正。对同样的调相变轨量,变轨后的飞行时间越长 则相位调整量越大,即变轨时机越早,改变相同的相 位需要的能量越少,因此第1 次变轨为主要的调相 变轨,后续变轨受制于能量约束只进行其他轨道参 4 7 万方数据 载人航天2 0 1 0 年第4 期 T 程报告 数调整,兼顾相位微调,故以下的分析假设用于调相 的变轨为1 次。 假设定轨造成的半长轴初值误差l O r e ,轨控造 成的半长轴误差为l O r e ,忽略定轨造成的初始相位 误差( 不发散且为小量) ,取o 。一q = 8 8 9 x 1 0 5 m s 2 , 根据( 4 ) 式可得到半长轴定轨初值误差和轨控误差 对应的相位误差,误差同向累加预报3 0 天产生的 相位误差约9 0 。不同调相变轨时刻的调相过程如图 2 所示。 时| 司( 天) 图2 不同调相变轨时刻的调相过程 由图2 可知,调相变轨时刻越晚,调相变轨后 预报时间就越短,调相终点时刻的剩余相位误差也 越小。但由于调相变轨时刻越晚,需要调整的相位 就越大,剩余时间也越短,因此调相半长轴改变量 也越大。 半长轴改变量可根据轨道平均高度需求确定。 对于近圆轨道半长轴近似为轨道的平均高度,调相 终点时刻标称轨道平均高度为给定值,因此调相变 轨导致的半长轴变化应根据调相终点时刻无控情况 下偏差轨道的平均高度与标称高度之差确定,根据 高度差可确定半长轴调整量,进而可进一步确定变 轨时刻。 平均高度的调整示意图如图3 所示。 综上,目标飞行器变轨控制参数与轨道特性参 数之间关系如下图4 所示。 变轨方案设计采用如下策略: ( 1 ) 根据实际轨道与标称轨道的高度偏差确定半 长轴改变量; ( 2 ) 根据相位偏差结合半长轴改变量确定变轨 6 7 6 0 E6 7 4 0 魁 避6 7 3 0 6 7 2 0 6 7 1 0 1 02 03 f 】 4 0 如 1 5 f 7 0 8 0 月m 邵大) 图3 平均高度调整示意图 图4 变轨控制参数与轨道特性参数之间关系 时机; ( 3 ) 在变轨时机附近选择兼顾偏心率调整的变轨 时机。 4 目标航天器精度需求分析 假设定轨和变轨对应的半长轴误差均为l O r e 且 误差影响同方向,忽略定轨造成的初始相位误差,采 用数值计算方式计算不同预报精度水平情况下的变 轨如图5 所示。 图5 中( a ) 图为不同预报精度水平对应的误差 轨道平均高度与标称平均高度之差,终点时刻的平 媚煅彰胡出司沃J 图5 不同预报精度水平对应的变轨 一;_诵世恒辟F降一o,l耐斟怒撂半* 一。鞴丌J罂藻 万方数据 工程报告 载人航天2 0 1 0 年第4 期 均高度差即作为变轨需要的半长轴改变量;( b ) 图为 各预报精度水平对应的不同变轨时刻变轨消除当前 相位偏差所需的半长轴改变量,虚线标出了半长轴 改变量对应的变轨时机;( c ) 图为不同变轨时机对应 的剩余相位误差,虚线标出了各变轨时机对应的剩 余相位偏差。 由图5 可知,要保证剩余相位偏差小于1 0 0 ,定 轨预报误差和轨控误差造成的综合预报误差应保证 预报2 0 天相位误差小于1 0 0 。 5 共面圆轨道双冲量交会转移轨道特性分析 自主导引段是地面导引段的后续阶段,在分析 地面导引段轨道特性前,首先对自主导引段转移轨 道特性进行分析。自主导引段通常采用双冲量或多 冲量转移轨道实现与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工程应用 中转移轨道通常接近或类似霍曼转移轨道,霍曼转 移轨道是能量消耗最优的共面圆轨道双冲量交会转 移轨道闭,以下首先分析霍曼转移初始沿迹向距离差 和轨道高度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不满足霍曼转 移轨道条件的一般转移轨道分析轨道特性。 霍曼转移示意图如图6 所示。设从为目标航天 器轨道和飞船定相圆轨道高度差,r 傩为目标航天器 轨道半径,k 为飞船定相圆轨道半径,有 k = 一址 ( 7 ) 图6 霍曼转移示意图 记霍曼转移轨道周期为Z k ,则有 = 2 1 r ( 8 ) 设Z 为沿迹向初始相对距离差,卢为飞船霍曼转 移轨道地心角,则 ( 订- n r G X 争) 稚f 订一悸订 = r r G X X t X 【一忙耵】 ( 9 ) 泰勒展开并略去高阶项( 计算表明高阶项影响小于 0 1 ) ,得到 k 霄呈全生:2 3 5 6 1 9 A h( 1 0 ) 4 现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一般转移轨道的J B 、Z 与7 l 在霍曼转移轨道附近取值时的轨道特性,主要分析 轨道转移总速度增量,以及转移轨道起点与终点速 度增量方向与当地水平线夹角的变化。 