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pbl教学法_第1页
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pbl教学法_第2页
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pbl教学法_第3页
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pbl教学法_第4页
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pbl教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 PBL教学法 基于案例讨论及互动式的法医病理学 PBL 教学法 罗承良,顾芝亚,陶陆阳 (苏州大学医学部法医学系,江苏苏州 215021) 摘要:在法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入 PBL 教学法,并充分发挥案例讨论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将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进而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法医学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法医病理学 PBL 教学实践的体会和经验,主 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对法医病理学 PBL 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法医病理学 PBL 教学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PBL 教学;法医病理学;案例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罗承良( 1983-),男(汉族),湖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医病理学及法医毒理学。 作为法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旨在为暴力性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 1。2 / 7 该学科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其中很多内容都可进行案例讨论与师生互动,都可以开展 PBL 教学。如一个涉及损伤与疾病关系的案例,究竟是损伤致死还是因病而死如何鉴别,或者损伤与疾病都是导致其死亡的因素,其损伤与疾病在死亡中的主次关系如何,参照渡边富雄的“事故参与度”,损伤在死亡中的参与度是多少等等。 一、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法 法医病理学是一门运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决定了大量案例的形成,而案例具有鲜活性、真实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1。如果能将日常检案工作中遇到的经典案例引入教学实践中,便能让学生从分析真实的案件中熟 悉法医病理检案过程,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及具体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来,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等属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2, 3。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自主学习3 / 7 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践素质教育 4。 如在备课与 PPT制作时,对每个选定的案例进行整理,一开篇就导入一个与本次教学任务息息相关的案例,通过重点介绍案情、现场情况、尸体外表检查与大体解剖等基本情况后,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比如:还需要做什么调查与检验,本例死者的死因及死亡性质是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参与互动,试着回答,并自然地进入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然后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可以将本案存在的疑问一一揭开。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可随时向授课导师提出,并予以解答。通过 这种案例分析可以启发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司法检案实践中,既能使学生强化和巩固已学过的基本知识,又有利于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效果 3。 二、互动式的 PBL 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并广为流行的教 学模式,自推出以来一度成为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与趋势。 PBL 教学法是由 Howard 4 / 7 Barrows教授于 1969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 Mc-Master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1)首创,于上世纪 80 年代引入我国并运用于医学教学实践中,而与法医学相关学科,如法医病理学的 PBL 教学起步较晚,尚不完善 5, 6。 在法医病理学备课中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并在授课中予以实施,互动讨论,以调动学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的教学过程 中,可以设定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区别多种死亡原因,如何理解死亡机制,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中。在死后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设定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早期尸体现象中,推断死亡时间比较可靠地指标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具体检案中如何运用多种死后变化的相关知识来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甚至分析死因,列出推断的依据。如:在某个案例中,对尸体进行法医病理学解剖检查时发现:角膜轻度混浊,双侧瞳孔可见,等大等圆,直径约为 5mm,尸斑暗红色,分布于腰背部未受压处,重压褪色。这时可提出问题:根据其角膜及尸斑的改变来推断死亡时间,其死亡距尸解大约多久?依据是什么?采用这种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其求知欲和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件分析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法医病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5 / 7 三、基于案例讨论的 PBL 教学法 根据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选取所学内容中心问题的典型案例 12 个,包括详细的案情、现场勘查、尸表检查、尸体解剖、组织学检查所见及法医毒物 分析并提出问题及相关学习资料(教材等)。案例示例如下:某年某月某消防局接报称一辆小轿车着火,赶至现场发现汽车已被烧毁,在该车尾行李箱位置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尸源身份不能确定。尸体检验:全身炭化,四肢蜷缩,呈拳斗姿势。头部见多处裂创,颅骨未检出骨折。睑结膜高度淤血,伴针尖样出血,球结膜、巩膜见炭尘粘附。鼻腔、口腔内粘膜未见炭尘粘附。咽喉部、气管粘膜未见炭尘粘附。颈部皮下软组织、肌肉见散在出血,舌骨、甲状软骨骨折。胸部未见裂创,腹部及腰背部可见巨大斜形裂创,部分肠管外露,四肢多处软组织皮下出血,大关节区域裂创形成 ,长骨骨折,周围肌肉、骨折处骨膜未见出血。毒化检验:心血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正常范围;心血、尿液未检出常见毒、药成分。提出问题:哪些是生前伤,哪些是死后伤?死亡原因是什么?如何鉴别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死亡性质如何?相关学习资料:法医病理学教材第四版有关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以及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四、完善法医病理学 PBL 教学的建议 PBL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6 / 7 努力才能完成。( 1)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 PBL 课前准备。在具体教学内容讲授之前,精选案例,并将相关案例以 书面材料发给学生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并熟知相关案例,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一个导演的角色,全程合理地控制时间,系统地讲解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放到课后再予以解决。在案例讨论中,应让学生各抒己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认真编写法医病理学 PBL 教案。年轻教师应多向教学与检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一起参与法医病理学 PBL 教案的编写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每个专题都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编写学生版与教师版两套教案。最好要组织好 每一次 PBL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2 )作为学生,应积极参与 PBL 教学,不断地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觉性,在讨论中积极发言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成为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法医人才。( 3)学校各级单位要高度重视 PBL 教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 PBL 相关教学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医病理学 PBL 教学评价体系,如PBL 教学评价成绩、实验课考核成绩、理论课笔试成绩三者所占的比例,以及相关奖惩措施等 6。将 PBL 教学模式引入到法医病理学教学中,并结合案例讨论,成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 动式教学,将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7 / 7 的积极性,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晓萍,袁玉林。案例分析法在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6, 12( 7): 722-723. 2 王致坚。 案例教学法研究 J. 煤炭技术, xx,25( 12): 119-120. 3杨安强,付锦艳,潘晓琳,陶林,贾薇,郑兴征。案例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 育版, 2016, 11( 3): 278-280. 4张奎,刘莉,余舰,邓振华,张林。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J.西北医学教育, 2016, 21( 5): 944-946. 5倪志宇,马春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