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如何鉴赏和复习古诗词 如何鉴赏和复习古诗词 作者 /姜海军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 一、抓住诗词的信息 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 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或诗的类别。如伤田家,“伤”为“哀”,“田家”为“伤”的对象。据题意可知,这首诗的内容是作者为田家的生活遭遇而哀伤,情 感是同情农家,鞭挞社会,类别是感伤诗。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如果知道了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代写作背景。鉴赏诗2 / 6 歌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有时考题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注释,对这些注释必须重视。 隐含信息一般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它需要考生有整体阅读能力。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究竟是什么?考生只要联系上下诗句整体阅读,就 可以从诗的“谁家玉笛暗飞声”和“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捕捉到“折柳”的信息:“折柳”乃为一首曲子,是“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往往是用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的。若能把握这些信息,那么解答这道题,一般是不会有错的。 二、熟悉常用意象的象征义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义来表达思想情感。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定意义,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很有帮助。如抒愁写恨的常用“水”、“草”、“雨”等意象来表达:流水比喻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草喻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雨比喻愁(秦观:自在飞3 / 6 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申请书 )“柳”、“柳枝”等意象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诗词中出现这样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惯用意象时,可以把它们作为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三、掌握常见典故的意义 典故的含 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鉴赏古诗词可以从诗词中的典故着手。例如:鉴赏南宋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完成诗后问题: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这首诗很巧妙地化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品味一下作者想追寻一种怎样的生活,又表达了怎样一种心境? 4 / 6 这首诗隐含了一个典故:桃花源。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创造的一种自由自在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环境。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向往桃花源式的自由生活。 当然,从典故着手去鉴赏一首诗,前提是能把握、分析出诗中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古诗词,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四、依据景物描写体昧诗词意境 诗离不了对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深邃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这种意境是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的。要体味这首诗的意境,就必须抓住对这些重要景物的描写,结合全诗来分 析。 五、学会分析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5 / 6 反衬、象征等,鉴赏古诗词就要学会分析这些表现手法。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这首诗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诗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是描写句,作者用“一树”、“千万枝”、“嫩”、“金色”、“软”等词,写出了春风中生机勃勃的柳 树的特点,给读者展示了柳树的活力。三、四两句则写杨柳的处境,“荒园”“属阿谁”表现了杨柳的荒凉、孤独。全诗一、二句与三、四句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柳树的处境。我们知道,古诗很少有单纯写景的诗,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写杨柳的处境实际是写自己的处境,这样分析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是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内心怀才不遇的失落。 六、学会赏析抒情句 6 / 6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 意蕴很深,是诗人用来直接抒发感情的诗句。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如分析王禹偶村行一诗的思想感情,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一联诗“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结合全诗来分析就可得出结论: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因为这首诗的前三联是描写句;最后一联写了自己惆怅的原因,是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2498-2016金属基复合材料 拉伸试验 室温试验方法》
- 高砂窑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交通运输管理考试及答案
- PhIP-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BAT-1308-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华大学线上考试题目及答案
- 保育师考试题中级题库及答案
- 家政中级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软考试题及答案
- 电炉知识培训总结与反思课件
- 劳务外包协议书
- 2025义务教育劳动教育标准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 驾照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土地增值税清算培训课件
- 2025年稳定币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医院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 PDCA循环在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限时强化练答案解析
- 2025年人资部长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生法治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复习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