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doc_第1页
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doc_第2页
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doc_第3页
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doc_第4页
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 陈庭佳廖晓星胡春林黄燕梅刘向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患者对急诊就医认知度的调查 陈庭佳廖晓星胡春林黄燕梅刘向群 THESURVEYOFPATIENTSAWARENESSOFEMERGENCYMEDICALSERVICE CHENTingjia,LIAOXiaoxing,HUChunlin,etal 【摘要】目的 了解患者对急诊就诊标准和急诊分诊的认知度,以及对改进分诊制度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分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在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室内对急诊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结果 共发放2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被调查者只有64.3是因为突发急症来看急诊,53.4对调查当日候诊时间表示满意,有49.3认为分诊的主要依据是病情询问凭经验,39.8表示同意给病情紧急的病人插队先看,有92.3%的被调查者赞成应该根据病情紧急程度不同分不同诊室不同次序就诊,而只有49.7%的被调查者认为分诊时开简单的化验检查可以提高就诊效率。结论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了解急诊就诊的标准,对急诊分诊的认知度较低。 【关键词】急诊患者分诊 doi:10.3969/j.issn.1671-332X.xx.07.063 目前国内不断增加的急诊医疗需求已经超越了众多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患者在急诊室内经常出现长时间等候的拥堵现象1。然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并未达到急诊就诊标准,急诊室只是被当作就医的快速通道2。急诊预检分诊就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优先次序的过程。分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效果、急诊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3。但现阶段我国急诊分诊的管理相对滞后,尚没有正式形成统一的预检系统和具体的操作程序。很多综合性大医院目前仍基本采用传统的“分科分诊”的急诊分诊模式。为了解患者对急诊就诊标准和急诊分诊的认知度,以及对改进分诊制度的意见,特进行此项问卷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在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室进行。预检分诊主要将患者分为急危重和一般急诊患者。前者立即被送入急救区进行救治,后者通过简单问诊和测量生命体征后判断其所属专科,登记挂号后按顺序在候诊大厅等候相关专科诊治。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就是在候诊室等候相应专科就诊的一般急诊患者。 1.2方法本次问卷是在参考了国内多项大型同专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4-5。自xx年6月12月由工作人员随机向230例分诊后等待就诊的急诊患者派发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对急诊就诊标准、急诊分诊制度、分诊现状的认知情况,以及对进一步改善分诊工作的意见等。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研究在急诊室随机对230例等待就诊的急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6.1%。受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 2.2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来看急诊有64.3是因为突发急症,15.8是白天没有时间,14.5为急诊检查快,14.5为急诊等候时间短。至于选择到该院就诊而不在社区医院的原因,有71.9%认为大医院放心,只有6.8%认为若知道是小病会选择小医院。 被调查者认为急诊的就诊流程中等待时间过长主要在表现在等待看病时间(占65.6%)、等待检查结果时间(占38.5%)、等待注射治疗时间(占27.1%)。对调查当日候诊时间表示满意的只有53.4,对急诊就诊秩序表示满意也只有48.4%。 对于分诊制度的认识,被调查者中49.3认为分诊的主要依据是病情询问凭经验,34.9%选择是医院分诊标准。如果在急诊候诊过程中正轮到就诊时有人由于病情紧急要求插队先看,只有39.8的患者表示同意。有65.2的被调查者赞成在有门诊的时间段通过预检护士的评估建议改往门诊就诊。 对于进一步改进分诊制度的做法,92.3%的被调查者赞成应该根据病情紧急程度不同分不同诊室不同次序就诊。对分诊护士评估生命体征有81%表示赞成。52.5%赞成分诊时进行简单的化验检查(如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等),有49.7%认为分诊时开简单的化验检查可以提高就诊效率,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赞成比例明显比大专以下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人们工作时间和门诊时间的冲突,以及国内医院采取的“开放式”急诊医疗模式,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一般都是“来者不拒”,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使得国内大医院的急诊患者数量大幅增加。