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听评课——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oc_第1页
同课异构+听评课——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oc_第2页
同课异构+听评课——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课异构+听评课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刘建国 走出去、请进来、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叙事研究、校本培训、专业阅读、同伴互助、师徒结对、专家引领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众多的经验中,我特别赞同的有三个:一是潍坊市教育局总结提出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因素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二是河北衡水中学张文茂校长提出的“七子工程”换脑子、指路子、选苗子、压担子、搭梯子、设台子、照镜子;三是河南永威中学的蔡林森校长常年坚持的赛课、同课异构的方式。他们为校长打开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扇窗。 这些方法行之有效,令人一看就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拿过来就能用,这往往是我们一线人员最喜欢的方式。反思自己多年的做法,我认为“同课异构+听评课”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的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同课异构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同科教师有了对比、有了感悟,进行了一次思维智慧的碰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然后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坐在一起进行研讨、评课,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这样的研讨方式往往更具实效性。我们认为,听、评课既是两个独立的活动,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而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后的教学延伸,无备而听,或者是只听不评,就不会实现听评课活动在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求凡听必评。 斯皮尔伯格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凡听必评,就要让教师认清评课是为了什么?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几个优化:即优化教师教育思想与理念、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优化作业设计、优化教学管理和优化教师教学基本功。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采取的评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即听即评,听完接着评;第二种方式是组内研讨,大家一起评;第三种是将听课感受写成文章进行品评,打印出来,让执教者仔细回味。 为了使评课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面向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寻找了一些扶手,提出了不同的评课要求。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提出了“1+1+1”的评课要求(听完课后,每次提一个优点、一个不足、一条建议);对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n+l+l”的评课要求(n个优点、一个不足、一条建议);对骨干教师则完全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五有四度”的评课要求(看看学生有没有五个“一”,即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次巧妙的生成、一次得意的发现、一次真实的感动、一次会心的微笑。关注四个“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这些扶手,促使教师实现了由不会评到会评,由会评到善于评的转变实现了由不敢评到主动评的转身,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 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同课异构和听、评课活动是常态教研活动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