记轨道转移总速度增量为y ( A V = A v ,+ 如:) 、 起点与终点速度增量方向与当地水平线夹角为最和 ,参数如图7 所示。 图7 转移轨道参数示意图 设飞船转移轨道地心角取值范围为1 7 5 0 卢 1 8 0 0 ,高度差取值范围为0 k m 3 0 k m ,初始沿迹 向相对距离差取值范围为o k m Z 7 0 k m 。 给定转移轨道地心口角为1 8 0 0 ,高度差J l 和 初始沿迹向相对距离差Z 不同取值时,采用L a m b e d 算法【3 】求解转移轨道速度增量和速度增量方向与当 地水平方向夹角如图8 所示。 由图8 可以看出,她和Z 关系越接近霍曼转移 轨道对应值,转移轨道总速度增量和速度增量方向 与当地水平线夹角越小。 4 9 万方数据 工程报告 偏心率特性进行分析。 假设飞船标称轨道为:入轨后首先进入椭圆轨 道,飞行r 圈后在远地点实施第一次变轨抬高近地 点,飞行V 圈后在近地点实施第二次变轨抬高远地 点,飞行M 圈后在远地点实施第j 次变轨圆化轨 道,飞行M 圈后实施霍曼转移变轨进人第一停泊 点。本文定义地面导引段终点为实施霍曼变轨时刻。 设为初始轨道远地点地心距,L 。为初始轨道 近地点地心距,r ,为目标轨道地心距,r 。为近地点抬 高后的高度,r 口为远地点抬高后的高度,卢汹为飞船与 目标航天器的初始相位差,风徊。月:月,以为相邻两 次变轨之间的相位差,“、J 7 、r 、从、,v ,为相邻两次变 轨间的圈数。地面导引段相位与高度变化示意图1 0 如所示。 图1 0 地面导引段飞船相位与高度变化示意图 首先采用二体理论进行相位特性分析。记飞船 人轨和各次变轨后的轨道角速度分别为、n 、n :和 几,目标航天器轨道角速度为n ,则 n 0 = 凡2 = 儿= 怍曲2 怍 则相邻两次变轨之间的相位差为 反嘶等( n O - - T 擗”等h i - - r ) , 殷- 2 。吾。 2 - - l I T 哲哥。 1 - - 1 T ) , 扇:( r r - L ) x 2 3 5 6 1 9 r r 则初始相位差为 万方数据 T 程报告 载人航天2 0 1 0 年第4 期 屈。确弗。镌蚂嘏 ( 1 3 ) 再分析飞船绝对相位。飞船绝对相位指飞船地 心距矢量与惯性空间基准方向的夹角,取人轨点地 心距矢量为惯性空间基准方向,则飞船地面导引段 终点的绝对相位凡,可表示为 凡,= ( 0 + J 7 v 1 + 2 + 3 ) 2 叮T ( 1 4 ) 记第一停泊点( 霍曼转移轨道终点) 的绝对相位 为卢豫,则地面导引段终点的绝对相位标称值应满足 卢珊1 ,= 1 T ( 1 5 ) 由( 1 1 ) 一( 1 5 ) 式可知,若、r 。够扼、o 、2 、 ,作为设计参数给定,则r 。和r 的关系由( 1 3 ) 式唯 一确定。 ( 1 1 ) ( 1 5 ) 式给出了各参数之间定性的关系,考 虑到采用的二体假设在计算绝对相位时与真实值相 差较大,无法进行准确地定量分析,以下基于S T K 进 行定量分析。 取定r 砷= 6 6 8 0 k m ,r 。o = 6 5 7 1 k m ,r r = 6 7 1 3 k m ,卢“= 1 1 7 。,0 = 4 5 ,N ,= 1 0 5 ,v := 3 5 ,根据( 1 5 ) 式确定, 0 和0 取值范围是0 r a 0 ,_ 。 采用H P O P 模型计算,其中大气模型采用 M S I S 2 0 0 0 ,F m 取为1 8 0 ,K P 取为2 6 6 7 ,计算得到满 足霍曼转移初始相对位置条件( 1 0 ) 式时,飞船绝对 相位与第一停泊点的绝对相位之差卢邛,卢胁如图 1 l 所示。 由图1 1 可知,满足霍曼转移初始条件的r 。和L 值近似为线性关系,可用下式拟合 L 一0 6 4 4 M 4 x r p + 1 0 9 3 0 5 6 2 ( 1 6 ) r 。和r 。取值上下边界的算例如图1 2 所示。 以k m ) 图1 1 绝对相位与和关系 7 地面导引误差分析 影响地面导引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目标飞行器与 飞船的定轨预报误差和飞船轨控误差。根据第2 节 的分析,定轨预报误差主要为半长轴误差和力模型 误差,轨控误差在瞬时冲量假设下也可视为半长轴 误差,因此根据定轨预报和轨控误差水平,可分析地 面导引过程中的相对误差。 假设飞船变轨采用速度增量关机方案,飞船和 目标航天器的定轨预报精度水平为预报2 4 h 位置误 差6 k m ,预报4 8 h 误差1 8 k m ,其中半长轴定轨初值 误差2 0 m 。