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1页
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2页
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3页
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4页
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对更年期有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西安市 6 个区抽取 2500 名年龄在 40-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 结果 获取有效调查问卷 2023份,年龄 (47.385.429) 岁,初潮年龄为 (14.311.74) 岁 (9-19岁 ),自然绝经年龄为 (48.93.54) 岁; 约半数受调查者为子女的教育、工作、婚姻、经济困难、住房紧张而担忧,并且对更年期存在认知不足; 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54.9%,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2=226.14, P 【关键词】 更年期妇女;调查;健康状况;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macteric women 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gnition of relevant knowledge about climacteric period. Methods 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urvey with questionnaire 2500 perimenopausal women aged 40-60 years in 6 districts of Xi an City. Results Of a total of 2023 individuals, the mean age was 47.38 5.429 years, the average menarche age was 14.31 1.74 years (9-19 years), 2 / 14 and the average natural menopause age was 48.9 3.54 years. Half of the women investigated were worried about their children s education, work, marriage, ecomomic status and housing,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men investigated ha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about climacteric period. The incidence of climacteric syndromes was 54.9%.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 and occupation group ( 2=226.14, P 0.005 and 2=39.043, P KEY WORDS: climacteric women; investigation; health status; incidence 更年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 1。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引潮热、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并伴有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2。因此,如何减轻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采用 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安市六个区 (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霸桥区 )3 / 14 抽取 2500 名 40-60 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并参照国内外研究结果设计,并在局部地区进行预试验,根据预试验结果反复对问卷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改,最后确定问卷。本研究的调查员由妇幼卫生专业人员及硕、博士经过统一培训后组成,问卷在调查员指导下由本人填写,或由调查员帮助填写。 1.2 调查表的整理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 2500份,回收 2315份,剔除 192份。最后确定有效问卷 2023 份,调查表的回收率为 80.9%。 1.3 调查内容 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在职、劳动性质、参加社会活动以及锻炼健身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及月收入,子女的生活、工作情况;社会状况以及对更年期知识的认知情况;目前是否患有重大疾病,既往手术史、疾病的家族史,是否参加健康体检以及选择健康体检的项目;月经史、孕产史、分娩方式、哺乳时间、产时并发症以及孕期合并症;绝经年龄、月经紊乱及持续时间;采用 Kupperman 评分 3评定更年期症状, 5 分为正常, 6-13分为轻度, 14-26分为中度, 27分为重度;用自评抑郁量表 (SDS)评定抑郁症状,用焦虑自评量表 4(SAS)进行更年期焦虑症状评分, 50 分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抑郁和焦虑, 60-69 分为中度, 70 分为重度;是否患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疾病的部位,骨折的次数,4 / 14 有无骨质疏松家族史。 1.4 统计学处理 调查表整理后,全部数据输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处理,进行 2检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和 Log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0.05。 2 结果 对 2023 份有效问卷 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 (47.385.429)岁。平均初潮年龄为 (14.31 1.74)岁 (9-19 岁 )。未绝经 1323 例 (65.4%),绝经 700 例 (34.6%),其中自然绝经594例,占绝经人数的 84.86%,手术绝经 103例,占绝经人数的 14.71%,放化疗绝经 3例,占绝经人数的 0.43%,月经紊乱 353 例 (17.4%)。平均绝经年龄 (48.9 3.54)岁。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将受调查者按年龄分为 4组,即 45 岁, 46-50 岁, 51-55 岁, 56 岁 (表 1)。职业构成见表 2。 表 1 年龄构成表(略) Table 1 Table of age structure 表 2 职业构成表(略) Table 2 Table of occupations 2.2 调查对象的家庭状况及对更年期知识的认识 5 / 14 2.2.1 对生活有重大影响事件的状况 1 408人没有此经历,占受调查总人数的 69.6%。