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doc_第1页
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doc_第2页
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doc_第3页
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doc_第4页
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 宋海霞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xx年1月xx年6月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4例患者采用口服孕三烯酮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14例患者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切除,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康复状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随访结果评分得知,对照组14例患者,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57.14%,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治疗组14例患者。治疗后1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00%,经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停药后为出现复发,效果显著,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治疗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 R711A1672-5654(xx)03(a)-0080-0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人数的逐年上升,剖宫产的并发症也不断凸显,其中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病例不断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从子宫内转移至子宫外生长,例如腹膜和盆腔脏器,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多在子宫直肠陷窝、输卵管、子宫肌壁、卵巢、腹壁手术切口瘢痕等部位发生1,其在临床上会有包块、疼痛、出现周期性症状的特点。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断增大的肿块以及反复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遭受巨大的伤病折磨2。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自xx年1月xx年6月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其临产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xx年1月xx年6月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1.2岁,患者病程7d13年,病灶25cm,患者均为腹壁横切口,2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单发肿块,2例患者为3个肿块,1例患者肿块数量大于三块。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例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2.5岁,生产次数12次,其中一次为剖宫产;对照组14例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30.9岁,生产次数12次,其中一次为剖宫产。两组患者在年龄、生产次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诊断方法及临床症状 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瘢痕处周期性疼痛,局部皮肤可以触摸到肿块或者产生疼痛的结节,病灶部位症状在经期加重,月经结束后有所减缓。两组28患者中,25例患者无痛经病史,2例患者轻度痛经,1例患者重度痛经。患者病灶部位均处于原瘢痕部位,位于其一侧或周围,肿块较硬,活动范围较大,块数大多为一块,28例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肿块大于1例,肿块粒径范围为l.2cml.6cm5.5cm6cm,患者的血CA-125大部分正常(35U/mL,仅有2例患者偏高(分别为114U/mL和120U/mL。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14例患者采用口服孕三烯酮药物进行治疗,在月经当日开始服用药物,每周5mg,每次2.5mg,疗程半年;治疗组14例患者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月经后的35d进行手术,切除病灶以及病灶外范围为1.52.0cm正常组织3,待手术切除完成后采用褥式缝合或采用补片加固方式对伤口进行缝合,伤口进行包扎,给予生理盐水对伤口予以消毒清洗4,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定期随访,了解康复状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根据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疗效判定,其中患者周期性症状消失,临床检查未发现痛性结节或肿块,超声检查没有低回声结节为有效;患者的周期性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好转或出现加剧,临床检查仍有痛性结节或肿块,超声检查出现低回声结节为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表现为有效,但一段时间后出现无效症状为复发。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2检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随访结果评分得知,对照组14例患者,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57.14%,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治疗组14例患者。治疗后1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00%,经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停药后为出现复发,效果显著,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复发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在临床上尚不明确,其发病部位常常位于盆腔脏器,临床上其行剖宫产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对诊治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时,可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表现,结合B超辅助检查结果加以确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多具有剖宫史,切口包块以及疼痛随着在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在患者经期包块会出现增大,疼痛加剧,经后,肿块随之缩小,疼痛也随之减轻。B超辅助检查结果会显示伴有点状钙化物、皮下实性低回声团块,形状不规则等特征5。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结合本研究结果可发现,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4.74%,远高于常规药物治疗,且治疗后不会出现复发现象,有效防止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由医源性因素引起,医生在进行剖宫术时要加强责任感,手术过程要严格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子宫及周围组织,严格消毒,降低宫内感染,缝合子宫注意保护好患者的子宫内膜层,缝合后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口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此外还影响孕妇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降低孕妇剖宫产率。孕妇产后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延缓月经期的来临,注重产后孕妇的营养,促进产妇身体的恢复,增加抵抗力,从各方面做好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剖宫产易导致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临床剖宫产率,倡导自然分娩,减少医源性诱发因素,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加强对患者切口的保护以及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注重患者术后的保养恢复,是预防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秋芬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治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xx,16(5):92-93. 2程婵芝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xx,5(14):172-173. 3BatsAS,ZafraniY,PautierP,etal.Malignanttransformationofabdominalwallendometriosistoclearcellcarcinoma: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Fer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