考虑各种误差效果同向叠加的最恶劣的 情况,即目标航天器与飞船定轨预报误差反向,飞船 轨控误差与定轨预报误差同向,针对某地面导引方 案,计算地面导引段误差变化过程如图1 3 所示。 由图1 3 可知,给定的定轨预报误差精度水平和 相位差( 。) 图1 2 上下边界轨道的相位和高度变化 5 l 万方数据 载人航天2 0 1 0 年第4 期 工程报告 第1 次轨控尉盈迹向相对距离偏差变化 3 诵 堡 篓 霞 墨 霎 童 j d 籀 堡 檀 毪 霞 罂 蟹 蝈 艇 第2 次轨控后沿迹向相对距离偏差变化 第4 次轨控后沿迹向相对距离偏差变化 图1 3 地面导引段误差变化特性 轨控误差精度水平对应的地面导引终点相对位置误 差约为5 k m 。现分析该误差水平的影响。 根据飞船和目标航天器相对运动,可求得相对 位置误差约5 k m 时,对应到达标称变轨位置( 相对位 置满足式( 2 3 ) ) 的时间误差约1 4 0 s ,该时间内飞船飞 行地心角约为9 0 。 若到达标称变轨位置时间比标称时间提前1 4 0 s , 为避免轨道转移地心角大于18 0 0 ,可提前实施变轨, 该情况相对标称轨道主要区别是飞船对目标的捕获 与进入第停泊点等节点提前约1 4 0 s ;若到达标称变 轨位置时间比标称时间滞后1 4 0 s ,到达预定第停泊 点转移轨道地心角需减小约9 0 。根据第5 节的相位特 性分析及图9 可知,相比霍曼转移轨道,转移轨道起 点速度增量大小与方向变化不大,终点速度增量大小 增加约0 2 m s ,方向与当地水平线夹角约为1 8 0 。 8 结论 本文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中目标航天器调相轨道 和地面导引段飞船轨道开展了轨道特性研究,对于 5 2 目标航天器调相,给出了调相策略设计和精度需求 分析方法。针对飞船的地面导引,分析了地面导引段 终点状态对自主导引段转移轨道的影响,以及地面 导引段轨道设计参数、轨道控制和轨道预报精度对 地面导引段终点状态的影响。本文给出的分析方法 和分析结果可用作实际工程计算的复核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林,胡松杰,王歆航天动力学引论f M l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 6 6 6 7 L I UU I l 哪S o n gJ i e ,W A N GX i n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A s t r o d y n e m i c s 【M 】P u b l i s h i n gC o m p a n y0 fN a n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6 :6 6 _ 6 7 ( i nC h i n e s e ) 【2 佘志坤,薛白,丛源良,刘铁钢,郑志明最优双冲量交会问题的数 学建模与数值求解叨宇航学报,2 0 0 9 ,3 1 ( 1 ) :1 5 5 1 6 1 S H E Z l d k u n 。X U EB a i ,C O N G Y u a n l i a n g , H U T I e - g a n g , Z H E N GZ I d - m i n g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i n ga n dN u m e r i c a lS o l v i n g0 ft h eO p t i m a l T w o - l m p d s eR e n d e z v o u sP r o b l e m J J o u r n a l0 fA s t r o n a u t i c s ,2 0 0 9 。 3 l ( 1 ) :1 5 5 1 6 1 3 赵瑞安空间武器轨道设计【M 1 中国宇航出版社。