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doc_第1页
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doc_第2页
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doc_第3页
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doc_第4页
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 何颖 摘要:凯瑞安不像其他的当代诗人一样追求宏伟叙事,她更多的是关注日常生活,她的目标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独特的、被隐藏的事实。瑞安认为艺术日常生活。在她的诗歌中,她倾向于用日常的事物作为她诗歌的题材,用日常用语作为她诗中的语言,她也喜欢用一些陈词滥调,而这些正好构成了她的日常生活诗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瑞安的诗歌观念,以期对她的诗学、语言特色和人生哲学作出较为系统地评价。 关键词:凯瑞安日常生活陈词滥调 引言 凯瑞安(KayRyan,1945-)在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天赋的诗人之前,一直是默默无闻的。1983年瑞安在朋友帮助下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龙的开场和谢幕(DragonActstodragonEnds)时几乎不被注意,直到1994年她的诗集观赏火烈鸟(FlamingoWatching)的出版,瑞安才获得了一小部分人的关注。在读了她的观赏火烈鸟之后,达拉乔伊亚(DanaGioia)1998年写了发现凯瑞安(DiscoveringKayRyan)一文,引起了很多学者对瑞安的关注。在文中他说道,他被瑞安诗歌中非比寻常的紧凑和密度所深深吸引,没有一个新的诗人像瑞安一样,因为她富有想象的天赋和独创性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自从xx年瑞安被选为美国第16届桂冠诗人,瑞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学者的注意力。她那种短小紧凑却充满睿智和幽默的诗歌风格以及她隐士般的生活方式为她赢得了“当代狄金森”1(P58)的美誉;她对韵律的强烈偏好、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思考让人联想到罗伯特弗洛斯特;而她非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她细致观察、精确描摹的功力又常常让人将她与玛丽安穆尔和菲利浦拉金相提并论。遗憾的是在国内很少有学者对瑞安和她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迄今为止,也只有3篇相关的期刊论文。因此对瑞安的作品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很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瑞安的部分代表性诗歌作品的细读,详细梳理了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路线,以期对她的诗歌特色和诗学成就做出初步的评价。 一、日常事物作为诗歌题材 日常生活事物是瑞安诗学构建中的重要题材。日常的活动是日复一日的,这是维持生活常态的必要条件。因此日常生活多由重复性实践组成,这最终造成了日常生活思维的惯常性,乃至于自动化。而瑞安从日常生活自身与内部出发,反思微观的日常生活现象,探求生活的多面性。日常生活虽有其重复性、保守性的特征,但同时也有无穷的活力与创造能量。瑞安试图通过诗歌展示平庸生活中的美丽。瑞安有意避开当代美国现代派文学专注的大题材、大文学写作,转而关注平凡人、普通动物和日常家庭事物。瑞安倡导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这也契合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呼吁。因此瑞安也被称为当代美国诗歌界的“局外人”2(P138)。瑞安曾公开表示她对当代的诗歌不感兴趣,她不喜欢听别人读他们的诗歌,“有太多的诗歌在这儿了”3(P49)。 瑞安常常在诗歌中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生活现象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的惯常性和重复性的描写,瑞安意欲反映日常生活是人人生存和生活的领域,拥有独立的个体生存平面;是一切其他生活的聚集地、纽带和共同基础。“人是日常的,离开它人就不存在”4(P19)。在诗歌蛛网中,瑞安对蜘蛛的细致刻画足可与穆尔那些最著名的动物诗媲美,而其传达的对他者生存的关切又颇具几分威廉斯的风范: 从其它/角度看/这些纤维似乎/脆弱不堪,但是/那可不是/蜘蛛的观点,时常/拖着粗重的/绳索,把它/套挂在/最佳的场所,/拼尽全力。这是/沉重的工作/随时随地,/防止塌垂,/再紧上一紧。