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_第4页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5 2016 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 m 第五单元教学案 17猫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在文中写出段落大意。 【整体感知】 2 / 35 1 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2 学 生 按 句 式 说 话 : “ 读 , 我 看 到 了 一 只 猫。 ” 3 扣 “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 归纳、设疑、讨论 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 “ 我 ” 的感情。 2按句式说话: “ 读 ,我体味到 。 ” 范例:读 “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 ,我体味到 “ 我 ” 的愉悦之情。 3重点朗读 “ 我心里十分难过 ” 一段。 【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 对于 ,我想说: 。 ” 3 / 35 1 对于作品中的 “ 我 ” ,对于 “ 我 ” 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 对于作品中 的猫,我想说: 3.自拟格言: 【达标检测】 一、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 “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 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4 / 35 18 鸟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 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 难点:托物言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说出来(生说诗句)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梁实秋( 1903 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 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 年留学美国 。 1926 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 年定居台湾。 1961 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 年退休。 2.主要作品 :杂文集 :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 5 / 35 散文集 :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 (3、 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 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 (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 (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 (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 (戏剧 37 集、诗 3 集 )等 3.“ 雅舍 ” 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 乱隐居之所。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 雅舍 ” 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 “ 自有它的个性 ” ,有个性就 “ 可爱 ” ,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 30 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 1935 年他就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 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但到入川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剧变。他是国民党的参议员,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投敌不仅使他愤慨,也使他感到受了愚弄;到重庆后,又目睹达官显要在大发国难财, “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的现象在官场比比皆是。于是一种由失望引起的6 / 35 幻灭感使这个本来就对老庄比较亲近的士大夫文人产生了思想危机,于是他转向独善其身,追求心境的平和。为了获得心理平衡,他采取 “ 一切只要随缘 ” 的态度来对等生活,寄情于巴山蜀水之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处世,以超然的目光来审视尘世万象,雅舍小品 中的散文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产生的。 1938 年 12 月,他在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上发表了 “ 编者的话 ” ,他说: “ 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有的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 抗战八股 ,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 这段话在当时的文坛引起轩然大波,曾引起过文艺界的 “ 与抗战无关论 ”的论争。面对左翼人士的批判和声讨,梁实秋没有作过多的辩解和回复。雅舍小品可以说是他上述主张的艺术实践,或者借用台湾文学史 家周锦先生的话说,雅舍小品正是上述主张遭到批判之后他的一种 “ 无言的抵抗 ” 。 二、听写字词(见课本 “ 读读写写 ” ) 三、整体把握: 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2.理清文章结构 五、思考探究 1.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7 / 35 哪四类? 2.第 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 “ 鸟儿的苦闷 ” ?请举例说明 3.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 4.第五段中 “ 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 的原因以及 “ 幻想 ” 的含义是什么? 5.文章 2、 7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 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六、写法思考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 志 ”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 “ 物 ” 上。 “ 物 ”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 志 ” ,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 物 ” ,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 “ 松、竹、梅 ”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 泥土 ” 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 ”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练习 鸟被关在笼子里引起了作者的同情,请为世界爱鸟组织写一8 / 35 句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19 动物笑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劳伦兹( 1903 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 1973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所罗门王的 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作者之所以取名为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根据史料记载, “ 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 所罗门王的指环 ” 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 作者认为如果有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便能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9 / 35 种群,甚至不惜为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 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 至美至真的故事 ” 。