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一项标准,专门针对矿井内部的通风系统进行规范,旨在确保矿井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测量矿井中空气流动时遇到的各种阻力,包括但不限于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等,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整个矿井通风系统的性能。

根据这项标准,首先需要对矿井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其结构特点、巷道分布情况以及现有的通风设施等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设备,并按照既定程序准备测试工作。常用的测量工具可能包括风速计、压力计等,用于收集有关气流速度、方向及压力差异的数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MT/T 440-1995》还强调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每一步骤,并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所有的原始数据。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矿井(如煤矿、金属矿山等),该标准也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以适应具体情况。

最后,在完成现场测量后,还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各个区域或段落内的通风阻力值,并据此绘制出完整的矿井通风阻力分布图。这不仅有助于发现当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点,也为后续优化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1996-03-08 颁布
  • 1996-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pdf_第1页
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 T 4 4 0 一 1 9 9 5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1 主恤内容与适用范困本标准规定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用仪器、 测定步骤、 测定结果计算和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通风阻力测定。2 术语2 . 1 主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风桐的通风路线。2 . 2 次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3 仪器, 所选定的从入风井口( 或井底车场) , 经人风大巷、 采区、 回风大巷, 回风井至, 所选定的除主要路线外的通风路线。以下计量器具均应检定,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a . 普通型空盒气压计:测量范围8 0 -1 0 7 k P a ( 相当于6 0 0 - 8 0 0 m m H g ) , 最小分度值5 0 P a ;b . 倾斜压差计:测量范围。 - 3 0 0 0 P a , 最小分度值1 O P a ;c精密气压计:测量范围8 3 . 6 -1 1 4 k P a , 最小分度值 2 5 P a ;d . 通风干湿温度计:测量范围一2 5 -+5 0 0C , 最小分度值 。2 C;么 皮托管:校正系数 0 . 9 9 8 -1 . 0 0 4 ;f 低速风速表:测量范围0 . 2 - 5 m/ s , 启动风速(0 . 2 m/ s ;g . 中速风速表:测量范围0 . 4 - 1 O m/ s , 启动风速(。4 m/ s ;h . 高速风速表:叶轮: 测量范围0 . 8 -2 5 m / s , 启动风速(0 . 5 m / s ;杯式: 测量范围1 . 0 -3 0 m / s , 启动风速(0 . 8 m / s ;I . 秒表:最小分度值I s ;i . 钢卷尺:2 m钢卷尺: 测量范围。 -2 m, 最小分度值 1 . O m m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 9 9 6 一 0 3 一 0 8 批准1 9 9 6 一 0 8 一 0 1实施MT / T 4 4 0 一 1 9 9 53 0 m钢卷尺: 测量范围。 -3 0 m, 最小分度值 1 . O mm ;k橡胶管( 或塑胶管) :内 径4 -5 m m;: 橡胶管接头:内径3 -4 m m, 外径5 -6 m m, 长度5 0 -8 0 m m e4 测定步骤4 . 