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冯晓云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血细胞分析仪针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方法将我院240例自xx年6月xx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血组即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并在室温环境下对即刻、1h、3h、6h等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中间细胞(MXD)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静脉血在3h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测6h后,血小板计数值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末梢血样本而言,静脉血样本的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重复检测;且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在3h内测定样本可最大程度上消除结果误差。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比较分析 R446.1A1672-5654(xx)06(b)-0137-02 在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是一项重要依据,而血常规则是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血液检验方法,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血常规检测标本通常于动脉血、静脉血及末梢血,而其中又以后两种应用最广泛,但是至今业界对血常规检测时用静脉血或是末梢血还未形成统一意见。此外,在检验过程中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故本研究针对静脉血在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随机选择我院240例自xx年6月xx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静脉血及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检测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40例自xx年6月xx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分别为120例,年龄范围1068岁,平均年龄39.2岁。在所有受检者中,健康体检人员130例,门诊患者110例;门诊患者中,72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前列腺增生、13例腰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可排除血液疾病或凝血障碍性疾病。随机将240例患者为分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每组120例,其中男女各60例。 1.2仪器与试剂 本研究血常规检测采用SysmexK-21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包括稀释液及清洗剂等;仪器性能稳定,保养得当,可保证检验过程与要求相符。 1.3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在清晨空腹完成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的采集。末梢血采集手指血,采集量40L,并加入EPK稀释液160L,将末梢血与稀释液充分混匀后即进行血常规检测。静脉血采集量3mL,将乙二胺四乙酸三钾(EDTA-K3)抗凝剂加入抗凝管中后再混入静脉血样本,进行3次颠倒混匀,注意动作要轻缓柔顺,防止出现溶血。分别观察两种血液样本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中间细胞(MXD);并基于室温环境下对静脉血样本在即刻、1h、3h、6h等时间点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表示测量结果计量资料,P0.05即表示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常规检测结果 本研究血常规检查共检测五项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中间细胞(MXD)。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P0.05),而6h后对比即刻检测结果可知,PLT值明显下降,而MXD值则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3讨论 3.1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结果差异性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检验也向超微量、特异性、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在临床诊断中对各类检验结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如果人体全身组织某个器官发生变化,可能就是由于血液中相关组成成分出现了病理性改变,因此临床医疗工作中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测十分重要。由相关统计数据可知,60%到70%的住院患者在进行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均需要辅以相应检验手段,由此可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对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直接影响。对于血常规检验而言,一个重要问题即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标本通常于动脉血、静脉血及末梢血,其中动脉血多应用于血气分析,因此静脉血与末梢血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但是静脉血与末梢血在细胞成分、化学组成等各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差异,因此二者在血常规检测结果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中由表1可知,末梢血组的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静脉血组,而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则低于静脉血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放置6h以后,血小板计数有明显下降,而中间细胞水平上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下降可能是由于血液放置6h以后,血小板会发生黏附聚集形成较大颗粒,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应用了电阻抗理论,即电解质溶液中单个血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会引起电阻脉冲,而细胞分析仪就通过计算电阻脉冲的数量来对血细胞进行计数,而细胞体积的大小会对阻脉冲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测量过程中,红细胞与血小板是共用一个计数通道的,因此这些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就不被纳入计数范围,从而影响其计数的准确性。放置6h后中间细胞升高可能是由于血液在长时间静置状态下开始出现分层现象,各层细胞均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到血液中的渗透压,在其发生变化后白细胞的体积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由于中间细胞所占比例较小,所以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血液标本在3h以内进行常规检测,各项血细胞参数变化不甚明显,故可满足一般常规需要。 总之,末梢血标本由于采集简便、采血量小,故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其在采集过程中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无法保证检验质量;而静脉血样本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且可重复检测,因此临床实践中要结合具体需要选择适用的采血方式。此外,完成血液样本采集后要注意其放置时间不得超过3h,否则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冬蕊,张志琴,严国栋,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xx,14(8):2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报告
- 涉水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锻造工培训课件
- 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专利布局与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肿瘤早筛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及产业前景报告
- 2025年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与审批流程风险管理研究报告001
- 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报告
- 酒店培训课件大全图片
- Ethylene-Terephthalate-Cyclic-Hexamer-d24-生命科学试剂-MCE
- 水泥路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考试题与答案
- 中学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件 中职语文上册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 2025年河南开封产城融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大便常规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