动物笑谭就是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若干生动动物故事的一篇,我们今天学习它,能感受到怎样 “ 至美至真的故事 ” 呢?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语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关键语句,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滑稽( j)蜥蜴( xy)河豚 (tn)两栖( q)脊椎( jzhu)鳃( si)鳍( q)嗔怪( chn)敛翼( liny)孜孜不倦( z)母凫( f)匍匐( pf)差事( chi)禁锢( jng)鹳( gun)蹒跚( pnshn)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注意就采取行动。 怪诞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 禁锢: 关押;监禁。 束缚;强力限制。 把人束缚在椅子或床上。 囚禁,强行把某人关押,束缚在某物上。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0 / 35 撒旦:主要指圣经中的堕天使,曾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后因骄傲自大妄想与神同等而堕落成 为魔鬼,被看着是与上帝的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结构探究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我很少笑话动物的原因是什么? 2.我笑两栖鱼的原因是什么? 3 “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 ,作者有哪些逗笑的行为? 4你认为作者的行为可笑吗?为什么? 5作者第三次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的原因是什么? 6 “ 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 ,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 ” 鹦鹉的行为为什么让老教授生气? 7鹦鹉与作者的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趣事? 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读写结合。 1.以我与 (补充一种动物名)之间发生的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400 字的文章。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所罗门的指环。 11 / 35 20狼导学案 蒲松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了解 “ 之 ” 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 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课文提示】 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 聊斋 ” 是蒲松龄的书屋名; “ 志 ” 是记述的意思; “ 异 ” 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些 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12 / 35 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窘 jing 眈 dn 瞑 mng 寐 mi 黠 xi 倚 y 缀 zhu 尻 ko 【积累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 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 眈眈(注视的样子) 瞑(闭上眼) 寐( 睡觉 ) 黠 ( 狡猾 ) 倚( 靠 )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 晚(夜晚、晚上) 少时( 一会儿) 久之( 很久 ) 顷刻( 一会儿) 【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 1、 2 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 “ 遇狼 ” 。 第二层次(第 3-10 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 “ 惧狼 ”之后 “ 御狼 ” 。 13 / 35 第三层次(第 11-17 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 “ 杀狼 ”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 2 段 ),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课文简介】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狼三则。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 “ 遇狼 -避狼 -劈狼 ”的全过程,言简意赅。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 【朗读课 文】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两只狼,跟着走了很远。 要点:屠:屠夫。 归:回家。 担:担子。 尽:14 / 35 没有。 止:通 “ 只 ” ,只有。 缀:连接,这里是 “ 紧跟 ” 。 甚:很。 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翻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着。 要点:投以骨: “ 投 ” 省略宾语 “ 之 ” ,即 “ 以骨投之 ” ,把骨头丢给狼。 止:停止、停下。 从:跟从。 原文: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再次把把骨头丢给它,后来(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而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要点:止:停止。 至:到达。 矣:相当于 “ 了 ” 。 并:一起。 驱:追赶。 故:原来。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屠夫很困窘急迫,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打麦场,主人在麦场里堆积了柴禾,覆盖成小山似的。 要点:大:很。 恐:恐怕、担心。 其:它们,指代两只狼。 敌:胁迫、攻击。 顾:看见。 积:堆积。 其:麦场。 薪:柴。 苫:盖上。 蔽:遮蔽。 15 / 35 原文: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翻译:于是屠夫跑过去靠在它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要点:乃:于是、就。 弛:放松、卸下。前:名词作动词,向前。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 原文:少时,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很久,眼睛好像闭着 ,神情悠闲得很。 要点: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走开。 犬:名词作状语 “ 像狗 ” 。 之:调节音节。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甚:很。 原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头,又(砍)几刀把它杀死。: 要点:暴:突然。 毙:使动词,使 毙、杀死。 之:它,指代 “ 犬坐 ” 的狼。 原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刚要走,转身看柴堆后面,一只狼在里面打洞,企图钻洞进去攻击他的后面。 要点:洞:名词作动词 ,打洞。 隧:名词作动词,钻洞。 16 / 35 其:指代屠夫。 原文: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翻译:身体已经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要点:尻:屁股。 尾:尾巴。 股:大腿。 毙:使动词,使 毙、杀死。 原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这)才醒悟到面前的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以此欺骗对手。 要点:假寐: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 “ 假装睡觉 ” 。 盖:原来。 原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狼够狡猾了,可 是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要点: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多少。 止:只是。 笑:名词,笑料。 耳:罢了。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故事的开端,写屠户 “ 遇狼 ” 。