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设备的快速启动研究 王少芳王琳杜姗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研究了低高径比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以缩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时间为目的,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以醋酸钠为基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前期驯化和培养实验阶段中,COD负荷为2.473.84kg/(m3d),C:N:P=100:5:1,形成的细小颗粒,呈黄褐色细砂状外观,反应器内为颗粒状污泥和絮状污泥混合存在。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启动;sbr反应器 好氧颗粒污泥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1。好氧颗粒污泥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是由于目前实验多在小试规模,且采用的SBR反应器高径比均较大2。中试规模低高径比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鲜有报道。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培养时间长,操作条件要求高3。本实验在中试规模下采用低高径比的SBR反应器,利用人工配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装置 圆柱形的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有效容积251.2L,内径40cm,有效高度200cm,超高50cm。反应器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和闲置的时间,根据不同实验需要设定,均由电磁阀和电磁继电器控制。进水采用大流量离心泵提升,可在6min以内完成进水。曝气采用的是反应器底部微孔曝气方式。实验装置见图1。 1.2进水水质与接种污泥 实验采用人工配水作为反应器进水,浓度为:NaAc10002000mg/L;(NH4)2SO4250450mg/L;KH2PO43070mg/L;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运行周期下,调整进水中碳源、氮源和磷源的浓度。实验接种的污泥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的回流污泥。取泥后检测的污泥性质MLSS为4750mg/L,MLVSS为2670mg/L,SVI为136.84ml/g。 1.3分析项目及方法 实验运行中定期取进水及出水,保存于洗净并具有磨口塞的玻璃瓶中。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硝氮采用酚二磺酸光度法,亚硝氮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总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和污泥体积指数(SVI)采用标准方法测定4。 1.4反应器运行方式 反应器运行周期为进水6min,曝气192min,沉淀12min,排水30min,一个周期为240min,一天运行6个周期。曝气量由气体流量计控制在240L/h,反应装置在室温下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减少沉降时间,12min(15d),10min(610d),8min(1115d),12min(1630d)。 2结果与讨论 2.1污泥浓度与污泥特性 反应器中污泥初始浓度为2375mg/L。本阶段实验中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为选择压法。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是利用选择压法促使污泥颗粒化,例如王强5等。第1d5d污泥浓度无明显变化;第6d开始沉淀时间减少为10min,污泥MLSS呈下降趋势,一度达到1658mg/L;培养一段时间后,污泥量缓慢上升,但在第11d沉淀时间进一步缩短,污泥浓度持续下降;第15d时,MLSS低至1260mg/L,污泥大量流失。由于系统中污泥浓度降低,会严重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因此放弃使用选择压法,在第28d,MLSS达到1806mg/L。污泥的SVI值虽然在运行期间一直有变化,但整体呈下降趋势,由于采用选择压法,结构松散,沉降性能较差的细小的絮状污泥随出水排出系统,在污泥量下降的同时,SVI值逐渐降低:接种污泥初始SVI值为136.84ml/g,沉降性能较差,运行到第6d降至89ml/g。在每次降低沉淀时间后,SVI值都略有上升,表明污泥对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第30d时SVI值为58ml/g。 2.2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2.1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果 启动初期,COD去除率较低,最低为35%,最高为44%,主要是由于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和基质。但本实验的配水为易降解的醋酸钠,所以微生物对基质的适应能力较快。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对COD的去除逐渐增强。在反应器运行到一周左右,COD去除率已达到80%,反应器启动成功,COD也由进水的1076mg/L下降至出水的245mg/L。当采用选择压法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时,由于沉降时间的突然降低,造成了一部分污泥的流失。污泥量的减少,致使COD的去除率下降至60%,出水中COD一度增加至457mg/L。随着放弃选择压法,污泥量逐渐得到了恢复。出水的COD逐渐降低,降到200mg/L以下,实验后期出水中的COD为143mg/L,而去除效率也达到了85.61%。 2.2.2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在运行初期,絮状接种污泥在适应新的环境后,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氨氮一般在9mg/L以下。但每次减少沉降时间后,随着MLSS的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下降,出水中浓度一般大于10mg/L,去除率在80%以下。这可能是因为大量的氨氧化细菌被排出了SBR反应器。停止使用选择压法之后,出水中氨氮缓慢降低到了4mg/L左右,去除率达90.48%。 2.2.3反应器对TP的去除效果 在初期反应器内污泥对TP去除非常不稳定,几乎没有去除能力。去除效果上下波动,去除率在35%附近波动,出水中TP的含量大于6mg/L。在后期对TP的去除效果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去除率达64.82%。 在实验进行到第24d,反应器中出现直径大约在400um的颗粒状污泥,颜色为土黄色,反应器中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混合存在。 3结论 1)在中试SBR反应器中,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实验室配水,经过30余天的培养,形成平均粒径在400um的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采用选择压法培养颗粒污泥,MLSS由接种时2375mg/L下降至1260mg/L,导致了反应器运行不稳定。在调整运行周期后,反应器正常运行。因此要在颗粒污泥培养的不同阶段,逐渐降低沉降时间。 3)系统对COD、氨氮、总磷能保持较好的去除率,分别为85.61%、90.48%、64.82%。 参考文献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LiuY,TayJH.TheessentialroleofhydrodynamicshearforceintheformationofbiofilmandgranularsludgeJ.WaterResearch,xx,36(7):1653-1665. 王建龙,张子健,吴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
- 时尚男装设计创意方案
- 企业供应链管理流程规
- 艺术金融统计学考研备考心得分享
- 地下生物的生活规划
- 嵌入式硬件指南规定
- 云计算智能化管控方案
- 零售业商品管理细则
- 2025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眼科学科理论知识检测答案及解析
-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绪论课件
- 住宅外墙饰面层损伤特性分析与防治
- 足浴店租赁合同
- 2025-2030中国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YS-T621-2021百叶窗用铝合金带、箔材》
- 卫生院厉行节约、降低运营成本实施方案
- 模块2 电阻式传感器
- T-GDEIIA 56-2024 垂直起降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
- 《CRISPR-Cas9及基因技术》课件
- 宁夏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亚朵酒店前台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