患过某种疾病或受到严重创伤者 211 人 (10.43%),经历家庭纠纷与冲突者 69 人(3.4%),经历职务变更者 58 人 (2.8%),夫妻分居或离婚者53 人 (2.6%),亲属去 世或患重病者 279 人 (13.8%),失业下岗者 40人 (2.0%),丧失经济来源者 16人 (0.79%)。 2.2.2 对更年期知识的认识 熟悉者 139例 (6.9%),了解者 530 例 (26.2%),略知者 1113例 (55.0%),不了解者 241例 (12.0%)。对激素替代疗法熟悉者 138 例 (6.8%),略知者674例 (33.3%),不了解者 1 210人 (59.8%)。 2.2.3 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途径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是主要途径,为 1308例 (64.7%);其次是熟人之间的交流和单位组织的专题 讲座、讨论会占 14.7%和 14.3%;患病时选择市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门诊者占 74.4%;选择其他医院专科门诊和妇幼保健院专科门诊者占 9.4%和 8.7%。 2.2.4 调查对象的现患病情况 目前,患有重大疾病者 253 人 (12.5%),其中高血压病 56 例 (22.1%),子宫肌瘤19 例 (7.5%),腰椎间盘突出症 18 例 (7.1%)。有高血压家族史者 149 例 (7.4%),糖尿病家族史者 40例 (2.5%)。 从未进行健康体检者 339 例 (16.8%),定期每年体检者 338例 (16.7%),每 2年体检者 686例 (33.9%),每 3 年体6 / 14 检者 98 例 (6.7%),每 4 年体检者 132 例 (6.5%),未定期体检者 430 例 (21.3)。进行健康体检者总计为 1684 例,占83.2%。 大学及以上学历不做健康体检者仅占 11.6%,而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不做健康体检者分别高达 39.4%和 29.4%。 2.3 更年期症状发生情况 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在 45岁以下组最低,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上升 (表 3)。 表 3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略) Table 3 Incidence of menopausal symptom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不同年龄组更年期症状分值与评分构成见表 4、表 5。更年期症状发生率 54.9%。从表 4可看出 45岁以下年龄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较低, 51-55 岁年龄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2=226.14,P 2.4 抑郁焦虑发生情况 受调查者无抑郁症状者 1100 例 (54.4%),轻度抑郁者 519 例 (25.7%),中度抑郁者 382 例 (18.9%),重度抑郁者 14例 (0.7%),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45.3%,因问卷中其他项目缺失而剔除者 8例 (0.4%)。不同年龄组更年期抑郁发生率显著不同 ( 2=10.407, P7 / 14 0.005);不同职业组中,抑郁发生率亦有显著性差异 (2=30.254, P 0.005)。统计学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与更年期症状均呈正相关 (表 7)。 受调查者中,轻度焦虑 196 例 (9.7%),中度焦虑 51例 (2.5%),重度焦虑 10 例 (0.5%),因问卷中其他项目缺失而剔除者 6 例 (0.03%),不同年龄组焦虑 症状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 2=22.096 P 0.005)。不同职业组焦虑症状发生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 2=22.465, P 0.005)。 表 4 不同年龄组更年期症状的分值(略) Table 4 Menopausal symptom score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表 5 不同年龄组更年期症状的评分(略) Table 5 Menopausal symptoms score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表 6 不同职业组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略) Table 6 Incidence of menopausal symptoms in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表 7 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略) Table 7 The results of menopausal symptoms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2.5 骨质疏松情况 在受调查者中,每天参加锻炼健8 / 14 身者 306 例 (15.1%),每周锻炼 3-5 次者 262 例 (13%), 1-2次者 357 例 (17.6%),每月锻炼 1-3 次者 433 例 (21.4%),无锻炼习惯者 661例 (32.7%)。 2023名调查对象中患骨关节疾病者 1025例 (50.7%),其中颈椎疾患 667 例,占首位,其次是腰椎疾患 422例,膝关节疾患 283例,肩肘关节疾患 256例,手指和腕关节疾患148例,足趾和踝关节疾患 147例,髋关节疾患 52例。发生骨折者 195例 (9.6%),骨折一次者 162例,二次者 2 例,骨折高达 3 次以上 7 例,更年期症状与骨折发生及骨关节疾患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r=0.067, P 3 讨论 本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现状的基本资料,为制订针对这一群体科学合理的保健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3.1 自然绝经年龄和初潮年龄 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时间一般介于 40-60 岁 5。本研究受调查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 40-52 岁 (47.38 5.43 岁 )。月经初潮年龄为 9-19 岁 (14.31 1.74 岁 ),接近南宁陆洪波等 6报道的 14.59岁和陈瑶等 7报道的 (14.37 1.82)岁。受调查妇女的绝经年龄为 (48.9 3.54)岁,接 近田丰莲 8等报9 / 14 道的城市 48.9 岁和北京徐苓等 9报道的 48.4 岁,上海王哲蔚等 10报道的 48.56 岁。由此可见,我国南北地区这一代人的月经初潮及绝经年龄相差不大。本次调查显示,月经初潮年龄与自然绝经年龄无相关性。 3.2 更年期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3.2.