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环境下的PPPoE接入技术研究.pdf_第1页
IPv6环境下的PPPoE接入技术研究.pdf_第2页
IPv6环境下的PPPoE接入技术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 I P v 6 技术与应用 I P v 6环境下的 P P P o E接入技术研究 陈 琦 ( 中 国电信 股份 有 限公 司广 东研 究 院广 州 5 1 0 6 3 0 ) 在 I P v 4向 I P v 6过 渡 过 程 中 , P P P o E现 有 标 准 对 I P v 6协 议 栈 的 支 持 还 不 够 完 善 NC P在 对 网 络 层 I P v 6协议配置方 面, 无法完成 I P v 6 前 缀下传 、 I P v 6地址 、 I P v 6 D N S地址等参数配置。 目前的 P P P o E 联动其他协议完成 I P v 6协议配置方式存 在诸 多潜在风险 。 不适合 中国电信现 网应用 , 一种新 的实现 方式通过增加 I P v 6 C P可选选项配 置这些参 数 , 能有 效地避免潜在风 险 降低 P P P o E与其他协 议 间的关联性 , 减少宽带接入配置时间 , 也 比较符合 中国电信的现网需求 。 关键词 “ v 16 P P P o E ; 6 C 1 引言 I P v 6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出色的管理控制机制, 得到了 广泛的认可。随着 I P v 4 地址枯竭时间的临近, 业界正紧锣 密鼓地推进 I P v 6 技术现网应用工作。 I P v 6的应用, 将会推 进相关技术和配套设施的升级。 P P P o E在I P v 4网络中是一 种被广泛采用的宽带接人方式, 技术成熟, 相关标准或规 范较完善, 但它能否较好地适应 I P v 6网络有待深入研究。 2 I P v 6环境下 P P P o E接入方式的典型组网 I P v 6 环境下常见的 P P P o E接入方式组网如图 1 所示 , B R A S 为接入控制路由器, A A A S e r v e r 为P P P o E的认证服 务器, P e e r 为 P P P o E接人终端。 3 I P v 6环境下 PP P o E接入 的实现 P P P o E即以太网上的P P P P P P 较早的标准 R F C 1 6 6 1 中定义了如下 3 个部分:一种封装多协议数据报的方法; 一 种链路控制协议( 1 i n k c o n t o l p r o t o c o l , L C P ) , 用于建立、 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 一个网络控制协议( N C P ) 簇, 用于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这 3 个部分确定 了 P P P的基本架构及演进方向。 P P P o E标准是建立在 P P P 标 准基础之上 可以认为是 P P P的延伸或细化。P P P o E标准 规定 了 P P P o E在 以太 网上建 立一个 逻辑 连接 ( P P P o E d i s c o v e r y s t a g e ) 。建立逻辑连接之后, P P P o E进入P P P 链路 确立阶段、 P P P 认证阶段、 P P P网络层建立和配置阶段。而 P P P o E断开连接 、释放资源的过程与建立连接的过程相 反 先是断开N C P连接( 因为N C P配置网络层一个协议或 多个协议, 单个配置协议中断, 可能并不影响 P P P o E连接, 图 1 I P v 6环境下 P P P o E接人方式典型组 网 一一一 一 一 静 有时会忽略这个阶段) , 而后断开 L C P连接, 最后断开逻辑 连接。 在 I P v 6 环境下的 P P P o E接人,当完成逻辑连接、 P P P 链路确立、 P P P 认证后, N C P协商配置I P v 6 协议参数时使 用I P v 6 C P 协议完成 I P v 6的接13 I D的协商配置, I P v 6 协议 所需要的其他参数配置未涉及。 3 1 各种实现方式的原理与特点 目 前 I P v 6 环境下 P P P o E接人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完 成网络层 I P v 6 协议其他参数配置的。 ( 1 ) P P P o E+N D R A方式 通过 D H C P v 6下传I P v 6地址前缀以及指定 I P v 6的 D N S 地址。在完成前 3 个阶段后 , P e e r 和 B R A S 之间已经 建立了二层的链路连接 在 I P v 6 C P阶段 , P e e r 在 P P P o E逻 辑接口上完成协商接口I D过程, 并生成l i n k 。 l o c a l 地址, 但 P P P o E 逻辑接口还未获取 I P v 6 公网地址。之后 。 