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doc_第1页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doc_第2页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doc_第3页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摘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从问题的类型、难度等方面选择最佳教学问题的过程。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也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最重要的“激活”因素。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要善于通过提问把个别孩子有价值的经验呈现在全体孩子面前,问题的设计要利于孩子的主动思考,具有启发性、灵活性。 关键词 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初探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要素之一,有位学者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重要意义。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认真设计每一个提问,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我们班的孩子喜欢挑战,好奇、好问,他们喜欢对所有问题作出反应和追问,因此,如何优化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是我一直期望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根据我从幼教工作20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探析,我觉得问题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设计问题,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的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是没有人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我请小朋以们表演了高兴的语气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孩子虽然觉得这两种语气不是特别合适,但他们还是没想到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应该作出请求。后来,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更合适。再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设计的问题是:“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陷入了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了,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教师的问题不要绊住自己,在原地转圈,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 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问题置于一种情景中,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我以往在教学时,常常设计成这样几个问题:“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这学期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呢?”其它问题答案都隐含着对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孩子们回答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样就启发幼儿不断地思考,而不是单一的问:“它遇到了谁?”再如:我在执教盲人摸象这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五位盲人各自摸的大象是怎样的?”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回答后,我又提问:“你认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幼儿说:“都不对”,在这里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错误问题,我说:“四位盲人都说对了,不信,你们来摸一摸!”接着幼儿带着问题触摸大象的模型,由于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触摸,我又问:“为什么不对?”话音刚落,幼儿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道理:“看问题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点及部分”。整个设计民主、和谐,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双向性 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老师的问,没有孩子的疑问,也不能很好地启迪孩子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例如:看图讲述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在设计看图讲述活动时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老师可引导孩子思考,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再讲一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问我,看谁能把老师问住了。又如在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这一诗歌中,我首先出示一幅挂图,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为什么把爸爸说成是大树?把妈妈说成是雨露呢?”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思考,给老师出的问题了。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奇心、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与传统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思维指向的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幅图讲了些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时,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及背景角度进行观察和讲述,由于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假如你是一颗小水滴,你要到哪儿去?你要做什么呢?”有的孩子就回答:“我要游向大海”,“我要到没有水的地方”“我要送给要水的小草”又如大班的语言活动冬天,在设计问题时是这样的“能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暖和起来?”刚开始,幼儿想最多的是穿棉衣,戴棉帽,围围巾,戴手套当教师提示幼儿:“想想自己在晨间锻炼时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热起来时?”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拍皮球”“跳绳”“跑步”还有的幼儿说:“开空调也可暖和”,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幼儿联想,从不同方向,不同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