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江环境调查报告,目录,东江的自然地理情况 东江的环境问题 水资源预测分析评价 如何治理东江水环境 结语,自然地理情况,东江流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并毗邻香港,西南部紧靠华南 最大的经济中心广州市,西北部与粤北山区韶关和清远两市相接,东部与粤东梅汕地区为邻,北部与赣南地区的安远市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2 11552,北纬223825 14,东江流域在广东省境内涉及河源市、惠 州市、东莞市、深圳市、韶关市、梅州市和广州市的增城市。,河流水系情况,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东江与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组成珠江。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南流入广东境内,至龙川 合河坝汇安远水(又名定南水)后称东江。东江流经龙川、东源、源城、紫金、 惠阳、惠城、博罗至东莞市的石龙,分南北两水道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 干流 由东北向西南流,河道长度至石龙为520km,至狮子洋为562km。河口狮子洋以上 总面积35340km2,石龙以上流域总面积2704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23540 km2, 占87.06%,江西省境内3500km2,占12.94%,河道平均坡降0.39。 主要支流自 上而下有安远水、浰江、新丰江、船塘河、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淡水河和 一切都在静谧中孕育,在喧哗中诞生。,水资源利用情况,东江汛期:东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在1500-2400毫米之间,一般西南多, 东北少;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占全年80%以上。在时间分布上,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和8月,分别较同期多年平均值偏多67%和77%;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库区降雨较丰沛,三大水库入库水量分别较多年平均偏多约45%、12%、112%。 用途:东江是实行库堤结合、泄蓄兼施、以泄为主、综合利用最有成效的一条河流,基本解决了常遇的洪、涝、旱、咸、潮等灾害。开发水电,发展城镇供水,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工业及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排放也相应增加,加上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槽逐年下切,水位下降,咸潮上溯, 东引运河建塘水闸无法引入水源,导致运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沿线个镇区的耕地也受到了水质性缺水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水利局初步制订了东江干流东莞段梯级开发及东引工程水环境治理综合规划,规划初步拟定在东江干流东莞河段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以达到满足防潮、灌溉、治涝、防咸、发电等综合要求。,然 而,东江水资源环境存在各种,问题,面临的形势,东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整个流域贯穿于广东省东部地区, 人口多、耕地多、工业发达,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环境承载能力低, 污染严重, 水污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东江干流水质尚属良好, 流域内的西枝江、淡水河等部分支流和三角洲区域的水质则相对较差。由于面源污染原因, 干流丰水期水质较枯水期差, 东江流域出现了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 加强东江水资源保护, 实现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存在的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域内各用水部门用水量的增加, 东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其可利用量的极限, 东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首先是人均水资源量少, 但供水压力大, 流域耗水比例高。东江水资源除满足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外, 还担负着向流域外供水的任务, 是4 000余万人口的水源地, 按受水区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 100m3 /a,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 1 700m3 / a人均用水紧张线。 其次是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高保证率的供水需求增加。据调查, 1980年流域供水中农业和非农业的用水比例为 77.4% :22.6% , 而 2005 年这一比例为 34.4% :65.6% , 高保证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莞、深圳2 市, 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超过 90% 。 水污染程度日趋严重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大量污水未经处理, 就直接排入河道; 农业施用大量化肥、农药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污染。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部分灌区渠系老化, 工程配套设施较差, 管理粗放, 大水漫灌等现象严重, 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 0.4 左右, 和先进国家的 0.7 0.8相比, 浪费十分严重。,需水预测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需水量预测,根据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从该河段取水的东莞市,2010年需水量18.51亿m3,2020年需水量21.15亿m3。东深供水工程设计供水量为23.73亿m3/a,其中包括供香港11.0亿m3/a,供深圳8.73亿m3/a,供沿线东莞市40亿m3/a,另外计入水量损失0.5亿m3/a,设计年总供水量为24.23亿m3/a。规划广州市从东江年取水量5.5亿m3/a。该河段2010年总需水量48.24亿m3/a,2020年总需水量为50.88亿m3/a。除了上述流域内外生活、生产用水、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外,尚有河道内用水,主要包括环境、航运和压咸用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现状情况下,环境供水每年均遭到破坏,供水水质不达标,城市供水每年均遭到破坏。 在近期水平年,考虑建设规划工程后,同时东江“三大水库”改变以防洪、供水为主进行调度,从重点满足城市供水需要,采用三项指标的环境流量(60m3/s)进行水量平衡,所需环境流量较小,能够满足流域供水保证率要求,经分析计算近期在满足东江流域内外供水的基础上,河道内仍可留有100m3/s的环境流量,可基本保证河道水环境不恶化。因此认为近期水平年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主要是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 在远期水平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流量不能只满足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还应综合考虑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和恢复河流健康生命等更高的河道综合用水要求。因此远期水平年按全部4项指标的环境流量(230m3/s)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结果所缺水量主要是为改善河道水环境的环境流量。可见,在远期水平年,东江流域内外的需水量将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属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污染问题,从何而来?,如何发生?,为什么?,水资源过度开发,由于东江下游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迅猛,造成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目前东江水资源开发度已大大超过流域环境承载能力,致使枯水期基本没有生态流量,加剧了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的趋势。2007年,惠州市建成剑潭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东江惠州城区与博罗县城之间河段,属东江干流梯级规划中第十一个梯级电站,上距惠城区9.4公里,下距博罗水文站2.8公里,集水面积25325平方公里,河宽约480米。该工程大大改变了东江东莞段的水体流速和水位。据水利部门统计,2009年由于上游集水区域降水缺乏,东江流量不到往年流量的四成。这么小的流量,无法及时冲走水中污染物,导致耗氧物质长时间在水中迴游不能扩散,同时使得东江压不住潮水,造成东莞运河排到近岸狮子洋口的污染物随潮水反溯回樟村一带,对我市第二、三、四、六水厂和万江、东城水厂取水口造成巨大的影响。,支流排污影响水质,在东莞东江段北岸博罗境内,有沙河、马嘶河、紧水河(联合排渠)排入东江。马嘶河排放口在企石镇对岸,大量污水经防洪闸排入东江;沙河流经石龙新区北面排入东江,主要容纳石湾、圆洲污水;紧水河主要汇集三江污水,从莞增高速大桥东侧经防洪闸排入东江。据了解,东江上游一些地方仍有电镀厂、洗水厂、漂染厂、造纸厂存在不规范排污现象,同时惠州潼湖地区仍有大量的养猪场。在雨季,养殖污水全部冲涮进入东江。2009年9月1日上午10时东莞环保部门人员现场考察时发现,受涨潮影响,东江北干流石龙段(包括沙河、紧水河污水)全部倒流入东江干流(石龙以上),退潮时部分进入南支流,影响东莞市取水口水质。,水污染防治职责法规未落实,东江是跨市界、省界的河流,水污染防治涉及广东、江西两省及省内河源、惠州、深圳、东莞等市。