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补白拓展阅读.doc_第1页
巧妙补白拓展阅读.doc_第2页
巧妙补白拓展阅读.doc_第3页
巧妙补白拓展阅读.doc_第4页
巧妙补白拓展阅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妙补白拓展阅读 方志美 (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底本小学324300) 【摘要】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突破原来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的狭窄范围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能力。而对原有文本画面、标点符号、语句、课题及课文结尾的适当补白,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白训练,拓展阅读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补白;激发想象;发展思维;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这些留白往往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课堂上的补白训练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补白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对课文留白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也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只要补白练习运用得适时、适度,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思维就能得到全面的拓展,情感也能得到更高层面的升华。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白训练 一、利用补白,让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 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配合教材,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具有直观性和建构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思维能力。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无声的,是课文内容的体现。但正因为它静止,无声,又为学生在观察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会让静止的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文插图,让其为教学服务呢? 以自然之道一文为例,该文第二幅插图画面上画的是有很多幼龟结队向海边爬去,引来了许多食肉鸟疯狂抢食,我们这些游客正拿着帽子装海龟,救海龟。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与课文浑然融为一体的插图。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情,鸟儿、海龟的姿态及周围的环境。然后引领学生走进画面,走进角色,体会人物的心理:海鸟们的心情怎样,它们会怎么想?幼龟们会怎样想?向导和我们这些游客又会怎样想呢?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快被激发起来,有的说:“海鸟们高兴地欢呼起来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有的说:“幼龟们想,天哪,怎么会这样,不是说外面很安全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敌人”也有的说:“那位叫向导想办法的同伴边赶海鸟边想,都怪我太沉不住气,才导致这么多幼龟被抢食。”“我和同伴们会想,都怪我们不懂动物的生存之道,才会这样好心办坏事,我们要多救一些幼龟来弥补犯下的错。”这样一来,原本静止的图画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学生透过画面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的自责和悔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补白,补充课文文字所不及的思想内涵,学生心灵受到的震撼会比文本本身来得更强烈。 二、利用补白,让简单的符号充实起来。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有些标点意蕴深远,常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之感。对于课文中的有些内容,作者有时因为表达的需要,仅用一两个标点(问好、感叹号、省略号等)一带而过,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主动的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作为教师,要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标点上,引导学生在看似“无”的空白处探究出隐含其中的“有”。 课文匆匆最后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句结束,耐人寻味,这个问好设在课文结尾处,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深思。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他为什么这样写?”生:给我们留下的思考空间。师:是啊,一个需要用一生思考的问题,人生一去不复返,人生该留下一个怎样的痕迹,今天留一个作业:为这个问题写一个答案,想想我们该怎样走这一遭?这样一来,那些过去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或许会从中受到启迪,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珍惜每一天。通过这样的熏陶感染,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到实际中,应用到生活中,像这样能“学以致用”才算达到了目的。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有这样一句:“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让生体会“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指的是哪些东西?孩子会怎样跟妈妈说,请你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小男孩,说一说,从而体会小男孩的懂事。再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最后一句“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结尾的这个省略号意味深长,言犹未尽。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理解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补白:现在,你就是作者,你就坐在燃烧的树叶旁取暖,你正在沉思:皂荚树啊,我受到了你的启迪,我要像你一样无私奉献!我要像你一样乐于助人!我要像你一样做个有用的人!此处,一个不起眼的省略号表达的内容却是如此丰富,而这样的训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利用补白,让平常的语句生动起来。 文本中有些语句看似平常,实则潜藏着深刻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慧眼识珠,细细引导学生挖掘品味那些看似寻常,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钻研与揣摩,准确把握课文内涵,努力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文桥一文有这样两句描写老支书的话:“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简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常,实则耐人寻味。课文读到此处,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句话,也就很难理解后一句“他像一座山。”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解读的:“他不说话”,那么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此时老汉的心理,“这么乱哄哄的会出事的。桥窄,大家一直拥上去,万一有人掉下桥去怎么得了!木桥能承受得了吗?我得果断作出决定。”“我是他们的支书,我得快点组织村民有序过桥!”“我是他们的支书,是大家的主心骨,绝对不能让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那样后果不堪设想!”通过这样的补白,学生深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他像一座山”这句话的含义: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对待群众,他像一座山,一座威严高大的山。这样的引导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是对文本的一种深入解读,也使得原本看来平常的语句变得丰富精彩。 四、利用补白,让题目的含义明朗起来。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有些课文的题目文字精炼,具有可扩展性。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课文匆匆在王菘舟老师的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看课题,“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脚步匆匆,吃饭匆匆,洗脸匆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生齐答是“时间”。王老师告诉学生,先别急着告诉我,请你大声朗读全文,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什么是匆匆。读完后,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日子”匆匆。通过这样的补白,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方向,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也有些课文的题目语义含蓄深刻,学生往往会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即只理解了表层意思就以为学懂了。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拨叶见山,拨开阻碍思维视线的叶,使学生看见体现课文深层含义的泰山。课文桥题目“桥”简短的不能再简单,但其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课文里“桥”既是那座“窄窄的木桥”也是老汉为村民把守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爱心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座桥更是我们党以老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永不坍塌之“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题目“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揭示题目的含义,突破难点。 五、利用补白,让课文的的结尾精彩起来。 老师引导:同学们,英雄就这样远离了我们,作为他的亲人,作为曾经被他救起的村民,作为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你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清明节快到了,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一同来祭奠祭奠这位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可以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书的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