P e e r 发起 N D R S请求 , B R A S收 到 N D R S后 回应 的 N D R A 中包 含 I P v 6 公网前缀 P e e r 收到 N D R A后 自动生成 I P v 6公网地 址 。 完成配置 P e e r 的P P P o E逻辑接 口I P v 6 公网地址 , 但是 I P v 6的 D N S 地址 P e e r 还未获取 此时如果 P e e r 的 P P P o E 逻辑接 口设定 D N S地址 自动获取 ,那么 P e e r 会 通过 D H C P v 6协 议 报 文 发 起 i n f o r m a t i o n r e q u e s t B R A S通 过 D H C P v 6的 r e p l y 报文 回应请求报文 ,下传 D N S地址 给 P e e r , 至此, P e e r 上的P P P o E逻辑接口I P v 6协议配置完成。 ( 2 ) P P P o E+D H C P v 6 方式 通过N D R A下发I P v 6 地址前缀、 D H C P v 6 下发I P v 6的 D N S 地址。在完成前 4 个阶段后 。 P e e r 在 P P P 0 E逻辑接口 上完成接 口I D配置并生成 l i n k l o c al地址 但还未获取 I P v 6公网地址。而后 , P e e r 通过 D H C P v 6协议报文发送 S o l i c i t 组播报文请求 I P v 6前缀及 D N S地址 B R A S 发 送 A d v e r t i s e 单播报文响应, P e e r 向B R A S 发送R e q u e s t 报文 B R A S 使用R e p l y 报文确认分配I P v 6 前缀以及 D N S 地址。 P e e r 根据获取的I P v 6 前缀生成 I P v 6 公网地址 完成网络 层I P v 6 协议配置。 P e e r 也可以直接通过D H C P v 6 获取I P v 6 地址和D N S 地址, 完成网络层 I P v 6 协议配置 上述两种配置方式存在诸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从客户体验角度来看,客户需要改变上网习惯 要 么使用专用P P P o E接入软件认证上网要么使用 P e e r 自带P P P o E客户端在完成前 3 个阶段后, 设定 P e e r 端创建P P P网络适配器的参数上网 电信 P P P o E连接断开需要联动其他协议, 这增加了独立 运行的各协议间的关联性。 就 P P P o E + N D R A配置方式而言,在 I P v 6 C P阶段结 束后, 要触发N D协议发送N D R S 报文, 如果在这个 过程中未能触发 N D协议发送 N D R S 报文,那么网 络层可能获取不到 I P v 6前缀 , P e e r 不能生成 I P v 6 公网地址。 P P P o E+D H C P v 6配置方式同样存在这 个问题 另外如果 P P P o E + D H C P v 6 方式选择直接下 传 I P v 6地址, 那么 P P P o E断开前还要触发 D H C P v 6 释放分配的I P v 6 地址。 这两种方式配置网络层 I P v 6 协议 ,要求 P e e r 和 B R A S 都必须支持 D H C P v 6 功能。 从I P v 6 协议栈开销以及网络维护来看,这两种方 式都会增加协议功能模块间的耦合性 , 不利于协议 的维护开发。 从网络维护角度来看, 采用 P P P o E + D H C P v 6 配置方 式, B R A S 端需维护同一个 P e e r 的P P P 0 E和 D H C P v 6 两份资源信息, 增加了维护工作量并造成了资源的 浪费。 有没有能够弥补上述缺陷的实现方式呢?P P P o E在 I P v 4 协议栈上的表现给出了答案。P P P o E采用 I P C P 选项 配置 I P v 4 地址和D N S 地址等。I P v 6 C P 协议有着良好的扩 展性,可以通过添加I P v 6 前缀、 I P v 6地址、 D N S 地址选项 完成 I P v 6 前缀、 I P v 6 地址、 D N S 地址的配置。 在 I P v 6 C P报文中 I P v 6前缀选项的格式如图 2 所示 , rr v p e 标识 I P v 6 前缀选项编码, L e n g t h 标识整个选项长度 , P r e fi x Len g t h 标识前缀长度, I P v 6 P r e fi x 标识 I P v 6 前缀。 图 2在 I P v 6C P报 文 中 I P v 6前 缀 选 项 的格 式 在 I P v 6 C P报文中 I P v 6 地址选项的格式如图 3 所示 T y p e 标识I P v 6 地址选项编码, L e n gt h 标识整个选项长度, I P v 6 A d d r e s s 标识 I P v 6 地址。 