1 测定路线选择 在通风系统图上选择测定的主要路线和次要路线。同时, 要考虑一个工作班内将该路线测完; 当测定路线较长时, 可分段、 分组测定。4 . 2 测点选择 一首先在通风系统图上按选定测定路线布置测点, 并按顺序编号。 然后再按井下实际情况确定测点位Visit , 并作标记。 选择测点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 测点应在分风点或合风点前( 或后) 处选定。 选在前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3 倍; 选在后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8 倍; b . 需要在巷道转弯处、 断面变化大的地方选点时, 选在前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3 倍; 选在后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8 倍; c . 测点前、 后3 m内巷道应支护良好, 巷道内无堆积物; d . 两测点间的压差应不小于2 0 P a .4 . 3 压差计法4 . 3 . , 风压测量 从测点1 开始, 在测点1 , 2 两处各设置一个皮托管, 一般在测点2 的下风侧6 -8 m处安设压差计。皮托管应设置在风流稳定的地点, 正对风流。压差计应靠近巷道壁安设平稳, 调零或记下初读数。橡胶管要防止折叠和被水、 污物等堵塞, 待橡胶管内的空气温度等于巷道内的空气温度后, 将两个橡胶管安在压差计上, 待压差计液面稳定后读数, 并填入表A 4 中。 测点1 , 2 测完后, 压差计可以不动, 进行测点2 , 3 间的测量。 依次按测点的顺序进行测量, 直至全路线测完为止。 测量顺序也可逆风流方向进行。4 . 3 - 2 风速测量 用风速表测量风速, 需测量三次, 取其平均风速值。并填入表A 2 中。4 . 3 . 3 大气物理参数测量 用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 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并填入表A 3中4 . 3 . 4 巷道断面积和周长参数测量 按测点的巷道断面形状, 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并填入表A 1 中。4 . 15 测点间距测量 用钢卷尺测量两测点间的距离。并填人表A 1 中。4 . 4 气压计法4 . 4 - 1 风压测量4 . 4 . 1 . 1 逐点测量法: 在井口或井底车场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 I , II ) , 并记录初读数。仪器 I 留在原地监视大气压力变化, 炼隔 1 0 -1 5 m i n 记录一 次读数, 仪器 . 按测点顺序分别测出各测点风流的绝对静压。并填入表A 5MT / T 4 4 0 一 1 9 9 5中4 . 4 . 1 . 2 双测点同时测定法: 在测点1 处, 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 工 、 u ) , 并记录初读数。然后仪器 工 留在原处不动, 仪器 皿 放置在测点2 , 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数。 再把仪器 I 移到测点2 , 同时读数, 仪器I 不动, 将仪器H 移到测点3 , 再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数。如此前进直至测完。并填入表A 6 中。4 - 4 . 2 风速测量同4 . 3 . 24 . 4 . 3 大气物理参数测量同4 . 3 . 34 . 4 . 4 巷道断面积和周长参数测量同4 . 3 . 44 . 4 . 5 测点间距侧量同4 . 3 . 54 . 4 . 6 测点标高测量 由地测部门给出各测点标高。5 测定结果计算5 . 1 空气密度计算 空气密度按式( I ) 计算: _ _、, _ _ 尹。 一0 . 3 7 7 9 叻 P . n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0= .5 . 464 7 , IV- 一 一二 ; 言军 弋军 尸 甲气甲- . . . . - . . 一 一 ”一 ”一 ”- - . - . . - - - 一、 山 , 2;0一1州 尸c式中: P 空气密度, k g / m ; P , -测点的大气压力, P a ; sb 空气相对湿度, 写; P . n - 测点温度为t 时, 空气的 绝对饱和水蒸汽压力, P a ; t 空气温度。5 . 2 巷道断面积和周长计算 按巷道断面形状, 计算其断面积和周长。5 . 3 平均风速计算 每测点取三次实际风速值的算术平均值。5 - 4 风量计算 风量按式( 2 ) 计算:9 . =S v ” , “ ” , ” 二 (2)式中: 9 测点风量, m / s ; S测风处巷道断面积, m z ; 二 测风断面的平均风速, m / s ,5 . 