/生存/从来不会/轻松/惬意。5(P26) 诗人指出,虽然在他人看来,每一根蛛丝都是那么轻飘脆弱,但是在亲力自为的蜘蛛眼里,它们却是沉重的负担。为了把蛛网织在理想的位置,蜘蛛必须拼尽全力拖曳这些粗重的绳索。而且,它的工作不是一时的付出,而是时时的艰辛:编织蛛网固然困难,日常维护也绝不轻松。 可见,生活对于一切生灵而言,都不是一件惬意的事。这首诗歌语调含蓄克制,通篇没有任何情感词汇而情感却自然流溢。瑞安并没有因蜘蛛的艰难生活而多愁善感,而是被这卑微生命的坚忍所感动。正如她在另外一首诗歌中所指出,我们必须奋斗,目的不是为了获取世俗的成功和满足,而是“感知/我们所损失一切,/知晓是什么一直支撑/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名”。(我们为何必须奋斗191)这份坚忍是他者的人生信念,是弱者的奋斗纲领。在诗歌乌龟中,瑞安把这种人生信念通过一只“生活在/幸运线下”的乌龟表现得尤为令人动容: 谁愿意做乌龟?谁又能摆脱? 一团走动的干面包,四片桨的头盔, 划向她进食的那片草地 承担她必须冒的风险。 她的行迹一片狼藉,仿佛拖过 一片包装工地,几乎任何斜坡 都让她卑微的期望泡汤。虽说行事稳重, 觅食路上依然要时常顶住 车轴的压力。要是事事称意, 她得避开沟渠,免得让她的甲壳 化为盘中的美食。她生活在 幸运线下,从不想象会有乐透大奖 能为她这一堆陶土安上翅膀。 忍耐是她唯一的骄傲, 是身经百难者的特长。(乌龟81) 在瑞安的笔下,这只乌龟十分难看宛如一团走动的面包、四片船桨撑起的头盔和一堆陶土捏造的身躯;它举止不雅,所经之处一片狼藉,斜坡让它却步、沟渠让它迟疑;它处处面临风险要以背壳顶住车轮的压力、又要躲避成为他人美食的厄运。但是,和面对蜘蛛时一样,诗人并没有为这只乌龟的不利处境过分伤感,相反,她被它默默承受、坚忍不屈的行事风格所打动:它虽然心有不甘,却又接受了苦难的现实;它虽然生活在幸运线之下,却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它已经习惯自己缓慢的步调,不再奢望有飞翔的翅膀,更不会让这种迷人的幻想左右自己的生活。它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卑微者唯一的特长:忍耐。显然,只有身经百难的弱者才能理解这份忍耐的内在真谛。瑞安用诗歌把一些生活现象引入对日常生活的惯常性的思考中,把它转化为对日常生活艺术的透视。把人对宏大叙事的审美转向平凡人小事的“小美”,利用细节、琐事、非常规的个别来重构总体,意欲从原始、恒常性的日常生活深处寻找诗学救赎的希望。 二、老调新弹 瑞安显然希望成为唤醒传统的先行者,而她对传统的尊崇,首先体现在她对陈词滥调的某种杜尚式“成品创作”(readymade)上。她以“老调新弹者”(rehabilitatorofcliche)3(P57)自居,频繁地将陈词滥调或习语当作自己诗歌的标题或生发议论的引子。例如,诗歌水晶鞋披着狼皮的羊伯利恒的星星以童话或宗教故事入题,我们边航行边造船闲人无安生沧海一粟以谚语人题,而假如月亮只圆一次一根普通钢针可在纯净水面上漂浮黎明之前最黑暗则源自最平凡、最俗套的生活体验。在接受萨拉费伊(SarahFay)采访时,瑞安坦承自己经常借助陈词滥调来思考,认为它们丰富的隐喻性是启动自己思维的一种方式。诗歌石灰光就是这样一首以陈词滥调入题却蕴含丰富哲思和精巧诗艺的诗: 我们不能就着/石灰光工作。/满满一碗/就摆放在/我们的臂弯/发出的光芒/也不过/一片不祥,/映照在/厨房的桌面上。/水果贩子/整个摇摇欲坠的/金字塔/怎比得上/白日的光亮。(石灰光190) 石灰光(limelight)是指生石灰在高温下产生的强烈白光,在电灯发明之前,它常常用于舞台照明,并由此成为聚光灯的代名词而沿用至今。习语“石灰光下”(inthelimelight)也由此具有“引人注目”和“处于显要地位”的意思。诗歌中,瑞安开门见山,直陈我们不能在石灰光下工作。但是,她并不急于把话题引向舞台这个石灰光理当出现的公共场所,而是狡猾地将它放置在厨房这个私人化的空间里。这种空间的错置立刻让石灰光现出原形:它不再是映照出舞台上姹紫嫣红的炽烈光线,而是日常生活中一片不祥的微芒。一碗石灰发出的光辉宛如水果垒起的摇摇欲坠的金字塔,根本无法与天然的日光相比。通过这样一种曲折的方式,诗歌最终回归到习语“石灰光下”,暗示了众人瞩目的明星式生活的空洞和虚伪。这首诗歌显然渗透着瑞安个人的人生感悟,也暗含着她对自己隐士般生活道路的辩护。 瑞安的诗歌向来以短小紧凑著称,陈词滥调和习语的文化积淀又弥补了因短小而缺乏思想纵深的潜在弊端,同时,陈词滥调和习语广泛的大众基础也无疑为诗歌的接受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正如石灰光所示,瑞安的诗歌并非是对陈词滥调的单纯释义,而是通过个性化的引申、曲解和演绎向其注入极富时代性和艺术张力的非意义,让它们成为表达她个人诗学理念和哲思的载体。列斐伏尔曾说过:“分析日常生活可以在平凡中挖掘出非凡。人们通常并不懂得自己应该怎样生活日常生活是欲望与需求、严肃与浮夸、自然与文化、公共与私人之间的汇集点和冲突点”6(P173)。瑞安通过分析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表达了她日常生活的诗学理念。 三、日常语言作为诗歌语言 简朴的语言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也是真实生活的最原始凭证,是表达生活惯常性的真实面貌的工具。