同一行政区内又涉及环保、水利、建设、农业、交通、林业、海洋、发展改革、财政等许多部门,由于职能交叉重叠,存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扯皮、各自为政的“踢皮球”现象 水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水法是水环境管理方面最重要、最直接的三部法律法规,但涉及水污染防治的规划编制、核定排污总量、水质监测、信息发布等规定在落实中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基础工作建设相对薄弱,排污费低于污染治理成本,环境污染外部化;对违 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责任没有落到实处; 资源性产品价格、环境收费及相关财税政策不利于企业自觉治污,企业内在动力不足;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建立; 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和环境执法监察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统计体系不完善,水环境统计数据系统性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尚未制定专门的东江水环境应急管理预案,怎么做?,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健全执法机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首先具有法律保证, 尤其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 健全执法机构, 不断加强管理。结合省政府颁布的 5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6的实施, 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东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量调度等相关办法、条例、规范性 文件, 形成东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保障, 为实现东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法律基础。,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统一管理,实行以流域或区域的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工业、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障。在一个多部门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下, 难以实现水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东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统 一管理体制, 配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明确流域与地方区域的事权划分, 实施统一管理, 2006年东江流域管理局成立, 负责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并实施监督、负责协调东江流域区域和行业之间的水事关系; 二是实行水量统一调度, 实施计划用水、取水许可等制度, 由省政府统 一分配水量, 实行流量断面控制, 地方政府负责用水配水, 确保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是在健全体制的基础上, 依法管理东江水资源, 加强管理, 强化监督, 依法维护东江水工程的安全和沿岸各部门的合法权益; 四是采取强制措施和有效的经济政策, 厉行节约用水, 以水定产, 限制发展高用水产业, 对现有灌区实施节水改造, 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 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通过经济手段, 加强东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 五是充分利用东江流域的 3大水库, 实施蓄丰补枯, 确保东江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狠抓流域水资源保护, 确保水质不超标,首先, 要把东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列为省政府重点项目, 加强部门合作, 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由东江流域管理局统一负责, 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制度; 其次是完善加强水质监控网络, 像防汛工作一样, 实行市界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 三是水务部门要加大东江水资源监督力度, 依法实施动态管理, 搞好污染源的防治管理工作;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东江沿岸人民对东江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 调动全民参与意识,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东江流域管理部门工作的良好局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科技兴水战略对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学技术交流力度, 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 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实行多水源联合运用、雨水汇集利用、劣质水处理重复利用等, 多途径改善科技条件, 提高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不断引进先进设备, 安装实施远程监控系统和水质、流量监测自动系统, 确保调水指令的贯彻落实, 最终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水质监测标准化、涵闸管理规范化、水量调度科学化。,制定工程总体规划,近期规划 为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规划的近期工程措施包括建设永太、曲海、水蛇涌、江城、草洲五闸组成挡污拒咸系统;由江城泵站及其输水管线构成,刘屋洲、中堂水厂等4座水厂的配套取水上延系统;改善闸上水质的截污工程。 工程建成后可合理分配东江有限的水资源;解决了东莞市、东深供水、博罗县城市供水工程因水位低而取水困难的问题,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同时又改善了现有供水工程的运行条件,节省了抽水电费。 但只有通过东江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实现生产和生活等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江的水污染和保证供水水质问题。,制定工程总体规划,远期工程规划 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论,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远期水平年主要是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在远期规划建设“西水东调工程,将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西江水调往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 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发源于云南曲靖市境内乌蒙山脉的马雄山。水量之丰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西北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而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少,开发利用程度高。广州、东莞、深圳三市常住人口在3000万人左右,三市2004年GDP为8693.9亿元,占广东省全省的48%,东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西北江的8.5%,单位GDP水资源占有量不足西北江的2。 调水是区域供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产水和异地性用水需求矛盾,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重新配置的最有效的工程调控措施。初步规划广州东莞、深圳从西江调水2162万t/d,年取水量78.9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护士长年终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3篇
- 视觉引导策略分析-洞察与解读
- 英语音标详细讲解教程
- T∕GZTSS 7.3-2022 普安红 第3部分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 2025年农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合同协议
- 202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合同协议
- 共育明日之星
- 家居设计的演变与创新
- 2025年检验科消防演练方案
- 2025年学术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口腔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Ⅱ》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 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配合要点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河南省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郑州公用集团在线测评题
-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申报实务
- 2024年湖南长沙市宁乡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8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