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没有一个字多余。 “ 一屠 ” 与后面的 “ 两狼 ” 相对,表明力17 / 35 量对比悬殊。因是 “ 晚归 ” ,所以,当时路上行人稀少,恶狼经常出没。 “ 止有剩骨 ” ,说明担中的骨头不足以把狼喂饱。 “ 途中 ” 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不太没有人来帮助屠户。 “ 缀行甚远 ” ,表明狼的恶意和贪婪。这里创设了紧张的氛围,作品一开始就把矛盾的尖锐性凸现出来,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故事的发展,写屠户 “ 惧狼御狼 ” 。 “ 惧 ” 表明屠户对狼的本质缺乏认识。 “ 投 ” 、 “ 复投 ” ,表明他对浪抱有一丝幻想,本想妥协退让,结果仍然失败。 “ 并驱如故 ” 将狼的贪婪无厌、凶狠无比表露无遗。 “ 大窘 ” 、 “ 恐 ” 表现了屠户的紧张急迫。出此情势,他只能采取防御措施。“ 顾 ” 、 “ 奔倚 ” 、 “ 弛 ” 、 “ 持 ” 等一系列动词,表明屠户当机立断。此时,他已认识到狼的凶残本性,于是,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做好了与狼搏斗的准备。 “ 狼不敢前 ” 、 “ 眈眈相向 ” ,说明屠户和狼之间剑拔弩张,情节扣人心弦。 故事的高潮,写屠户 “ 杀狼 ” 。 “ 一狼径去 ” ,足见其另有图谋; “ 犬坐于前 ” , “ 目似瞑,意暇甚 ” ,气氛似有缓和,更见狼的狡猾。此时,屠户不为假象迷惑,当机立断,“ 爆起 ” 、 “ 刀劈 ” 、 “ 毙之 ” ,杀死一狼。 “ 转视积薪后 ”表明屠户已认识到狼的狡诈阴险,果然, “ 一狼洞其中 ” ,屠户又杀一狼。 “ 乃悟 ” 说明经过搏斗后的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8 / 35 最后以作者的评论结束全文,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文中, “ 犬 坐于前 ”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均是名词活用现象: “ 犬坐于前 ” 中的 “ 犬 ” ,名词活用为副词,意思是“ 像犬那样 ” “ 洞其中、隧入 ” 中的 “ 洞、隧 ” ,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 “ 打洞 ” 和 “ 钻洞 ” 意。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把下列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现代词语: 惧:。 恐: 径: 去: 蔽: 悟: 增: 尻: 股: 诱: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狼不敢前 ( )其一犬坐于前 (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 入 ( ) .解释下列的 “ 一词多义 ” 词: 顾:顾野有麦场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敌: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 意:意暇甚 ( )意将隧入 ( ) 19 / 35 前:狼不敢前 ( )犬坐于前 ( ) 去:一狼径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 止:一狼得骨止 ( ) 止露尻尾 ( ) 止增笑耳 ( ) 故:并驱如故 ( )问其故 ( ) 其:恐前后受其敌 ( )场主积薪其中 ( ) 屠乃奔倚其下 ( )一狼洞其中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屠自后断其股( ) 之:久之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复投之 亦毙之 (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4.课文第一段共 17 句,将它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写出每一层次的大意。 故事的开端,写屠户遇狼。 故事的发展,写屠户避狼。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屠户劈狼。 5.本文借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找出这些句子。 刻画狼的贪婪 (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20 / 35 刻画狼的凶狠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眈眈相向 ) 刻画狼的狡诈 ( 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前狼假寐 ) 6,狼的本性 是要吃人,但是为什么只是远远跟着,不敢靠近? 狼还不太了解屠户的态度和力量,所以只好远远跟着。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和谨慎。 7.通过相关的描写,分析屠户的心态。 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这时屠户怕狼,想用肉骨缓解危机。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情急之下,屠户开始思考自身的安全。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户寻找有利地形,准备斗争。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作好了准备,勇敢地应敌。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 户出其不意出手坚决,狼措手不及。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亦毙之。 屠户为了持久安全,除敌务尽,不留后患。 21 / 35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总结经验教训,彻底醒悟。 8.课文第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它点明了什么主题? 通过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狡诈又愚蠢的本性,赞扬了人的善良、聪明而勇敢的精神,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行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2.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你得到什么教益? 【拓展学习】学习聊斋志异 狼三则的另外两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 x,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天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 qn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 l 遭遇)之,是可笑也! 一狼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22 / 35 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解释各句中的划线词: 屠惧,示之以刃 ( ) 仰首细审 ( ) 缘 木 求鱼 ( ) 惟 有小 刀不 盈寸 ( ) 遂负之以归 ( ) .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 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狼 的这两则,分别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它们共同表现了屠户的什么? .学习了这两则狼,你有什么体会? 【学习小结】 狼记叙了人与狼的智斗过程,揭示了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人的面前终归难逃失败的命运。 第五单元教学案答案: 17【自主预习】 chngsngyngqunl 略 4.三部分:第一次养猫( 1-2 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第二次养猫( 3 14 段):提心吊胆。第三次养猫( 15 34 段):若有若无。 23 / 35 【整体感知】 1.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 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死亡丢失死亡 2.举例 A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 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B 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c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 一只可怜的猫。 3.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 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 (可怜猫 )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合作探究】答案略 【拓展延伸】 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24 / 35 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3.