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doc_第1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doc_第2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doc_第3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doc_第4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 杨世红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其相关对策。方法选取xx年3月xx年4月份该院应用中药治疗患者5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患者出现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引起、用量不当、药物蓄积中毒、对药物的毒性认识不足以及患者的特异体质等。结论通过研究可知,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杂多且危害大,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中药的使用安全,保证其疗效。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相关对策;安全;无毒 R285A1672-5654(xx)02(c)-0069-02 AnalysisoftheCausesoftheOurrenceofAdverseRea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Countermeasures YANGShihong DepartmentofPharmacy,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XinxiangCity,Xinxiang,HenanProvince,45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causesandrelatedcountermeasuresaimtoinvestigatetheadverserea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thodsfromxxMarchtoxxAprilinourhospital50casesofpatientswith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dversereactionsourredinpatientswith15cases,astheobjectofstudy,analysisofthecausesof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akecorrespondingmeasures.ResultsIncludingthereasonsresultsin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inesemedicineeffectiveponentsinthecause,improperdosage,drugpoisoning,understandingofthetoxicityofthedrugsinpatientswithspecificphysicaldeficiencyand.Conclusionthestudyshows,theadverserea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lexcausesgreatharm,measure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safe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se,ensureitscurativeeffect.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dversereaction;reason;therelatedcountermeasure;safety;non-toxic 中药在我国的医学上占据了重要的比例,也是我国医学上的特色治疗1。中药对于人们的影响十分重大,其中大部分是存在对其效果的肯定,然而由于信息闭塞、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等原因导致普通大众对中药的不良反应知之甚少。有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道,中药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合称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更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就占有270多万,其中中药的不良反应占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2。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案例为我们敲响安全用药的警钟。为了保障中药的使用安全与治疗效果,该院xx年3月xx年4月间针对临床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应用中药治疗患者5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患者年龄范围为679岁,平均年龄为(322.1)岁,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其中,发生肝毒性反应的患者3例,肾毒性反应的5例,过敏反应2例,胃肠道反应的3例,循环系统症状的2例。 1.2方法针对临床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分析原因:该研究主要从中药成份、药物配伍、用药方式、给药剂型、用药剂量以及体内代谢程序等方面查找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树立正确的中药治疗观念:由药房相关研究人员制定中药疗效与毒性一览表以及相关宣传单,发放至临床各个科室,要求做好医务工作中以及患者的中药使用态度,科学的对待中药的药效与毒性,尤其是患者,中药知识缺乏,重点宣教其治疗相关中药的有用信息,消除其“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使其认识到中药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具有药性与毒性的双重性。临床医师也应咨询药师相关中药成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有效中药成份。(2)加强中药的管理:医院或地方成立中药监测相关组织,并建立中药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加强并规范化中药的检查力度。在医院,可由药房主力承担,临床医师全员负责组成,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辩证论治原则,合理规划使用中药。(3)加强中药药性与毒性的研究:这要求临床各医师,尤其是药师对于中药的研究,认识其药性的同时,需要关注其毒性。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收集临床使用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关注临床报道有损害性中药的研究。明确其毒性以及有形成份、毒性作用剂量等,将中药药性与毒性的正确信息传达给临床医生,从而指导其正确用药。追本溯源,很多中药成份种类繁多,临床应用产生不良反应时可因其中某一成份出现毒性作用而影响其他成份,易出现混乱。使用毒性中药的替代品。已明确某种中药成份存在一定的毒性反应,但患者不可避免地应用其治疗,应当寻找该药物的代用品继续治疗。如关木通具有明确的肾毒性,可选用白木通代替,有效避免肾损害。(4)掌握患者体质及病情,慎重择药:临床医师治疗患者时需要明确其病情与体质,对于已有明确毒性反应的中药成份应谨慎选择,如果必须使用,也应在相关理论支持下小剂量、短期使用,并加强各系统功能的监测力度,及早发现其不良反应,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如临床上可存在少数过敏性体质或特异性遗传患者对中药的反应比较特殊,其出现毒性与中药本身无关,完全由患者的自身体质所致,因而需要注意尽量避开中药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质量合格的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患者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有害反应的原因。 2结果 主要包括中药有效成份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引起、用量不当、药物蓄积中毒、对药物的毒性认识不足以及患者的特异体质等。 3讨论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中药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中药上,将临床使用中药治疗导致患者发生与治疗无关的且不利于患者的作用称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人都有着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观念,甚至有人认为,中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效果,因而盲目选择中药,致使其忽略了中药的不良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4-5。事实上,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很早就有意识。明朝张景岳书有记载“无药无毒”的说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关注度日益渐增。临床上大量经验证明,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于中药本身的毒性,也可由于用药不当、错误用药等因素造成6。目前,关于中药的研究明显增加,因而其毒性的相关研究也是增多,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有相关报道表明,中药不良反应可包括过敏反应、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依赖性以及后遗症等7。临床表现也是轻重不一,有神经系统损害、循环和呼吸系统损害,以及消化道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康复,甚至影响其生命安全。 关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很多种,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也较繁多8。如:中药剂量过大,这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临床有报道证明,如关木通的中毒事件,用量多超过常用量的数倍或数十倍。蓄积中毒:某些中药成份如朱砂,因其排泄较慢,即使小剂量治疗长期使用也会导致蓄积性肾损害。患者因心悸选择服用朱砂治疗,11.5g/次,2次/d,30d后便会出现剧烈腹痛、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等。对中药的认识不够:医生或药师对于中药的毒性反应不明确,误用有毒中药,或患者本身缺乏相关知识,听信他人或商业广告,擅自使用中药,也会引发中药的不良反应。患者特异性体质:少数患者由于自身体质特异决定,使用中药后产生与中药毒性无关的毒性反应,如润喉片胖大海本身无毒,却存在患者服用后出现血尿症状等。中药污染:指一种中药成份本身无毒性,但遇到其他有效成份的掺和,便存在一种毒性,损害人体。如蜂蜜无毒,但蜜蜂在采集雷公藤等植物花粉所酿的蜜时,则会引起肾毒性损害。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树立正确的中药治疗观念、加强中药的管理、加强中药药性与毒性的研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等,可明显提高中药的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分析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显著提高中药使用安全性,使其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邱伟虹.浅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求医问药,xx,10(5下半月刊):234. 2张家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xx,6(8):53-55. 3李娆娆,张志杰,王祝举.近60年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xx(15):142-143. 4梁志齐,毛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