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产生雌激素的功能逐渐衰退,导致大部分妇女出现: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如潮热多汗、眩晕、心悸、感觉障碍、神经性高血压等;精神症状:如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等;萎缩性病变:如阴道干涩、尿频、张力性尿 失禁等;代谢障碍性病变:骨丢失过程加快,从将要绝经开始,骨丢失以指数方式迅速发展,严重的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绝经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 3.2.2 收入情况及文化程度 有研究分析发现,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她们有更高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工作压力大,更年期造成躯体的不适,又影响着其工作的完成,这必然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从而对更年期的生理产生影响11。本调查显示,更年期症状与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呈负相关,可能是 由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对更年期知识缺乏了解,自我调解、疏导的能力差,加之下岗、再就业、为生活奔波、10 / 14 生活压力大,必然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从而对更年期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有更高的需求和期望,她们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对更年期带来的身体不适有较高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她们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从而使这部分人群更年期发生率有所降低。 3.2.3 职业 就职业而言,教师、医务人员、技术人员、公务员、公司职员占总样本量的 58.5%,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在各不同职业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 2=39.043, P0.005)。国内已有报道,不同职业人员压力增大的幅度不同,知识女性的压力大于非知识女性,由此导致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但本次调查尚未得到此结论。 3.2.4 参加社会活动 本研究显示,更年期症状与参加社会活动呈负相关,参加社会活动越多,接受培训越多,妇女更年期症状越轻。参加社会活动可以改善情绪、延缓衰老、调节生理机能、减轻更年期症状。 3.2.5 综合影响因素 不同的文化观念、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起很大作用 12。更年期症状不仅与内分泌有关,而且在很 大程度上受文化、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 13。 3.2.6 对更年期知识的认识及健康体检 本研究表11 / 14 明,对更年期知识略知和不了解的人数分别占 55%和 12.0%;对激素替代疗法不了解的人数占 59.5%,占总样本量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市更年期妇女的生殖健康宣传和服务不到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健康体检是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显示做健康体检者占 83.2%。学历越高健康体检比例越大,未作体检者可能与她们不了解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有关,也可能因经济等原因不便做。从中可以看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体检不够普及,保健意 识和无条件体检是其主要原因。 3.3 更年期症状 13 种更年期症状中,既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表现,也有血管舒缩功能的问题。肌肉关节疼、疲乏无力、失眠、头痛、易激动,性欲下降和潮热出汗是常见的更年期症状。潮热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是更年期的特征,但其发生频率及程度具有个体差异性,并与民族、文化环境、社会因素相关。西方女性约有 60%出现潮热,而东方妇女如日本仅有 20%发生。西安市受调查妇女中出现潮热多汗者占 31.9%,略高于日本、香港等地的报道 14 15。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更年期综合征以及 相关疾病的防治中,不能只关注生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更重要的应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4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疾病 女性自 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越来越多的骨骼症状,绝经后骨骼症状的发12 / 14 生率显著大于绝经前。这些症状的出现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的过程一致。本研究中, 2023 名受调查者患骨关节疾患者占50.7%,其中颈椎、腰椎和膝关节疾患最多,各占 30.36%、20.9%和 20.0%。骨折的患病率为 9.6%,骨折高达 3 次以上者 7 人,稍高于邓小虹等 16报道的北京地区骨折患病率5.07%。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需依据 X ray 片或骨密度测定确诊。本研究未做此项测量,受调查的妇女均没有确诊检查的证据。有报道表明大部分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4.07%17,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这就说明骨质疏松是危害中老年女性的主要疾病之一,需进一步研究西安市妇女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积极探寻增强更年期女性健康状况的良策,从而制定防治措施,以对更年期症状和相关疾病提供咨询、指导与治疗的综合性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惠喜 . 妇产科学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238 240. 2贺漪 . 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 1997, 13(2):79 81. 3曹泽毅 . 中华妇产科学 (下册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0:2281. 4汪向东 ,王希林 .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M. 13 / 14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 1999:31 35. 5苏应宽,徐增祥 . 新编实用妇产科学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560 563. 6陆洪波,杨晓剑,黄永兴 ,等 .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