相对于华丽的辞藻,质朴自然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恢复人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表达深刻的主题。瑞安认为理想的诗歌应是用素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瑞安批评那些引经据典、朦胧晦涩的诗歌,主张“纯洁诗歌用语”入诗,倡导用朴实的诗语、简单完整的诗行等写作。瑞安的诗歌以短小,紧凑著称,她的诗歌一般少于20行,每行都少于6个音节。瑞安一般用一些日常生活语言作为她的诗歌语言。如她的模仿芝诺: 当他曾经是他/我亦曾经是我。/但我依然是我/而他已然非他。/故地依旧/往事已非?/我心依旧,/他意何居?/如今此地/如似他地:/短暂停留/终为永离。/一切感知/永在此时。(模仿芝诺29)(Whenhewas/Iwas./ButIstillam/andheisstill./Whereisis/whenisiswas?/Ihaveanis/butwhereishis?/Nowhere/nowhere:/suchalittle/fatalpause./Theresnosense/inpasttense.) 该诗表达一种对真实、简朴的钟爱之情。瑞安尽量避开美国现代派诗歌的晦涩和引经据典等,采用简洁朴素、直接反映生活的日常生活用语。这首小诗创作于瑞安父亲去世不久的1965年,此前一直没有发表,直到xx年才收于最好:新诗选集(TheBestofIt:NewandSelectedPoems)之中。近半个世纪的延搁不仅没有磨蚀它的光华,反被瑞安视为自己的“最好”之一,足见瑞安对它的偏爱。 在这首仅有43个单词的诗歌里,瑞安将自己调度音韵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借助多次重复的“is”和“was”,结合“still”“his”“sense”“tense”等形成强烈的“软辅音”集群,模拟出类似流泪的音学效果。此外,诗歌中第二个“Still”语义含混,几乎不可转译,除了有“静止、寂静”并引申为“逝去、不再”的意思外,尚有“依然(在我心中)”的内涵;“nowhere”和“nowhere”显然是“nowhere”经不同切分产生的奇效;而“little”与“fatal”的腰韵、“sense”与“tense”的尾韵则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乐感。这样复杂的诗艺技巧的运用似乎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冲突,让读者怀疑其情感的真实性。 但是,瑞安并不这么认为。在接受路易莎伊格洛丽亚(LuisaIgloria)采访时,瑞安指出,“诗歌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验的标记。它是一面由词语按照某种动态关系组配而成的透镜,让事件和处境借此变得可以感知而已”7(P58)。这种艾略特式非个人化诗学观念让她可以从容地将炽热的情感化为语言的织锦,让蕴含于语言之内的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情绪本身来感染读者。就模仿芝诺而言,瑞安似乎并不指望诗歌会成为她哀悼情绪的本身,而是力求冷静而有效地组配起语言的透镜,让读者在她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份真情的涌流。为了尽可能发掘语言的内在情感,瑞安不遗余力地让有限的词句透射出万花筒般的美学效果。人类的幸福与希望潜伏在日常生活之中。现代性的希望在于从惯常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的革命与艺术狂欢节,让沉睡其中的潜能发挥出来,打破诗歌语言的封闭性,使众多的难以相容的因素奇妙地结合,多元共生,为新的诗歌风格的产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实现了日常生活诗学语言的转型。 结语 总之,瑞安从诗歌题材、老调新弹和语言等方面构建了日常生活诗学,以其新颖的文学观念和美学风格促进了美国诗歌的历史转型。多年来,美国诗歌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希望扭转当前诗歌创作过于晦涩、过于学术化的不良风气,让诗歌重回大众、重回生活。正是在瑞安的诗歌里,他们发现了既让艺术精英们心悦诚服、又让普通读者倍觉亲切的东西。她的诗歌实现了思想性与通俗性的和谐交融,创新性与可接受性的完美平衡。正如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毕灵顿在任命她担任桂冠诗人时指出,她那种以“易懂的短诗表现不可能的话题”的诗歌风格已经成为美国诗坛上一个“清新而又独树一帜的声音”8(P2)。瑞安的诗学开辟了日常生活诗学探索独立的全新领域,为现代美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石。 注释: 1Hammer,Langdon.“ConfluenceofSoundandSense:KayRyansIdiosyncraticApproachtotheCommon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