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doc_第1页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doc_第2页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doc_第3页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doc_第4页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刘云李卉 摘要:以旗人作家蔡友梅的12部京味儿小说为语料,对清末民初的北京话进行考察,分析了近一个世纪前的北京话语法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蔡友梅清末民初北京话语法 一、引言 学界讨论汉语史分期时,通常把清初定为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交汇点,因为“从反映口语的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来看,清代乾隆年间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的语言已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了。”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的例句多选自红楼梦。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清代以来北京话所经历的变化并未受到太多关注,语料匮乏可能是其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则是认为北京话变化不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一问题上蒋绍愚(xx)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两百多年特别是清初到19世纪末这一段的汉语,虽然按分期来说是属于现代汉语而不属于近代汉语,但这一段的语言(语法,尤其是词汇)和五四以后的语言(通常所说的现代汉语就是指五四以后的语言)还有若干不同,研究这一段语言对于研究近代汉语是如何发展到五四以后的语言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拟对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进行考察,所依据的语料是当时的旗人作家蔡友梅所创作的小额忠孝全库缎眼曹二更等12部京味小说,小说创作时间是1907年到1920年。蔡友梅是北京旗人出身,以小说小额闻名海内外,其作品语言京味儿十足,颇受读者推崇:“蔡友梅别号损公,描写实事颇有趣味,更是纯粹京话,为学习京话是极好的读物。” 二、语言事实 (一)代词: 1.您 江蓝生(1994、1995)指出,蔡氏作品小额是“您”用作敬称代词的最早资料之一。在蔡氏12部作品中,“您”的出现频率极高,已基本取代了“你老”和“你你哪”,而且有的时候“您”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岳魁磕完了头说道:“我给阿妈买了点饽饽来。”福八聊说:“您还花钱做什么?”(忠孝全)福八聊跟岳魁是父子关系,江蓝生在燕京妇语中也找到了类似的用法: (2)甲(晚辈女孩):舅母您吃啊!丙(长辈舅母):您吃罢。 2.您们 蔡氏作品小额(1907)是最早出现“您们”的文献之一。例如: (3)料其他们飞不了多高儿蹦不了多远儿,您们放心吧。(小额) 3.可以用作后置呼语的“你老” 在曹二更中,我们找到了“你老”用为后置呼语的用例: (4)博二太太说:“今天倒把外甥累着了。”曹立泉:“不累的慌你老。” 在燕京妇语和春阿氏中,“您纳您那”也有这样的用法: (5)我回去了您纳。(燕京妇语) (6)钰福摇首道:“不成您那。”(春阿氏) “你老”这种特殊用法有助于探明“您”的,在此问题上有“你老”合音说和“你们”合音说两种观点。“你老”和“您纳”这种后置呼语用法是“你们”所没有的,这是“您”“你老”的证据之一。 4.怹 (7)秃儿叫他(音贪北京称尊长之声)也没理。(小额) 可见当时第三人称敬称代词怹(tn)已经出现,在燕京妇语中更是明确出现了“怹”的汉字形式。(江蓝生,1994、1995) (二)介词 1.的 (8)我不回来我还死的外头。(铁王三) (9)饭正吃的半截儿,也给吵啦。(库缎眼) 例(8)“的”相当于“在”,燕京妇语也有用例,如“搁的这儿罢!”例(9)中的“的”相当于“到”。 2.起 (10)他起心里不愿意。(铁王三) (11)你猜我长这个疙瘩起打您给我治算起,您猜我花了多少钱?(小额) 早期北京话中“起”可以作介词,相当于今天的“从”,可单用,也可跟“打”合用。 (三)助动词“会” (12)妹丈你会回来啦?(铁王三) (13)何必跟他商量,他会听枕边之言。(搜救孤) 上述“会”的用例跟今天有所不同,不表能力或可能性,强调的似乎是主语的意愿。例(12)结合上下文理解为躲了那么多年,你总算愿意回来了。事实上“意愿”和“可能性”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以“今晚我会去找小王的”为例,施事一旦有了去的意愿,“我去找小王”这个事件就有了发生的可能性,以往研究“会”语法化的文章中,着重挖掘“能力”和“可能性”两者的关系,以上用例提供了新的线索。 (14)敢自他只顾了拍掌,会忘了怀中还抱着孩子呢?(王来保) 例(14)中的“会”和“居然”较为接近,表示出乎意料。 (四)语气词 1.啵 (15)老掌柜的,您心好啵。(曹二更) (16)张氏看不过眼啦,说少爷,你将就吃啵。(忠孝全) 朱德熙(1981)把“啵”看成是“吧”和“呕”的合音:都九点了,快起来啵。(啵吧呕)。 2.咧 (17)素日跟额家走的亲热没为别的(为甚么),就为节咧年咧有个大事小情儿的贪图他进点儿贡潲点儿水。(小额) (18)遇见有钱的主儿长甚么砍头疮咧、搭背咧这些个症候,真能够吃个三个月五个月的。