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 李海霞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吉林长春130061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与分娩方式、产后1min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于xx年1月xx年12月间进行无痛分娩的孕产妇90例(试验组),与同期未采用镇痛而进行自然分娩的孕产妇9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无痛分娩镇痛效果较好,试验组剖宫产率(21例,23.3%)显著低于对照组(5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237.867.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91.4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同时具有降低剖宫产率及促进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的作用。 关键词无痛分娩;剖宫产率;活跃期 R714.2A1674-074(4)08(b)093-02 孕产妇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长期、剧烈的疼痛会使孕产妇感到烦躁、痛苦,继而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效益,从而对胎儿和分娩过程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更希望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痛苦。该研究以xx年1月xx年12月间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无痛分娩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同期未采用镇痛而进行自然分娩的孕产妇90例进行比较,证实无痛分娩具有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xx年1月xx年12月间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无痛分娩的孕产妇90例作为试验组,年龄2239岁,平均28.4岁,均为初产妇、头位、单胎、足月分娩;选择同期条件相仿、未采用镇痛而进行自然分娩的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试验组在宫口开大3cm时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选k向上置管34cm,穿刺后注入0.2%的罗哌卡因或0.25%的布比卡因。首剂量为812mL,试探剂量为5mL,5min后若无异常反应情况,则将剩余剂量注射完毕,并将平面控制在TI以下。在分娩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追加用药,至近开全即停药。试验组中顺产69例;改行剖宫产21例,其中因宫缩乏力者3例,因羊水III度污染者3例、因头盆不对称者6例,因持续性枕后位者9例。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性药物,当产妇的宫口开到3cm左右开始进入产程观察。分娩后按孕产妇主诉对疼痛进行分级1,并比较分娩方式、产后1minApgar评分情况、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等情况。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结果 2.1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 两组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分级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I级为无痛或略有不适,II级为可以忍受的轻度疼痛,III级为难以忍受的中度疼痛,IV级为不能忍受的中度疼痛,可见试验组镇痛效果要好于对照组。 2.2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情况及产程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剖宫产21例(23.3%),对照组剖宫产51例(56.7%),试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产妇后1minApgar评分情况、产后出血、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等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其中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无痛分娩以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痛苦,是国内外产科医生及麻醉医师共同关注的课题2。孕产妇在临产后由于害怕宫缩痛而要求行剖宫产,使得剖宫产率越来越高。而剖宫产与顺产相比,对母体伤害较大,且恢复慢。而无痛分娩法可以减少对母体的伤害,同时,有助于消除孕产妇临产时心理上对疼痛的恐惧,从而减少剖宫产率。针刺麻醉、氯胺酮静脉注射、宫旁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气体吸入、骶管阻滞等麻醉方法由于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且止痛效果不稳定,目前已经较少使用3。而连续性硬膜外阻滞因其较少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确切的镇痛效果、作用持续、可控性好等优点,在分娩镇痛中广泛应用。其中最常用的如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0.125%0.2%)或布比卡因(1.125%0.25%)辅以小剂量芬太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其对宫缩及产程无明显影响,该方向目前已被公认为无痛分娩的首选方法4。目前,分娩镇痛中开始应用硬膜外阻滞(CSEA),当孕产妇分娩时先以快速起效的脊麻镇痛,然后采用硬膜外导竹法维持镇痛,用小剂量、低浓度的局麻药根据孕产妇产程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处理5。该方法属于区域性镇痛,孕产妇可保持一定程度的安全活动,从而使产科护理和尿潴留相应减少。由于该方法具有运动阻滞较轻,用药量少,起效更快,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因此也称为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6。 常丽英等7人通过对30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的无痛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发现硬膜外分娩镇痛作用较好,可完全消除产痛,产妇早期就可以自主排尿及下床活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较配合;同时,有助于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第一产程时间。而通过该研究进一步证实,采用无痛分娩后,试验组剖宫产率(21例,23.3%)显著低于对照组(51例,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237.867.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91.4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徐博等5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对30例孕产妇开展无痛分娩,并选择同期未进行无痛分娩的孕产妇30例作为对照,发现无痛分娩对产后1min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二、三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而本研究也表明,试验组产后1min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二、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王霞等8人的研究结论相符,因此,该研究的结果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同时具有降低剖宫产率、促进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及减少分娩对母体伤害的作用,且对母婴相对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伶俐,王成刚,吕良勤,等.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xx,25(12):1849-1851. 2文伟名.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xx,21(5):195-196. 3潘峰.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xx,35(6):1205. 4朱芹娟.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400例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xx,7(3):118-119. 5徐博,詹玮玮,李媛媛,等.无痛分娩3O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xx(22):4718-47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