在 I P v 6 C P报文中I P v 6 D N S 地址选项的格式如图4 所 示, T y p e 标识 I P v 6 D N S 地址选项编码 , L e n gt h标识整个选 项长度, P ri m a r y D N S I P v 6 A d d r 标识 I P v 6 D N S 地址 翻 图 3 在 1 P v 6 C P报文 巾 I P v 6地址选项 的格式 图 4在 I P v 6 CP报 文 中 I Pv 6 DNS地 址 选 项 的 格 式 这种配置方式的优点如下: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可以实现平滑过渡到I P v 6 网络, 用户不需要改变上网习惯, 用户无缝感知。 在 I P v 6 C P完成接 口I D协商配置的同时,完成了 I P v 6 地址、 I P v 6 前缀 、 t P v 6 D N S 地址的配置, 简化了 报文交互过程 用户接入网络的等待时间减少了。 增加协议的独立性 。降低了P P P o E与 N D 、 D H C P v 6 的关联性。 从 I P v 6 协议栈开销以及网络维护角度来看, B R A S 只需维护P P P o E用户信息, 网络维护比较容易。 从安全角度来看,这种配置方式的安全性更高 因 为简化了配置报文交互过程,不再联动发送 N D R S 多播或 S o l i c i t 多播。 当然, 这种配置方式也存在不足 , 那就是 P e e r 端所使 用的认证客户端不支持新添加的I P v 6 C P 选项 ,需要客户 端升级认证客户端 对于 I P v 6 环境 P P P o E接人中N C P选项用于配置 I P v 6 前缀、 全局 I P v 6 地址以及 D N S 地址部分 , 还没有制定正式 的 R F C标 准 。 目前 中 国 电信 已 经 提交 d r a f t q i n p p p e x t i p v 6 - a d d r p r e f - O 0 t x t 和 d r a f t - i e t f - p p p e x t - i p v 6 - d n s a d d r - 0 3 t x t 草案, 前者是定义I P v 6 C P中如何配置I P v 6 地址和下 传I P v 6 前缀的, 后者是定义I P v 6 C P中如何配置D N S 地址 的, 以推动这部分添加选项的标准化。 3 2 实现方式的选择 中国电信现网主要采用 P P P o E接人 在 I P v 6 试商用 阶段 , P P P o E接人方式不可能被摒弃 ,采用前两种配置方 式需要用户更改上网习惯 而且用户终端接人配置时间变 长, 这样会给用户带来很不好的体验 , 给市场部门造成一 定压力, 另外网络维护工作量也会加大。如果采用添加选 项配置方式, 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方面的风险和压 力, 虽然会面临用户终端接人软件升级等压力, 但在可操 作性、 可控性以及用户体验上都要优于前两种配置方式。 Re s e a r c h o n PPPo E Ac c e s s Te c h no l o g y Unde r I Pv 6 En v i r o nme nt C h e n Q i ( Gu a n g d o n g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h i n a T e l e c o m C o ,L t d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0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c o u r s e o f I P v 4 o v e r t o I P v 6 , t h e e x i s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P P P o E s u p p o r t f o r I P v 6 s t a c k i s n o t y e t c o mp l e t e An d ,i n t h e I P v 6 p r o t o c o l c o n fi g u r a t i o n , n e t w o r k c o n t r o l p r o t o c o l ( N C P )d o e s n o t d e fi n e t h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 o f I P v 6 p r e fi x , I P v 6 a d d r e s s a n d I P v 6 D NS a d d r e s s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I P v 6 p r o t o c o l p a r a me t e r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P P P o E h a s t o w o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