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谈:从茶叶检验指标谈食品安全_第1页
食品安全谈:从茶叶检验指标谈食品安全_第2页
食品安全谈:从茶叶检验指标谈食品安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食品安全谈:从茶叶检验指标谈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重视,茶,这种有着深远历史的食品,已经深深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作为送亲朋好友的礼品,一些饮料的参加成分以及所提取出的一些有益成分造福于人类的各种产品,它博大精深的内涵文化等,都促成了它的高远地位。对于那些天天喝茶、品茶的人们,茶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和难得的精神调剂。而对于这熟悉又神秘的茶,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茶的品种以及一些有机茶,年分茶,雨露茶等,但对于茶叶的安全问题,却鲜少有人关注。 对于茶叶的安全问题,先从茶叶 原料生长环境谈起,不同品种的茶叶生长的土壤有机质,水分湿度,阴阳面条件等都有所不同,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与安全。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鲜叶 杀青 揉捻 干燥 成品过程,有的品种茶多发酵,复揉等工艺。在整个生长、加工、成品到销售环节,存在以下隐患:1、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超标 2、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残留 3、加工过程中许多都是纯手工制作,生产作坊和人员存在操作卫生问题 4、销售中存在交叉污染,二次污染等。 换个角度再从茶叶检验指标反向谈及茶叶安全问题。2 / 3 查阅资料显示 ,茶叶卫生检验内容包括污染物限量,有铅、稀土 2 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有滴滴涕、氯氰菊酯、杀螟硫磷、六六六等 9 项;茶叶理化性质,项目包括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粗纤维、碎茶末、咖啡碱、茶多酚等 12项;茶叶感官检验包括外形、内质两方面,外形检测干茶的形状、嫩度、色泽、匀净度,内质检测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 笔者也有幸在一家大型茶庄对茶叶的生产、检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作为此行业的典型,流程与其间存在的问题具很大代表性。 1、茶庄茶叶的来源大都是江 浙一带对散茶户茶叶的收集,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同一批次茶叶的质量水平参差不平,而送检的样品也只是所占比例极小的一部分,这样茶叶的安全性没有全面的保障。 2、企业的送检费在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规定的标准又更新很快;此外,检测仪器贵重,企业无法承担也是不能从多方面确定食品安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所有的命脉都只把控在送检单位单一方面。 3、我注意到检测项目中都只有重金属和农残方面,而一些也关乎茶叶质量与安全的理化性质却并没有涉及。例如水分,含水量,碎末等。因为在南方就曾出现过出售的茶叶发霉现象,虽然在 北方发生的几率相对小,并且大型企业3 / 3 能确保此方面安全,但并不意味小型企业与小作坊在出售过程都能做到。 4、卖场茶叶种类繁多,光有机茶就有 8 个等级,其他更是不用多说。想必每一个品种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对于老百姓消费者来说,这一块是彻底的盲区,他们只能根据价格盲目的猜测、比较安全性。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大规模销售的食品购买也是小心翼翼,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倾向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