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_第1页
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_第2页
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_第3页
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满载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荆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驻荆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荆门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1983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地级荆门市正式挂牌成立。从此,荆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荆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创了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由县级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 HTF20 年来,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刚成立地级市时,荆门人口不足 100 万,国土面积 4412 平方公里,经济综合实力在当时全省 16 个地市州中仅排第 122 / 4 位。今天的荆门,辖 5 个县市区和一个大型农场,人口 300万,国土面积万平 方公里,全市 GDP 由 1983 年的亿元增加到 2002 年的亿元,财政收入由 1983 年的亿元增加到 2002年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 1983 年的 2967 元和 307 元增加到 6527 元和 2999 元,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 13 个市州中排第 7 位,有些指标还位居全省前列。过去,荆门仅靠一条铁路和一条国道与外界相连,如今,襄荆高速公路即将通车,荆宜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焦柳、长荆、荆沙铁路在城区汇合,水运得天独厚,距三峡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路程,古人描绘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正在成为现实。过去,荆门城 区面积只有 14 平方公里、人口万,仅有解放路、白云路等几条狭窄的街道,如今,面积扩展到 40 多平方公里、人口 33 万,一栋栋标志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组团的城市格局。过去污染严重的水泥厂、磷肥厂厂区已改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广场,污水横流的竹皮河已治理成荆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随着城区建设步伐加快,荆门中心城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功能日益完善,设施更加齐备,品位不断提升。一个文明、繁荣、优美的发达中等城市正在鄂中大地崛起。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城市的跨 越。 20 年来,荆门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工业化进程明3 / 4 显加快: 1987 年,地方企业实现总产值超过中省企业,形成了地方工业和中省企业良性互动、共兴俱荣的局面; 1995 年,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此期间,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单一的石油化工,发展成为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现在的荆门,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拥有国家特大型石油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 80 亿元的荆门石化,有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有规模和效益均跃居同行业前 10 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的金龙泉啤酒集团,有纸制品包装机械占全国市场份额 7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 14 亿元的京山轻机,有跻身中国化肥行业三十强、磷复肥行业前三名的洋丰集团。 特别是实施“兴工富市”战略以来,荆门工业经济又有新的发展,呈现出速度、效益、投入稳步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后劲明显增强的可喜局面。今年 1 9 月,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3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在全省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 13 位跃至第 6 位;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全市投资规模在 1000 万元以上的在建和拟建项目 180 多个,其中在建项目 110 多个。工业,在荆门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荆门农村经济也得到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70 以上,农产品4 / 4 优质率达到 60 以上;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由比较封闭向全方位改革开放的跨越。 HTF 20 年来 ,我们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不断兴利除弊,创造体制优势,激活了生产要素,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国企改制面达97,改制后的企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后全市农民负担比 1999 年下降近 30。大幅度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外商投诉中心,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此外,党政机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