(同上) (19)小说不咧,谁不会作呀?(忠孝全) “咧”的不明,在前两句中跟“啊”较接近,最后一句较难理解,可能有减音成分。 3.形+着的呢 (20)这里的签灵着的呢。(忠孝全) (21)这位老仙爷灵着的呢。(小额) 江蓝生(1994、1995)在燕京妇语中找到了很多用例,认为这种用法表示程度深,含有夸张意味,比“形+着呢”更加口语化。 (五)词缀 1.子 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以及蔡氏作品中,词缀“子”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大部分“子”缀词今天已经不常用了。如: 锅子(忠孝全)咱们得喝会子(同上)贫嘴子恶舌(同上)来了回子(同上)故事由子(同上)牛子这孩子。(忠孝全)他走了小一年子啦(铁王三)从先两个人都没落子(小蝎子)如何得过这个苦子(同上)富太太鼻子脸子的(曹二更)弄那么大吵子(同上)眉头子(库缎眼)正抓落子呢(同上)烧鸭子(刘军门)赌气子(同上)地窖子(董新心)给了点子吃食(同上) 词缀“子”的构词能力明显下降,其原因有待研究。2.副词后缀“的” 朱德熙(1981)指出双音节副词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带副词后缀“的”,而在蔡氏作品中这种带后缀现象很普遍。例如: 一直的往西(忠孝全)假装的揉眼睛(铁王三)实在的失迎(搜救孤)简直的没德行(搜救孤)一律看成迷信,也未免的不对。(忠孝全) (六)重叠 有些副词和名词重叠有AAB式,现在已经不用。如:(22)公所的巡捕闯入,连善子仁带朋友一同捉将官里,几几乎没有排枪。(忠孝全) (23)(老婆子)在那里瞧希希罕儿。(库缎眼) 某些动词有AABB式: (24)岳魁还报报怨怨,嗔着酱轴子瘦啦。(忠孝全) 有些形容词和动词的AABB形式今天已经不用了。如: (25)那人不敢直说,只可迟迟顿顿的答道(王来保) (26)麻穆子说:“便宜便宜你,画个十字儿,我也将就了。”(搜救孤) 如例(27)所示,有的单音名词的重叠式并不像今天一样表示遍指。如: (27)那又不是咱们这个家家的孩子。(王来保) (七)反复问句 太田辰夫(1958)把反复问句分为4种: A式:你吃不吃? B式:你吃饭不吃饭? C式:你吃饭不吃? D式:你吃不吃饭? 太田辰夫认为“D式这种形式在北京话中原来是没有的,而且几乎不见于文献。”朱德熙(1982)认为C式和D式更常见。就今天的北京话而言,D式确实最常用,但不能就此否认太田辰夫的观点,因为中国语历史文法于1958年出版,比语法讲义早20多年,这期间D式由边缘句式变为强势句式是有可能的,蔡氏作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 A式:(28)二姐请想是不是?(搜救孤) B式:(29)你恨他不恨他?(搜救孤) C式:(30)也不是跑海不跑?(铁王三) 正如太田辰夫所言,D式当时还未出现,只是在近几十年中才发展成为强势句式,其原因还有待研究。 (八)被动标记 1.让 石毓智(xx)认为北京话中被动标记“让”最早见于40年代老舍的小说中,它在口语中的出现时间可能稍早一些。事实上在小额(1907)中成熟的被动标记“让”就已经大量出现,成为强势被标。可见,较之老舍作品,蔡友梅作品的口语化程度更高。 (31)伊老者让这块料这们一软白子简直更说不出甚么来啦。(小额) (32)他女人是让他气死啦。(同上) 2.给 (33)钱闹了五十多荡(三百多吊钱),病倒算给治好啦。(小额) (34)好在福八聊眼皮儿杂,遇见两个熟朋友,算是给保下来啦。(忠孝全) (35)饭正吃的半截儿,也给吵啦。(库缎眼) 根据李宇明、陈前瑞(xx)的研究,被动标记“给”在20世纪初仍处于萌芽阶段。蔡友梅作品中被动标记“给”还不十分成熟,表现为:1)施事不能出现;2)某些用例有双解,如例(33)也可理解为处置句。这种用例早期价值很大,有助于我们探明被标“给”的问题。 三、结语 通过上文中所列举的语言事实不难发现,在不到一个世纪里,北京话系统内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一步的任务是在大规模语料的支撑下解释一些“为什么”的问题,比如说“子”缀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受语言接触影响还是内在发展规律;为什么D式反复问句能够迅速成为强势句式;“会”在发展过程伴随着明显的“主观化”现象,是否有规律可循;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被动标记“让”“给”均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它们语法化的路径动因是否一致?总而言之,早期北京话是一座“富矿”,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新课题。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YY042、北京哲学社科基金项目11WYC027、对外经贸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12YQ13资助。) 注释: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5. 此评价由读者董敬三题于小说姑作婆(首都图书馆藏)扉页。参考文献: 1江蓝生.燕京妇语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话特色(上)J.语文研究,1994,(4). 2江蓝生.燕京妇语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话特色(下)J.语文研究,1995,(1). 3李宇明,陈前瑞.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J.方言,xx,(4). 4刘云.北京话敬称代词“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