格言举例 A 努力完善自我 !B 弱小就要挨打 !c 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D 你想得到幸福吗 ?唯一 的方法就是努力。 【达标检测】 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18 鸟 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五、思考探究 1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2 引用: “ 抟扶摇而直上 ” 说明鸟儿的自由翱翔与笼子里的鸟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反问: “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 作者对空中霸主 “ 鹰 ” 遭遇的同情。 25 / 35 类比: “ 粘在胶纸上的苍蝇 ” 与 “ 笼子里的鸟 ” 类比,形象直白。 反语: “ 优待 ” 4 明确: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作者表明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态度。因为鸟会带给人联想,比如杜鹃让人想到杜宇、望 帝,想到啼血、客愁,所以往往忽略这种鸟的本性,作者虽爱鸟,但却是一种冷静的爱,单纯的爱,并不赋予过多的牵强的感情色彩。 5 内容:运用反衬手法,用笼中鸟、寒鸦、鸱枭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的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囚禁似的笼中养鸟养鸟的做法 结构 :首尾呼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 6 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六本文的物是鸟,课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鸟的声音、形体,以及它给人带来的 欢乐和悲苦;作者把 “ 情 ” 寄托在鸟上,表达了对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26 / 35 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七、 1、你爱谁,就把谁关起来吗? 2、如果你爱鸟,就去观鸟,切勿关鸟! 八 19.作者在本文的一开头便点出自己喜爱鸟, “ 我爱鸟 ” 。通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 (4 分 ) 20.第 2 小节中的画线句 “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 ” 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4 分 ) 21.有人认为第 5 小节中的画线句可以不要,你同意吗 ?为什么 ?(4 分 ) 22.在这篇散文里边,作者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但是在最后一小节中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读出这番寓意吗 ?(6 分 ) 19.(1)“ 我 ” 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 我 ” 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 “ 我 ” 的悲苦也是让 “ 我 ” 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20.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 些束缚鸟类 “ 自由 ” 的闲人闲情。 27 / 35 21.不同意。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哈代有关鸟的作品,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22. 最后一节中 “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 ” 点出了另一番寓意,作者离开故乡后,岁月飞逝,眼前所见的可怜的麻雀、寒鸦等早已失去了 “ 天府之国 ” 各种鸟类的活泼多姿,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 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 的人生。 19 动物笑谈答案 结构探究 1.第一部分( 1-2):我很少笑话动物 第二部分( 3-4):动物确有可笑之处 第三部分( 5-7)我研究动物行为可笑 第四部分( 18-30)鹦鹉引发的趣事 2.明确:以 “ 笑 ” 贯穿全篇,从动物引发的人的行为可笑的角度切入,显得新颖有趣。 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明确: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事也像动物一样荒唐可笑,我观察到动物的奇形异相,往往会升起一股惊奇的笑意。 2 明确:其中有一条鱼忽然从缸里跳到缸沿上,是鱼却像金28 / 35 丝雀一般 “ 坐 ” 在缸沿上,还用两只眼睛 看人,它的模样像人。 3 明确: 学母水鸭的叫声,让小鸭子跟着自己走,自己也蹲着走。 为了给穴乌套环,而把自己化装成魔鬼。 4 明确:不可笑,因为他是为了探究真理而委屈自己的行为,不仅不可笑,还值得敬重。 5 明确: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 “ 哦 啊 ” (模仿黄冠大鹦鹉的鸣声)的叫声。 6 明确:鹦鹉的行为太像人的恶作剧了。 7 明确:将母亲织毛衣的线绕到柠檬树上,让人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对作者的母亲一往情深,它热烈地追求她: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古怪的姿势跳舞,无论她到哪儿去,它 都跟着;如果她不在,它一定像初来时找我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找她。为了到母亲跟前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将糖粉扇得涂满了七个老太太的脸。 8 明确:动物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它的行为像人;为了追求真理,有时可以委屈自己;人如果将自己融入动物的种群,会产生与家人一样的情感。 20狼 .把下列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现代词语: 惧:恐惧。 恐:恐怕。 径:径直。 去:离29 / 35 去。 蔽:遮蔽。 悟:领悟。 增:增加。 尻:屁股。 股:大腿。 诱:诱惑、引诱。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狼不敢前 ( 名词作动词:向前 ) 其一犬坐于前 (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 一狼洞其中 ( 名词作动词:打洞 ) 意将隧入 ( 名词作动词:钻洞 ) 又数刀毙之 ( 使动词:使 死、杀死 ) 亦毙之 ( 使动词:使 死、杀死 ) .解释下列的 “ 一词多义 ” 词: 顾:顾野有麦场 ( 看、看见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难道 ) 敌: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盖以诱敌 ( 敌人、对手 ) 意:意暇甚 ( 神情 ) 意将隧入 ( 企图 ) 前:狼不敢前 ( 向前、前进 ) 犬坐于前 ( 前面 ) 去:一狼径去 ( 走开、离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距离 ) 止:一狼得骨止 ( 停止、止步 ) 30 / 35 止露尻尾 ( 只、仅仅 ) 止增笑耳 ( 只是 ) 故:并驱如故 ( 原来、先前 ) 问其故 ( 缘故、原因 ) 其:恐前后受其敌 ( 指代两狼 ) 场主积薪其中 ( 指代麦场 ) 屠乃奔倚其下 ( 指代积薪 ) 一狼洞其中 ( 指代积薪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指代屠户 ) 屠自后断其股 ( 指代一狼 ) 之:久之 ( 助词,调节音 节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取消独立性 ) 复投之 亦毙之 ( 它,指代狼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助词,的 ) .找出描写屠夫动作的语句。 晚归 投以骨 复投之 顾野有麦场 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 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 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语句。 屠惧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 .找出描写狼的狡猾习性的语句。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 又31 / 35 至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 诱敌 ) .本文借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贪婪、凶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