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1页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2页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3页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4页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廖春艳 广西百色平果县第七小学 (531400)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培 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罗曼罗兰曾说: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想让学生产生怀疑的思想,得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只有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2 / 6 度,努力学习。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题。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上掉馅饼,想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教育学生虚心好学,长期积累知识,是我们小学 高年级教师的长期重要任务。 2 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语录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意思是:治学最担忧的是提不出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进步的基础。小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 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 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3 / 6 不讥讽,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 提倡研究讨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开发学生的研究讨论能力,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作文教学中,审题时提供有价值 的材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学生往往把教师和学习好的同学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同学说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时,同学们对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润土在海边时,他 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认为我的视角很小,只能看见一点点外面的世界。而有些同学认为这句话讲了我的活动天地很小,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更多同学认为这句话是指我学不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表达4 / 6 作者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通过讨论加深了同学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4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朱熹曾这样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如在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说:课文第十五自然段作者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而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写道: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前面作者说童年一去不还,后面又说童年重临心头,在此,作者的话是不是前后矛 盾呢?这下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有学生疑惑,有学生点头表示前后矛盾,更有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不同意,有学生说5 / 6 前一个童年指童年时光,而后一个童年则指童年里的人物、经历的事物和看到的景物等,当作者再次看到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而想起童年旧事,怀念童年,留恋童年。因此,前后并不矛盾。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营造合作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 普列汉诺夫曾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理互换,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 如,我在教枫桥夜泊时,让学生讨论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还是夜半钟声客船到;在教秋天的怀念时,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学生反应热烈,以上讨论都成了这些课的亮点所在。可见,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从而体味 到学习的乐趣。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