2 0 0 8 :1 8 1 1 8 5 Z H A OR u iA n , S p a c e W e w p o n O r b i tD e s i g n 【M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 p a n y o fC h i n aA s t r o n a u t i c s 2 0 0 8 :1 8 1 - 1 8 5 ( i nC h i n e s e ) ( 下转第6 2 页) 万方数据 L I US h i y o n gP E N G li w e n ( B e i j i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r a c k i n ga n d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 A b s t r a c t :T h eo r b i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a r g e ts p a c e c r a f ta n dc h a s e rs p a c e c r a f ti ns p a c er e n d e z v o u sa n dd o c k i n gm i s s i o na r e a n a l y z e d F i r s t l y 。t h eo r b i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a r g e ts p a c e c r a f t 珊s t u d i e df o rt h er e n d e z v o u sa n dd o c k i n gm o d e st h a t t h et a r g e ts p a c e c 耐la n dt h ec h a s e rs p a c e c r a f ts u c c e s s i v e l yl a u n c ha tt h e $ 珊l l es i t ei nc e r t a i ni n t e r v a l T h eo r b i t a d j u s t m e n t ss t r a t e g i e so ft h et a r g e ts p a c e c r a f ta n dt h ep r e c i s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o ft h eo r b i tp r e d i c t i o na r ed i s c u s s e db a s e d o np h a s ee r r o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o r b i tp r e d i c t i o n T h e nt h eo r b i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a s e rs p a c e c r a f t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行业质量认证技术创新与体系优化研究报告
- 肿瘤营养代谢治疗在肺癌中的研究
- 电气知识实物教学课件
- 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提升计划
- 市场推广口才策划计划
-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
- 2025年城市垃圾转运站运营模式创新评估报告
- 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5年初级软件工程师编程技能鉴定模拟题集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物流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与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GB/T 6344-2008软质泡沫聚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GB/T 39201-2020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规范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年度报告模板:非私营其他企业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 共用水电费分割单模板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