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薄9号茶饮品研制 李文峰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 摘要:为了建立完善的薄荷茶研究体系,以优质新鲜薄荷头为试验材料,测试在不同条件下薄荷茶饮品的生产状况。结果表明:烘箱温度为40左右,用时40h,效果最好,品质优良,同时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随着温度的升高,品质的优良状况呈抛物线的走向。年均鲜薄荷头产量为76664.7kg/hm2,干重为13117.8kg/hm2。每次收割时,鲜货一般为6000.06750.0kg/hm2,干货率为18.0%21.0%。在6、7月份鲜货达15000.0kg/hm2左右,显著提高;干货率为15.0%17.0%,明显下降。密闭不见光时干的薄荷头可以保存9个月以上。 关键词:阜薄9号;薄荷茶;烘培;晾晒 :TS275.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asb14100091 基金项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作物脱毒快繁技术应用与示范”(皖农财xx103号文件);安徽省外专局“草莓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Gxx400048)。 作者简介:李文峰,男,1978年出生,安徽阜阳人,农艺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及遗传育种。通信地址:236065阜阳市欧阳修路567号阜阳市农业科学院,TelE-mail:852600918qq.。 :xx-10-22;修回日期:xx-12-01。 0引言 薄荷(Menthacanadaensis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薄荷茶的治疗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冬季热饮全身温暖舒服,夏季冷饮消暑提神。薄荷茶作用良多,在洗发时使用,可消除头屑,令头发清爽舒适,留下天然香气;用来漱口,可令口气清新,还可消除牙肉浮肿的疼痛;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可预防口臭1-2。薄荷茶还可缓解紧张情绪、提神解郁、止咳、舒缓感冒头痛、消除胃胀气或消化不良,并促进新陈代谢,解酒醒酒3。 目前,茶饮品的研究较为完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重要,生产工艺也不断改善,各种风味的茶叶和茶饮料陆续上市,但是主要集中在茶叶和花茶方面4-6。针对薄荷的研究,仍然以提取物作为食品、药品添加剂形式的研究偏多7-9,而薄荷头制作茶饮品的研究尚有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印度薄荷油市场的侵入,国内薄荷油的生产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打开薄荷生产受限制的枷锁,中国薄荷种植主产区的太和县摸索出新的生产模式,即采收薄荷头,晾晒加工后,制成薄荷茶10-11。这样既节省了熬油的人力物力,又创造了更高的经济价值。这种生产模式总体反响良好,逐渐得到农户的认可。但是由于农民的生产加工模式粗放,中间环节提升的空间很大,高效、精密的加工过程急需进行研究。笔者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优质新鲜薄荷头为材料,测试在不同条件下薄荷茶饮品的生产状况,旨在探索薄荷茶饮品生产的最优条件,为建立完善的薄荷茶研究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的选取 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期间,平均每1个月左右收割1茬。室外晾晒时,选择晴朗、日均温度较高的天气进行收割晾晒。采用室内恒温晾制和烘箱烘焙时,除去下雨天,均可收割。当薄荷植株高度在2540cm范围内时,用镰刀割取10cm左右薄荷头,同时将收割好的薄荷头进行及时的处理。所有的薄荷茶制作过程中薄荷头都未经清水冲洗。 1.2烘箱烘培 在每个面积为100m2的小区内,随机选取3个点,用天平分别称量100g薄荷头。将称量好的薄荷头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托盘内,置入烘箱。将烘箱的温度分别设为16、26、42和6012。适时观察记录,当薄荷头完全干时取出,记录所用时间,并称量干重和黒叶总质量。 1.3恒温培养室晾制 在每个面积为100m2的小区内,随机选取3个点,用天平分别称量100g薄荷头。将称量好的薄荷头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托盘内,置入恒温室。将恒温室温度设置为26,光照情况设为12h白天,12h黑夜。适时观察记录,当薄荷头完全干时取出,记录所用时间,并称量干重和黒叶总质量。 1.4室外晾晒 选择4月10日、5月8日和6月4日3个时间点,割取10cm左右的薄荷头,收割面积为1m2,每次试验分别设置3个重复。在露天通风通光的水泥地上铺1层塑料薄膜,将薄荷头放置上面晾晒,阴天下雨时收到房间内。称量晾晒前后薄荷头的质量,以及干制品的黑叶的质量,并记录晾晒所用的时间。 1.5玻璃温室晾晒 在每个面积为100m2的小区内,随机选取3个点,用天平分别称量100g薄荷头。将称量好的薄荷头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托盘内,置入玻璃温室易于采光的位置晾晒。