5 动压计算 动压按式( 3 ) 计算:h a 一 w 2 , 一 ( 3 )式中: 气测点的动压, P a .MT / T 4 4 0 一 1 9 9 55 . 6 通风阻力计算5 . 6 . 1 两测点间通风阻力5 . 6 . 1 . 1压差计法按式( 4 ) 计算:h u j =h+h a ; -h a , . 。 . . , ( 4)式中: 、 , 两测点间 的 通风阻力, P a ; 机 两 测点间的压 差值, P a ;h a ;测点i 的动压值, P a ;呱 测点J 的动压值, P a ,5 . 6 . 1 . 2气压计法逐点测定法按式( 5 ) 计算:h , ; = k ( h 厂从) 一 k h ; - 矶) +( Z , 一 Z , ) P a % +( h a ; - h a ; ) . . . . . . . . . 一 ( 5 )式中: k k 气压计( 工 、 I ) 的校正系数; h ; , h 气压计( I ) 在 测点i . 1 的 读数, P a ; h 气 、 衬 几 测形 , 、 hl , 时, 气压计( , ) 的读数, P a ; Z、 乙 测点i , 7 的标高, m ; A , - 测点i , j 空气密度的平均值, k g / m ; 8 重加速度, m / s , b . 双测4 同时 测定 法 按 下式计 算:h ,; , = k ( h , - h , ) - k ( h ; - h ; ) +( Z , - Z ; ) P ;, B +( h a ; - h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式中: 从、 h 几 气压 计( I ) 在 测点i , , 的读 数, P a ,5 . 6 . 2 测量路线的总阻力计算 测量路线的总阻力按下式计算:h , 二艺 h ,;,(7)式中: h- 测量路线的总阻力 h . ;, 在测量路线的测点5 . 了 巷道风阻5 . 7 . 1 两点间风阻计算 两点间风阻按式( 8 ) 计算:, P a ;了 总读数。_h .一 4 w ” “ (8)式中: 风 , 测点i , j 间的风阻, N s / m a ; 争 测点i , j 风量的算术平均值, m / s ,5 . 7 . 2 两点间的标准风阻计算MT / T 4 4 0 一 1 9 9 5两点间的标准风阻按式( 9 ) 计算R ,; 一 1- 2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N u水、 标准圣气密度下的 测点n , ( n + l ) 间的 标准风阻, N s / m s3 巷道百米标准风阻计算巷道百米标准风阻按式( 1 0 ) 计算:R , .。 一 1 0 0 x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 月R ! 巷道百米标准风阻, N 5 , / m 3 ;测点1 、 1 间的距离, m。中不中式5式6 测定结果处理6 . 1 测定可靠性检查 对选定的测定路线作通风阻力测定时, 还需同时作必要的补充测定, 以便对通风网络的风量平衡和阻力平衡校核。 同时 按风不同中相对静压测值与自 然风压值校验全矿阻力测定值的误差、 判定可靠性6 . 2 编写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测定时间, 测定目 的和要求, 当时矿井的通风和生产情况. 测定路线选择, 人员组织, 使用仪器, 测量方法, 测定结果 矿井通风阻力分布、 绘制阻力分布曲线及分析和改善矿井通风状况的建议等。MT / T 4 4 0 一 1 9 9 5 附录A数据记录表格示例 ( 参考件)表A 1 巷道参数记录表测点序 号一 巷道 名称测点位 置断面形状支架类型巷道规格测点间距 n1累计长度 l t l测点标高 n飞备注-h itmmni l拱基高度 m断 mf vmI1 cm表A 2 风速记录表汉 ( 点 r . 号表速, m / s平均风速 m/ s仪器号备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表A 3 大气物理参数记录表测点序号干温度 U湿温度 t干湿温度差 C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 Pa空气密度 k g / . 备注MT / T Q Q O 一 1 9 9 5表A 4 压差计测压记录表侧点序号测定地点压差计读数 Pa仪器校正系数测点间压差 Pa备注仪器号:表 A 5 逐点测量法气压计测压记录表测点序号读数时间读数 护吕读致差值 P a测点间静压差 P a备注仪器号: K 二 K - -表A6 双测点同时测量法气压计测压记录表测点序号读效, P a读数差值 P a测点间静压差 Pa备注第 工 台第 . 台仪器号 K = K =1 6 4MT / T 4 4 0 一 1 9 9 5,叔。只曲绷斑.日/。的N国试兴佃.tu/“的。之盆哎把振.洲N。坦本民翻 a 左气华、二赴 侧 之臼a e区 七兴二知7a 、区 七赞Jt K,a 通区二 Z阅 只七 国 CEa o x 礴潇 只橇 盛,下 二佗尹目 叫奋 目“ 直艺肥 叫卞 侧麟 平口坛枕,w W 仁 翎出 c :何因_ 霭C簇 拙 己主 旺目闷料答啊卜区日O二翌 落i R o之竺 续二妇 亡犷 侧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