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 文 章来源 m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 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2 / 12 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3 / 12 读准字音,读 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 tn、螺 lu、磨 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生:我理解了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 “ 两相和 ”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4 / 12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 :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5 / 12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6 / 12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 “ 风清月明 ” 、 “ 风月无边 ” ,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 “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 “ 岳阳楼上望洞庭 ” 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 的诗文和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望洞庭古诗解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7 / 12 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 查现代汉语词典, “ 和 ” 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 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 h。二是读 h。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 “ 和 ” 还是读作第二声( h)为妥。其理由有三: 一、从 “ 和 ” 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 “ 相应 ” 或 “ 谐 ” 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 “ 和,相应也。 ” 广雅 释古三也说: “ 和:谐也。 ” 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 “ 古唱和字不读去声。 ”由此不难发现: “ 和 ” 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 h,在古代,即便是 “ 唱和 ” 的意思,也不能读为“ 去声 ” 。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 “ 和 ” 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 和 ” 也不应读作 h。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 “ 和 ” 字读作 h 时,一是指 “ 和谐地跟着唱 ” ;二是指 “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 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 “ 跟从 ” 与 “ 依照 ” 的意味。联系诗句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如果将 “ 和 ” 字读作 h,解为 “ 跟从 ” 与 “ 依照 ” ,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8 / 12 其一: 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 平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韵) 其二: 平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 平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韵) 其三: 仄 平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韵) 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其四: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 仄仄平平。(韵) 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与上述格律比照,此诗应属七绝的类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须押韵,而且应为平声。 三、从上下文来看,上文的 “ 相 ” 是 “ 交互 ” 的意思,所以只有将 “ 和 ” 字读作 h,解为 “ 应 ” 或 “ 谐 ” ,才 能与上文“ 相 ” 字的意思贯通。如果将此字读作 h,那就会使 “ 和 ”字涂上 “ 跟从 ” 或 “ 依照 ” 的色彩。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说来也巧, 1997 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它要求考生判断 “ 刘诗中 两相和 的 和 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 是否正确。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 第二、 “ 镜未磨 ” 究竟应作和解释? 对第二句中 “ 镜未磨 ” 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9 / 12 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 “ 镜未磨 ” 究竟是什么样。淮南子脩务训上这样说: “ 明镜之始矇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则须眉微毛可得而察。 ” 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由此可见,诗中的 “ 镜未磨 ” ,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若简单地将 “ 镜未磨 ” 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平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平,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 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为,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一句还是理解为 “ 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 ” 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 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第三、 “ 青螺 ” 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 “ 青螺 ” 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说, “ 青螺 ” 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 “ 青螺 ” 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 “ 青螺 ” 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比较以上 两种对 “ 青螺 ” 的说10 / 12 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 为什么人们会把 “ 青螺 ” 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水下 72 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 72 峰,就是 72 位螺姑娘变成的。 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 “ 螺 ” 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则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们说,对比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 李白独坐敬亭山鉴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1 / 1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 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 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 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 尽 ”“ 闲 ” 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 “ 静 ” 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 “ 动 ” 见 “ 静 ” ,以 “ 动 ”衬 “ 静 ” 。这种 “ 静 ” ,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 “ 独坐 ” 出神的形象,为下联 “ 相看两不厌 ” 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 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12 / 12 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 -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 “ 相看两不厌 ”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 相 ”“ 两 ” 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洛阳市高考数学试卷
- 施工行业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深度分析2025年智能投顾平台风险控制与合规运营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策略报告
- 创业类知识博主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经理职业资格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网站运营推广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陶瓷插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网络运营管理师技能认证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非离子型纤维素醚项目建议书
- 低温余热锅炉综合利用
- 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表(必修一~选择性必修四)
- 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
- 数据治理咨询项目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家长课堂作业及答案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样本
- 2021年江苏省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燃气管道调压工理论知识题库
- 电气专业求职个人简历模板5篇
- 金融服务营销(第二版)
- 创新基础(创新思维)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