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准备 实验目的 (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用 作图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原理,作用效果,作用效果,合力,等效法:使一个力 F的_和两个力 F1、F2 的 _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一 固定点,所以力 F就是力 F1 与 F2 的_,作出力 F的 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 F1 和 F2 的合力 F 的图示, 比较 F 和 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实验器材 方木板、弹簧测力计两个、白纸、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 个、图钉(若干)、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方木板,橡皮条,橡皮条,(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_上. (2)用图钉把_的一端固定在 A 点,_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弹簧测力计,读数 F1 和 F2,(3)用两个_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使_伸长到某一位置 O,如图 S3-1 所示,记录两个 弹簧测力计的_,用铅笔描下_的位置及此时两,_的方向.,O 点,细绳套,橡皮条,图 S3-1 (4) 只用一个_ 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同样的_,记下弹簧测力计的_. (5)改变两个力 F1 与 F2 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实验结论,位置 O,读数 F和细绳的方向,用_作图并量出两个分力的合力与用一个 测力计直接测出的合力,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改变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可以得到 同样的结论.,弹簧测力计,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分析,注意事项,(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 向,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_,的同一平面内.,平行,大,结点位置 O,(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适当_一些. (3)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_必须保持 不变,即保持作用效果相同. (4)实验中两细绳套要长一些. (5)画力的图示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些. (6)同一次实验中标度应该相同,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 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误差分析,(1)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 测力计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水平拉力的实 际分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要小,造成实验误差.,(2)结点 O 的位置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确,造,成作图误差.,(3)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太大,如大于 120,再重复做两 次实验,为保证结点 O 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变化范 围不大,因而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著,读数误差较大.,(4)作图比例不恰当、不准确等造成作图误差. (5)弹簧测力计内部因操作不当出现摩擦. (6)作力的图示及平行四边形时不够准确.,【基础检测】,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B,到某一确定的 O 点,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2.(多选)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条 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A.同一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 对弹簧测力计刻度线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 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 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 间的夹角应取 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答案:CD,. .,考点 1 实验操作考查 典例剖析,例 1:(2015年广东阳东一中、广雅中学联考)完成以下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1)如图 S3-2 甲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 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 O 的位置、两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F2 以及_.,(2)如图乙,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 拉到_,记下细绳套的方向 Oc,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F_.,(3)如图丙,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 F1、F2 的图示,请在图 丙中: 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 F 的图示. 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F2 的合力 F.,甲,丙,乙 图 S3-2,解析:(1)该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用两只弹簧测力 计拉橡皮条时,需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两细绳套的方 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 位置 O,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 4.0 N;(3)根据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画出力的图示.,答案:(1)两细绳套的方向 (2)O 点的位置 4.0 N (3)如图 S3-3 所示.,图 S3-3,【考点练透】,1.(2014 年江苏卷)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 S3-4 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 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 F1 和 F2 的方向分 别过 P1 和 P2 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 F3 的方向 过 P3 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 和 F3 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 F1 和 F2 的合力.,图 S3-4,(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 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 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 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S3-5 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 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 O 点,下端 N 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 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 N,在白纸上记录下 N 的轨迹.重复上述 过程,再次记录下 N 的轨迹.,图 S3-5,图 S3-6,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 S3-6 所示.过 O 点作一条直线与 轨迹交于 a、b 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 a 和 b 时所 受拉力 Fa、Fb 的大小关系为: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_,(填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 2 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 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由平衡条件易得橡皮筋的拉力 F,,可见 相同时橡皮筋拉,解析:(1)根据图中所给标度作出力 F1 和 F2 的图示,以 F1 和 F2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对角线,量出其长度,可得 F1 和 F2 的合力大小 F合4.70 N.,(2)分析端点 N 受力,设橡皮筋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mg,cos ,力相同.,(3)题图 3 中 ab 表示两次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的长度之差,易 知 A 错误、B 正确.由图中的两轨迹间的距离变化可知,越大,时长度差越大,结合 F,mg cos ,知对应的拉力越大,故 D 正确.,因同样拉力下橡皮筋第 2 次长度较长,故同样长度下橡皮筋第 2 次所受拉力较小,C 错误. (4)从能在记录纸上完成实验的角度考虑有:橡皮筋不宜过 长,O 点位置应靠近木板边缘,所选标度不能过小或过大等; 从能测出拉力及减小相对误差角度考虑有:拉力不宜过大或过 小,两力之间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等;从能保证两次测量中力 的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来考虑有:选用新的、弹性好的橡皮筋 或换用弹性好的轻弹簧等.,答案:(1)如图 D10 所示(F合4.64.9 均正确) (2)FaFb (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轻弹簧.),图 D10,2.(2015 年湖南长沙模拟)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 S3-7 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 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 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甲,乙,图 S3-7,(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 (2)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记录下 O 点的位置,读出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 个力 F的图示. F.