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教什么”和“教”——由《“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一文教学说起.doc_第1页
无法回避的“教什么”和“教”——由《“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一文教学说起.doc_第2页
无法回避的“教什么”和“教”——由《“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一文教学说起.doc_第3页
无法回避的“教什么”和“教”——由《“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一文教学说起.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法回避的“教什么”和“教”由“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一文教学说起 李丽 一、教什么:内容与技法的定位 “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议论文。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为:1.“读薄”梳理、概括全文内容;2.“读厚”解剖文中李白事例;3.“读出”学生谈感受和看法。另一位老师分三部分进行:1.品一品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恰切、严密与生动;2.赏一赏论证技巧;3.探一探议论文结构。 也许是对高中议论文教学缺乏尝试与探讨、研究与探索,两位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都出现了偏差。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设定走向了文章主题与内容的理解,学生是读懂了文章,但如此教法,议论文和散文有何区别?这样授课很严重的一个后果是极易导致学生泛散文化的“无体写作”。 任海林老师曾说“议论文的教学,最怕流于套路:用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带动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二位老师则太强调议论文技巧性的知识,人为分割,贸然肢解,文气不存。不仅如此,而且因为对内容理解的忽略,有的学生甚至都没有读懂文章。 结合上面两个课堂案例,我们还是无法回避“文本定位”的问题:高中议论文教学内容怎么确定?对论点的理解思考与文体知识的传授,谁主谁次,谁先谁后,介入的程度,内容的多少,都需探讨和研究。王漫老师曾指出探究议论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应回到原点思考:在日常状态下,我们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是最为重要与关键的过程。由此可知,议论文教学价值首先是让学生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其次才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两者顺序不能颠倒。 落实到具体的议论文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先试着找找论点(学生找的可能不同,这就可以让他们为自己认为的论点去文中找论据,学生的争议本身就是在训练“论证”);在找论点的同时或意见统一之后,通过文中的说理或事例材料来理解论点的含义(比如什么是“官员”古体诗词写作,什么是它的写作意义);最后,再来分析作者的论点是否站得住脚,论证的可信度、说服力如何。这样的教学思路,才可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 二、怎么教:先后与融合的选择 一般的议论文教法是先理解内容再探讨论证方法,但有时我们也可以突破藩篱,教师导入情境,设置活动,把文体知识嵌入到欣赏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把握了文体知识。 1.以辩论的形式。有一位老师在上“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时,设计了辩论稿的形式,甲队、乙队陈述论点,再在文中找到根据,最后总结陈词。 学生完成这张辩论稿既完成了对全文内容的梳理和学习,又掌握了议论文思维严密的特点。辩论赛的形式对驳论文这一类议论文的教学是比较合适的。 2.以换段排序的形式。打乱文章的段落顺序,让学生根据过渡句(段)、段首段尾的中心句重新排列段落顺序,并说明原因。此种活动一能让学生自己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议论文思维缜密的特点,理解什么是论点,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二能让学生明确“起承转合”的文章结构,这对议论文结构特点的揣摩是一种有效方式。 3.以单句评论的形式。“官员”古体诗词的写作意义有许多精辟论述。这些论述见解独到,涵蕴丰富,学生较难理解。这篇文章我也作了教学尝试。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发给学生每人两张空白书签,要求在书签正面写上摘自本文的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句末加上“傅书华”,要求在书签反面也用一句简洁深刻的话写上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可赞成也可反对,句末加上“本人姓名”。下面这些文本话语学生关注最多: (1)由于官员“当差不由人”服从社会现实,法则服从政治规则,与人之天性的自由奔放的矛盾,社会与个体的冲突,在他们身上较之常人也往往体现得更为集中、突出、明显; (2)反观他的“入局出局”,他不能不感到他的大笑之声的幼稚,虽然在表面上很豪放。你也不能不感到他的感叹与愤激的苍白,虽然在表面上很动听; (3)古体诗词写作,给了现代“官员”在精神上超越现实存在的一种人生表达方式、实现方式。 学生对这些句子的解读,经过思考、揣摩之后,不乏一些精彩的表述。 (1)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情感与理性的抵牾、规则与自由的矛盾、社会与个体的冲突,因激烈的碰撞而彰显诗文的价值。(王钰) (2)相较官官相护、阿谀奉承的媚主潮流,他的“幼稚”与“苍白”实则无可厚非。(反对)(张舒雯)承担沉重的勇气固然可敬,简单的心灵亦值得珍惜。(反对)(赵誉创) (3)古体诗词写作,是现代官员一天疲累剧本戏后的晾衣架,用来烘干被现实弄潮的理想。(韩一宁) 4.以挖词填空的形式。议论文中的一些“虚词”(关联词)的运用是很值得关注、推敲、揣摩一番的,因为其体现了议论文思维的严密,用语的准确,既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同时还展示了作者雄辩的力量。本文第三段关联词、虚词运用周密到位,相当精彩。可挖去相关词语让学生填一填。 “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员也大多是从文人士子中产生,即使不是官员的文人士子,也是官员的一支后备队伍。” “则由于传统中国是一个强调人际关系的以社会伦理为价值本位的国度,所以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各级官员,虽然多不重视也不擅长自然科学各科,却都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