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doc_第1页
“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doc_第2页
“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doc_第3页
“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doc_第4页
“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为提高基坑支护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基坑支护”的定义及“理論跟不上实践”的矛盾,对“实事求是”进行了专业解读,认为:“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的决策哲学,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表现为严谨踏实的教学态度、除伪存真的哲学素养及乐观坚韧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实事求是;基坑支护;实践教学;试验 :G642.41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8)01-0215-02 一、引言 1.基坑支护的定义。基坑支护是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介绍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实践性极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其中室内土工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是实践教学的主要部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对基坑支护(retainingandprotectingforfoundationexcavation)这样定义:“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措施”1。 2.基坑支护的矛盾。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设计时,一方面必须保证基坑施工安全,满足重要性系数;另一方面需要进行造价控制,杜绝过于保守造成的浪费。这是基坑支护的矛盾之一。 近些年国民经济形势大好,GDP稳定增长,城市建设亦同步进行,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大中城市解决地面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的主要途径,地铁、地下商场及海底隧道等地下设施的大力兴建,使得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增大,各种新型支护形式不断涌现等。但理论跟不上实践的矛盾却制约着支护工程的继续发展。这是基坑支护的矛盾之二。 建筑工程是仅次于矿山工程的第二高危行业,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全球约有17%的因工死亡事故发生在建筑业,每年约有6万人因工死亡,平均10分钟就有一例死亡事件发生。但是,为了与国际接轨,高层、超高层建筑仍层出不穷,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与高端技术的狂热追求不甚匹配。这是基坑支护的矛盾之三。 二、“实事求是”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的解读 “实事求是”,源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2。唐朝颜师古将其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中国自古视“实事求是”为传统美德,自春秋战国至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朝代都将“实事求是”贯穿于哲学思想。清代乾嘉学派更是将“实事求是”发展为治学的宗旨,推到了哲学的主导地位。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样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3。换言之,“实事”即指“实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求”即指“在实践运用中进行探索发现”,“是”即指“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所以,简明地解释“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实践中追求真理、探索发现真理和运用真理。 1.“实事求是”规范实践教学道德教育。“实事求是”要求基坑支护工作者端正态度、尊重事实,做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对于试验研究的结论,肯定应当肯定的内容,否定必须否定的内容。根据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对xx级32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结果4,仅有5/32(15.62%)的研究生能够真实、准确、及时地完成实验记录,达到优秀水平;11/32(34.38%)的研究生仅达到了合格水平。如前所述,基坑支护的成功应用优先于理论研究。因此,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现场测试中为获得详尽完整的实测数据,首先必须布置足够的测试元件,然后需要按照规程要求及时读数。烦琐的工作磨灭了测试者应有的耐心与耐性,致使拖延敷衍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与实践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基坑支护实践教学中,应以“实事求是”的标准时时要求测试者,包括教师与学生。 2.“实事求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专业教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辩证唯物主义转变为“具体的工作方法”,并将之贯彻到实践教学的活动中,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试验数据与试验结论之间的关系。以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为例,为研究支护结构在开挖卸载过程中的基坑侧移与构件内力,需要在土钉与锚杆的设定位置焊接钢筋应力计与锚头测力计,试验剖面较多,实测数据近百,受施工影响,有些数据出现波动或突变实属正常,数据分析时需要明辨是非,剔除无效数据,保留有效数据,并绘制关系曲线,分析发展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受工期限制,实际施工进程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存在一定差异,数据分析时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3.“实事求是”体现科研道路的曲折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两者相辅相成:不解放思想,难以做到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成为空谈。“解放思想”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敢于创新和探索;“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和彼此的相互联系出发,探求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仍以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为例。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阅读很有技巧,要会“选”、会“分”。“选”是从浩瀚的文献库中选择和论题相关的文献;“分”是对选择的文献进行归类,这对以后的重复阅读很有帮助。在学习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认清不足并加以改进,即“思想认识”。有了完整的试验方案和合理的理论方法,下一步工作就是操作和验证,即“实践”。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设计时未曾考虑的问题,这时需要进一步查找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实践”中可能发现自己最初的“思想认识”是错误的,会有“白干一场”的挫败感,不可否认,这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必须经历的过程。 三、“實事求是”对基坑支护实践教学的指导 毛泽东同志曾说: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犹如过河的“船或桥”,对于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不可或缺。所以,做好基坑支护实践教学工作一定需要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正确的工作方法来进行指导。 基坑支护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理论分析以成功的现场测试或室内试验的结论为基础。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前人已总结出很多成功的经验,后人以此为基础,经实践创新,可以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基坑支护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的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部分,提出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与敢于质疑的工作精神相结合的新思路,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认知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能提升实践能力,使其可以从试验中提炼数据用于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20-xx.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