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doc_第1页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doc_第2页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doc_第3页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doc_第4页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王辉宇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xx年4月xx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每日早晨8时口服替米沙坦,研究组每日晚间8时口服替米沙坦,分析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晨间平均SBP(dS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夜间平均SBP(nSBP)和n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为53.33%,高于对照组21.67%(P0.05);治疗后研究组清晨时段(5:00-9:00)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服用替米沙坦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关键词替米沙坦;给药时间;非杓型高血压;治疗;效果 R544.1A1672-5654(xx)12(c)-0152-03 高血压为心血管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和相关并发症,因此需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促进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转变。临床多采用替米沙坦等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TI型ARB)进行治疗,不同给药时间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不同。该研究在xx年4月xx年4月期间针对已选定的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分别于早晨8时和晚间8时予以替米沙坦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372.15)岁,病程217y,平均病程(11.141.26)y,体重指数(BMI)为(27.141.16)kg/m2,其中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糖尿病20例,合并血脂异常28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3.262.17)岁,病程318y,平均病程(12.152.08)y,BMI为(26.371.28)kg/m2,其中合并冠心病10例,合并糖尿病23例,合并血脂异常2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和合并症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两组均符合中国高血压协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24h动态监测收缩压(SBP)130mmHg,24h动态监测舒张压(DBP)80mmHg1。 1.3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每日晚间8时和早晨8时口服替米沙坦(欧美宁,国药准字Hxx0805)80mg/次,1次/d。疗程均为12w,12w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1.4血压监测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上臂24h动态血压,早晨6时晚间8时记录晨间血压,每30min记录1次,晚间8时次日早晨6时记录晚间血压,每60min记录1次。患者每日正常工作与生活,测量血压前平静5min以上时间。根据记录结果计算患者24h平均SBP(24hSBP)、24h平均DBP(24hDBP)、晨间平均SBP(dSBP)、晨间平均DBP(dDBP)、晚间平均SBP(nSBP)和晚间平均DBP(nDBP)。 1.5疗效标准 根据两组SBP的昼夜差百分比对血压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两组治疗后由非杓型向杓型转变的转变率。SBP昼夜差百分比=(dSBP-nSBP)/dSBP,SBP昼夜差百分比10%判定为杓型,SBP昼夜差百分比10%判定为非杓型2。 1.6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后两组24hSBP和24hDBP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昼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后两组dSBP和dDBP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nSBP和n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为53.33%,高于对照组21.67%(P0.05),见表3。 2.4不同时间给药对清晨时段血压的影响 研究组清晨(5.00-9.00)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出现5(8.33%)例头痛、肌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9(15.00%)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938)。 3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非杓型高血压属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类型,因此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吴圣利等研究文献中已经得到证实3。该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每日早晨8时口服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每日晚间8时口服替米沙坦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替米沙坦作为一种新型降血压药物,不同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ARB类型药物,本品与AT受体结合能力最强,半衰期可达24h,且口服后98%经由胆道排出,仅2%经由肾脏排出,因此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较小4。另外,本品直接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结合发挥降压作用,可实现全天24h强效降压,其降低患者24h内SBP和DBP的能力远高于其他同类型药物,与临床于淼等研究文献结果相符合,证实其临床疗效5。该研究样本数量120例,且时间为一年,关于其长期服用的剂量、注意事项和血压过度波动造成心血管事件和器官损害的作用情况,需要以后进行相关深入研究。 该研究可得两组24h、昼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不同给药时间对清晨血压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情况五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治疗前后24h、昼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可知,治疗前两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4hSBP、24hDBP、dSBP和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nSBP和nDBP分别为(113.585.25)mmHg和(72.135.17)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4.137.14)mmHg和(79.744.28)mmHg。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赵艳等研究文献的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晚间服用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SBP和DBP,使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加大6。同时,分析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知,治疗后研究组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1.67%,这表明晚间服用替米沙坦可有效促进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转变,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正常人24h动态血压监测曲线形状呈“长柄勺”状,存在10时和18时两个峰值、3时和14时两个谷值,血压昼夜波动幅度10%,称为杓型。而非杓型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则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体现7。晚间服用替米沙坦通过降低患者晚间SBP和DBP,可有效提升血压昼夜波动幅度,从而使非杓型高血压转化为杓型高血压8。 另外,分析不同时间给药对清晨血压的影响可知,治疗前两组SBP和DBP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清晨时段(5:00-9:00)SBP和DBP分别为(135.267.84)mmHg和(85.144.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43.577.46)mmHg和(89.634.25)mmHg,表明晚间服用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清晨时段血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替米沙坦药效较持久,晚间服用通过降低患者清晨时段血压,可使患者血压峰谷值恢复正常,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其他严重疾病的风险9。最后,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可知,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不同时间服用替米沙坦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且替米沙坦耐受性较强,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0。但是由于该研究受例数、环境等因素限制,未对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价值进行深入发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服用替米沙坦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参考文献 1陆永灵.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xx,34(18):3584-3585. 2王伟.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xx,10(12):578-579. 3吴圣利,王瑞听,项延郡,等.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xx,22(14):1294-1296. 4汤永先.厄贝沙坦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处药方,xx,12(4):75. 5于淼,李潞,熊亦涵,等.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xx,27(11):14-16. 6赵艳,韩宁,赵洪民.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xx(10):1101-1103. 7孙晓蕾,管军,于忠祥,等.不同时间服用比索洛尔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xx,16(3):2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