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doc_第1页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doc_第2页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doc_第3页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 江苏海安县李堡镇曹园小学(226600)李爱国 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 师:(着急)不要一起读,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读书声音乱起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在齐读。) 师:(生气)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意思就是随便读。(学生似有启发,乱糟糟地读起来,老师无可奈何。) 案例二:望月教学片断 师:月亮一直是人们吟诵的对象。“我”和小外甥还兴致勃勃地对起诗来。请同学们自读,把这部分内容读好。(生自由练习) 师:读好了吗?请同桌之间对一对诗。(学生练习) 师:哪一桌愿意试一试?(一桌学生读,做到了准确、流利,但是没把对诗的感觉读出来,“我”与小外甥的性格也未表现出来。) 师:读得不错,还有哪一桌也来试试?(学生读,老师未评价。) 师:现在男生扮演“我”,女生扮演小外甥,一起来对一对诗。(学生读得很整齐、流利,但没有诗句的韵味,也不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读得真好,一、二组扮演“我”,三、四组扮演小外甥,再对一次。(全班被分成两大组,再次对诗。) 案例三: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播放课件,优美抒情的音乐响起)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或者孟浩然,该如何送别呢?(学生一人扮李白,一人演孟浩然,但毫无离别的感觉。)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了吗?(几对学生朗读,但仍然无法入情入境,老师无可奈何地进入下一环节。) 一、在阅读时应“有为”,不能流于形式 案例一的情况在语文课上很常见,被认为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一种表现。但是,细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朗读习惯是齐读,而不是自由读,难以达到教者所预期的个性化朗读目标。因此,教师设计的“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过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新课改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质疑课题,围绕一些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提“你准备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来试一试,好吗?”之类的问题,由点到面,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朗读。 二、在朗读评议上“有为”,不能不评价 案例二看起来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但恰恰缺少的是指导,教师仅仅是在布置任务,至于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要求,没有巧妙点拨,没有必要的示范,有的只是反复地读,机械地重复,致使学生的朗读一直停留在正确、流利的粗浅层面。同样的课例,另外一位老师在发现学生照本宣科对诗时,启发学生说:“读得不错,但这样有对诗的感觉吗?要知道你们是在比赛呀。”学生立即醒悟,努力用对诗的感觉朗读。学生不能读出“我”与小外甥的身份时,教师随即一笑,说:“我怎么听不出谁是舅舅,谁是外甥呢?”这样的提示性评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三、在朗读方法上“有为”,不能听之任之 案例三中的教师自身朗读功底不错,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生读不出感情时,应示范朗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老师的差距,从而树立起模仿、超越的意识,这样朗读才会入情入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教学再见了,亲人: 师:抢救伤员这件事最感人,感情不易表达,请听老师读一下。(师读)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外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是个逗号,可是老师为什么停了好长时间? 生1:房子被炸平了,小外孙死了,作者很悲伤,所以停顿。 生2:志愿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说不下去了,所以说到这里停了较长的时间。 于老师从词句入手,以范读引路,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志愿军战士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师是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学生朗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点拨作用,在学生朗读出现问题时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听之任之。朗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见字读音的过程,它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原作的思想,表达原作的风貌,传达出读者独特的感悟。因此,教师的朗读指导要着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