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的研究.doc_第1页
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的研究.doc_第2页
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的研究.doc_第3页
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的研究.doc_第4页
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的研究 张彩娟1余贺杲2马亮3 1.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社康办,广东深圳518029;2.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社康办,广东深圳518029;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口岸社康办,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在预防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xx年4月xx年4月筛选社区内脑卒中高危人群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高危人群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治未病”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经社区干预后,观察组高危影响因素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治未病;社区干预 R743.3A1672-5654(xx)08(a)-0113-02 Communityinterventiontherapyonstrokepreventionbeforediseasemodel ZHANGCaijuan1YUHegao2MALiang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unityinterventionand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patternapplicationvalueinthepreventionofstroke.MethodsFromxxApriltoxxAprilmunitystrokescreeninghigh-riskgroups68casesastheresearchobject,thehighriskpopula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nursingcare,observationbasedonthegroupinthe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modefornursingintervention,observe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munityintervention,highriskfactorcontrolin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observationgrouptheincidenceofstroke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危人群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婚姻状况、疾病史等。 1.2.2建立健康档案根据高危人群的调查问卷情况建立健康档案,了解其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同时,分析脑卒中高危影响因素,并进行详细记录。 1.2.3确定干预方案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根据其高危影响因素,进行对症护理;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治未病”干预,干预方法如下:饮食干预。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的观察,嘱咐患者多进食鱼类、豆类、大枣、木耳、山药等食物,改善气虚症状,尽量少食用动物内脏、空心菜等食物。遵循少吃多餐、营养搭配的原则,不仅能够避免高危人群出现便秘的症状,还可以降低肥胖的发生几率。情志调养。情志不舒是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影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下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运动调养。每周定期参加有氧活动,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否则诱发心肌缺血症状。生活习惯培养。中医学者认为,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特色疗法。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等等方式,改善血液淤滞、气血不足症状。药物调养。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疾病的诱发因素取中药物行中医辨证治疗,改善气血、脾胃功能受损等症状。前3个月每月随访1次,随后每3个月随访1次。计划随访时间1年。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高危因素控制情况;记录两组高危人群的发病率、致残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经针对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SBP、DBP、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脑卒中发病情况 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观察组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分别为14.74%、5.88%;对照组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分别为26.47%、14.74%,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指出,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多种并发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脑卒中预防措施的探讨,达到降低疾病发病率的目的3。 中医的“治未病”模式具有悠久历史,其“见微知著”、“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理论均阐述了疾病早期预防的重要性4。目前,“治未病”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预防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刘泰等学者认为,“治未病”模式具有针对性强、经济、有效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高危影响因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达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6。本社区通过对脑卒中高位人群的饮食调节、运动调节、中医特色治疗、药物调节等方式开展“治未病”,观察组高危因素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疾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赖少兰研究结果相符,说明“治未病”模式在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少兰,袁茂华,王海丹.社区干预治未病模式预防脑卒中研究J.河南中医,xx(7):1051-1054. 2郑永亮.中风治未病理论的文献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xx. 3尹李虎,王宏宇.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血管疾病早期预防A.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xx:4. 4陈子睿,万沁清,王慧萍.“治未病”思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