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有近四成的患者不是由于突发急症前来就诊,只有6.8%的人会选择小病在小医院看,这些和国内外许多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表明患者对急诊标准的认知度仍较缺乏,还有对社区小医院的不信任。 如何从众多的急诊患者中分诊出真正需要紧急诊疗的患者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预检分诊系统,缺乏客观性和标准化,同时宣传也不到位,公众对其了解不够。有49.3的被调查者认为分诊的主要依据是病情询问凭经验。每位急诊患者都认为自己的病是最重的,是最应该优先得到治疗的。如果在急诊候诊过程中正轮到就诊时有人由于病情紧急要求插队先看,只有39.8的患者表示同意。国内现行的分诊模式可以保证急危重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但对于其他所有患者却不加区别地按挂号顺序就诊,这样就无法更准确的判断出这些病人潜在的危险因素,某些高危病人容易被疏忽,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急诊资源,而且耽误患者的治疗,影响医疗服务质量7。本次问卷中就有65.6%的被调查者认为等待时间过长体现在候诊过程中,只有53.4对调查当日候诊时间表示满意,对急诊就诊秩序表示满意也只有48.4%。因此,合理利用急诊室有限的空间和医疗资源,使真正的急诊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却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分诊制度。 Partovi等8发现,应用专业分诊系统的急诊患者和不用该系统的患者相比,平均医院停留时间(lengthofstay,LOS)缩短了82s。一个好的分诊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避免在会诊、检查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而导致治疗的延误。对于改进分诊制度的做法,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92.3%)均赞成急诊根据患者病情紧急程度不同按次序就诊,说明大家对于急诊分诊制度总的来说还是认可的。对于目前已经开展的分诊时评估生命体征大家也是大体上接受(81%),但对于分诊时进行简单的化验检查,表示赞同的比例大概只有一半,同时学历低的赞同比例低于学历高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分诊制度的宣教工作需进一步做好,特别是学历低的群体。 因此,改善综合性大医院急诊室的拥堵现象,首先有必要宣传急诊就诊的标准,让患者进一步了解急诊的意义,明白急诊并非快诊。政府也必须加大对社区小医院的投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急诊技术水平,增强患者到小医院就诊的信心,实现“小病在社区小医院,大病进大医院”的分流目的9-10。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分诊标准,通过定期规范分诊培训考核制度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不仅评估生命体征,而且可以将简单化验检查纳入分诊工作内容,并通过社会普及宣传提高患者对分诊的认识及配合度,最终通过分诊环节改善急诊拥堵现状及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MOSKOPJC,SKLARDP,GEIDERMANJM,etalEmergencydepartmentcrowding,part1-concept,causes,andmoralconsequencesJAnnEmergMed,xx,53(5):605-611 2LAMBES,WASHINGTONDL,FINKA,etal.WaitingtimesinCalifornia,semergencydepartmentsJ.AnnEmergMed,xx,41(1):35-44. 3申艳芳急诊科分诊护士的角色与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xx(4):294-295 4孙红,周文华,王厚力,等急诊患者对分诊标准的认知程度调查J.现代护理,xx,13(27):2589-2590. 5赵洁,王红萍,潘曙明,等.上海急诊医患分诊认知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xx,20(7):763-767. 6GROSSMANNFF,NICKELCH,CHRISTM,etalTransportingclinicaltoolstonewsettings:culturaladaptationandvalidationoftheemergencyseverityindexingermanJAnnEmergMed,xx,57(3):257-264 7KENNEDYJ,RHODESK,WALLSCA,etal.Aesstoemergencycare:RestrictedbylongwaitingtimesandcostandcoverageconcernsJ.AnnEmergMed,xx,43(5):567-573. 8张杰.中法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对比与借鉴J.护理学报,xx,16,(9A):20-22. 9杜碧霞,冯冰.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解决群众就医难题J.现代医院,xx,12(4). 10任天成,毛荣,王一镗,等.实用急救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