比较 F和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 和 _. 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和_.,答案:(1)F,(2)C,E C 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E 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考点 2 实验数据处理 重点归纳,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 沿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 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 和 F2 的图示,并 以 F1 和 F2 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 O 点画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 F的方向作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3.比较 F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典例剖析 例 2:(2015 年山东卷)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 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 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 直方向.,甲,乙,图 S3-8,如图 S3-8 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 上,另一端用圆珠笔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 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 O1、O2,记录弹簧秤的 示数 F,测量并记录 O1、O2 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 l).每次 将弹簧秤示数改变 0.50 N,测出所对应的 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 示:,找出中 F2.50 N 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 F OO.,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 乙所示.用两圆珠笔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 钩的下端到达 O 点,将两笔笔尖的位置标记为 A、B,橡皮筋 OA 段的拉力记为 FOA,OB 段的拉力记为 F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图 S3-9 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 F-l 图,线,根据图线求得 l0_cm.,图 S3-9,(2) 测得 OA 6.00 cm ,OB 7.60 cm ,则 FOA 的大小为,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 S3-10 中作出 FOA 和 FOB 的合力,F的图示.,图 S3-10,(4)通过比较 F与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作出 F-l 图象,如图 S3-11 甲所示,求得直线的 截距即为 l0,可得 l010.0 cm. 甲 乙 图 S3-11 (2)可计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F x,2.5 0.05,N/m50 N/m,若 OA6.00 cm,OB7.60 cm,则橡皮筋的弹力为 Fkx50(6.007.6010.00)102 N1.80 N 则此时 FOAF1.80 N. (3)FOBFOA1.80 N,两力的合力 F如图乙所示. (4)通过比较 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10.0(9.810.1 均正确),(2)1.80(1.701.90 均正,确),(3)如图乙所示. (4)FOO,备考策略:实验数据的处理在实验中占重要的地位,也是 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逐差法、探 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中的图象法,以及本实验的作图法, 都是要掌握的内容.,【考点练透】 3.小明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 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只弹簧测 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甲,乙,图 S3-12 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 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C.将一根大约 30 cm 长的细线从可悬挂水杯的环中穿过, 再将细线两端拴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 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在白纸上 记下细线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 S3-12 甲所示 D. 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 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 合力 F (1)在步骤 C 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 (2)在步骤 D 中,合力 F_N. (3)若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F近似在竖直方向,,答案:(1)3.00 (2)5.8(5.66.0) 且数值与 F 近似相等,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一个弹簧测力计.,(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图 S3-13 中画出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_N/m.,图 S3-13,(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 S3-14 所示, 其读数为_N; 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 为 2.50 N,请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合.,图 S3-14 (3)由(2)画出的图得到 F合_N.,甲,乙,图 S3-15,(4)某次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如图 S3-15 所示, 其中_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 F是用一 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的图示).,(5)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的实验 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 _(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案:(1)如图 D11 所示. 55(2 内均可) (2)2.10(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 内均可) 如图 D12 所示. (3)3.4(0.2 内均可) (4)甲 (5)FC 读数比真实值偏小;确定力的方向不准、作图不 准.,图 D11,图 D12,考点 3 拓展创新实验 重点归纳 探究高考创新命题视角 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 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等 特点. 视角 1 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 视角 2 实验器材的改进,(1)橡皮筋,弹簧秤,三个相同的橡皮筋,可将三个橡皮筋系于一点,互成角度 地将它们拉长,记下各自的拉力方向,伸长后的长度,并测出 原长,根据伸长量确定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再结合力的图示 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2)使用力的传感器用力传感器确定各力的大小,同时 确定细绳中拉力的方向,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 定则.,(3)钩码,弹簧秤,典例剖析 例 3:(2014 年河北石家庄二模)某同学找到一条遵循胡克 定律的橡皮筋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实验:,甲,乙,图 S3-16 (1)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细线相连,测出橡皮筋的原 长.,(2)将橡皮筋一端用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 M 点,在橡皮筋 的中点 O 再用细线系一重物,重物自然下垂,如图 S3-16 甲所 示.,(3)将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 N 点,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填正确答案字母). A.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必须相同,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 Oa 和图乙中橡皮筋 Oa、Ob 的长度 C.M、N 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D.要记录图甲中 O 点的位置及过 O 点的竖直方向,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 O 的位置、过结点 O 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 Oa、Ob 的方向,解析:由于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故可以用 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管理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威海市重点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化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凤山第一中学2025年高二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 新疆旅居人员管理办法
- 机械外协加工管理办法
- 人脸3D建模与渲染-洞察及研究
- 北京隔离薪资管理办法
- 2025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真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试题(试卷代号11332)
- 重庆商墅市场研究
- GB/T 33855-2017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
- GB 8109-2005推车式灭火器
- 支架植入知情同意书模板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
- 茶文化讲座优选ppt资料
- 水不同温度的热焓值
-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可编辑)
- 国航特殊餐食代码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