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美丽教学《月夜》的切入点.doc_第1页
想象中的美丽教学《月夜》的切入点.doc_第2页
想象中的美丽教学《月夜》的切入点.doc_第3页
想象中的美丽教学《月夜》的切入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象中的美丽教学月夜的切入点 庄照岗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523808) 月夜是杜甫为数不多的表达对妻子思念的诗。诗人从遥想妻子思念自己落笔,将思念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蕴藉,正如许昀所言:“不言我思家人,却言家人思我;又不直言思我,反言小儿女不解思我,而思我者之苦衷已在言外。”特别是是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将妻子描写得超凡脱俗,宛若仙子,难免让人怀疑这是否只是作者想象中的美丽?在教学中,如果以此作为 切入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熟悉杜甫诗歌的人都知道,杜甫在其他的诗歌当中也常提及妻子,不过都是以“老妻”、“瘦妻”、“妻孥”称之,比如“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何日兵戈尽,飘飘愧老妻”(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二),“妻孥隔君垒,拨弃不拟道”(雨过苏端)“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北征),从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杜甫妻子应该是一位瘦弱的、容颜衰老的中年妇女,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这是诗人自谦的一种说法。古代的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很少提到自己的妻子,“全唐诗,公开以寄内为题的,也就是完全为自己的妻子而抒情的,只有十二首”。即使提到,也多以“拙荆”、“贱内”、“执帚”、“内子”、“老妻”等称之,杜甫也可能援引此例。 那么,杜甫妻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提到:“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可见,杜甫的妻子杨氏出身书香门第,应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那她的容貌如何呢?兀方曾在杜甫与夫人杨氏中写道:“杜甫说她的姿容如同花蕊一样姣艳,一颦一笑像嫦娥一样令丈夫动心,为了看清她的容貌,恨不能将月中的桂树全部砍去: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百五日夜对月作于至德二年(757年)的寒食节,当时诗人正在长安,正值“安史之乱”,诗人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表达了对远在鄜州的妻子的思念之情。诗中对妻子容貌的描写只是出于诗人的艺术加工。 月夜写于天宝十五年(756年),与一百五日夜对月的创作时间接近。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潼关,杜甫带着妻儿逃到鄜州,寄居在羌村;八月,杜甫听说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只身前往投奔,希望被重用而有所作为,没想到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当时,他的处境该是何等的困窘、艰难,从诗人同时期创作的其他诗中就可以看出来:“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逃难),“女病妻忧归意急,秋花锦石谁能数”(发阆中),“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北征)。在这种落魄困窘的环境之下,杜甫的妻子还能拥有“云鬟”、“玉臂”吗?现实可能只是“一个弱小的朴素的劳动妇女用她小小的肩膀,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之后,在微弱的灯光下补着破了又破的衣裳”。因此,月夜中描写妻子的美丽“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同样是出于诗人的想象。 那么,为什么杜甫要在诗歌中把妻子描写得如此之美呢?我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隐秘的温情。杜甫一生中饱受漂泊沦落之苦、忧国忧民之痛、壮志未酬之恨,又常年遭受多重疾病的折磨,而妻子杨氏一直守在杜甫身边,不离不弃,同甘共苦,任劳任怨,温柔贤淑,在杜甫最失意的时候给他慰藉,“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在杜甫最艰难的时候帮他分担痛苦,“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在杜甫最惬意的时候陪他共欢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对妻子受的苦和做出的牺牲,杜甫由衷地愧疚和感激,并深深爱着妻子。实际上,妻子杨氏已成为诗人在孤独求仕的航程上的一个温暖港湾,在济世救民、匡扶社稷情怀上的一个坚强后盾。所以,出于对妻子的一种隐秘的温情,“糟糠之妻”在杜甫眼中亦是美若天仙。 其二,人美情更浓。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到:“云鬟、玉臂,语丽而情更悲,至于双照可以自慰矣,而仍带泪痕说皆至情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五、六句语丽情悲,非寻常秾艳。”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本是表达妻子对诗人的思念,亦是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而思念之美,美在思念之人美,思念之人美更增思念之情浓。这样的例子在古诗词当中很多,比如迢迢牵牛星中“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写织女之貌美,亦为写美而不能相见,突出思念之情深。正是“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其三,距离产生美。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审美情趣的一种。距离的缝隙和空间的张力以及时空的错落、跳荡会使想象力得到尽情的发挥,进而创造出无穷的美丽来。比如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来重聚的欢乐,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同样,“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也是诗人的想象妻子望月怀人,思念之深,感情之浓,以至于在院中久久伫立,秀发被香雾沾湿,玉臂被凄清的月光照冷。这样的想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更创造出无穷的美感来:遥远的距离,浓厚的思情,让平日里见惯的“老妻”也变得迷人、动人。 总之,不管杜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