玻璃温室晾晒温度和光照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逢阴天下雨时,不移动试验材料的位置。适时观察记录,当薄荷头完全干时取出,记录所用时间,并称量干重和黒叶总质量。 1.6年均割头次数 在薄荷植株高度在2540cm范围内时,用镰刀割取10cm左右薄荷头。累计割头的次数,并计算每公顷年均鲜草量和干货量。 1.7存放条件试验 为了检测制作好的干薄荷头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放一定时间后色泽和气味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密闭不见光、密闭见光、不密闭不见光和不密闭见光,每个处理3次重复。 2结果与分析 2.1烘箱烘培结果 在16、26、42和60烘培时薄荷头干货率几乎相同,但是烘培时间和黑叶率差别很大。由表1可见,烘箱温度为42用时40h,黑叶率最小,为0;而60条件下,20min后,黑叶率为100.0%,即叶片全部变灰褐色。由此可见,42时处理40h,效果最为理想,符合烘培目标(见表1)。 2.2恒温培养室晾制结果 在恒温室中26,光照情况为12h白天,12h黑夜条件下,薄荷头晾制的干货率为18.3%,叶片黑叶率达6.0%(见表2)。 2.3室外晾晒结果 在3个不同时间段中随着时间的延后,阴雨天数依次递减,白天和夜晚的温度依次升高,晾晒的天数、干货率和黑叶率也随之依次递减。在第3个时间段,薄荷头的鲜重突然增加至前2个时间段鲜重的3倍多,高达1980.0g(见表3)。 2.4玻璃温室晾晒结果 在透光不通风的玻璃温室试验中,白天和夜晚平均温度分别为28和17,晾晒用时约90h。薄荷头的干货率为18.0%,黑叶率在6.0%左右。 2.5年均割头次数 年均鲜薄荷头产量为76664.7kg/hm2,干重为13117.8kg/hm2。每次收割时,鲜货一般为6000.06750.0kg/hm2,干货率为18.0%21.1%。在6、7月份鲜货达15000.0kg/hm2左右,显著提高;干货率为15.0%17.0%,明显下降(见表4)。 2.6保质期条件 制作好的干薄荷头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放一定时间后,其色泽和气味产生一定的变化。密闭不见光时可以较好保存9个月以上,效果也最好,不密闭见光效果最差,3个月以后就变成次品(见表5)。 3讨论 在处理薄荷头的几种方法中,在烘箱中40左右,用时40h时,效果最好,品质优良,同时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温度低于18时耗时很长,品质受影响较大;26左右时耗时稍长,品质受到一定影响,有3.0%10.0%的黑叶率;60左右时,20min后,叶片全部变黑褐色。可以看出,品质的优良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形。温度过低时,由于时间跨度加大,耗时长,会产生部分的褐变。温度过高时,时间虽然大大缩短,但是薄荷叶片中的叶绿素和酶类发生变化,导致叶片发生迅速的褐变13-16。 1年中薄荷头可以收割7次左右,一般每次收获鲜货6000.06750.0kg/hm2,但是在6、7月份可到达15000.0kg/hm2左右,鲜货产量显著提高。在干货率方面,一般都在18.0%21.0%,但是在6、7月份左右干货率明显下降,为15.0%17.0%。笔者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为在6、7月份时阳光、温度和水分非常适合薄荷的生长,由于生长的较快,因此叶片中含有的水分较高,从而导致干物质比例下降,干货率也随之下降17-19。 在密闭不见光、密闭见光、不密闭不见光和不密闭见光4种条件下,密闭不见光时制作好的干薄荷头可以较好的保存9个月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密闭的环境能够减缓香味向外界逸散,影响气味的浓度;而光线可以分解叶绿素,使叶片颜色变为褐色,影响品质和色泽20-22。 4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烘箱温度在40左右,用时40h,烘焙的薄荷头效果最好,品质优良,同时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这与茶叶的制作温度标准类似23-26。试验中其他条件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温度在18、26、60左右时,产生的干制品的品质均受到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品质的优良状况呈抛物线的走向,这说明薄荷头的烘培晾晒温度至关重要,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阜薄9年均鲜薄荷头产量为76664.7kg/hm2,干重为13117.8kg/hm2,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薄荷茶饮品的研制给农民带来新的致富机会,今后需加大这方面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同保存条件对薄荷茶的影响较大,具体的生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试验。 参考文献 1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湖南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xx(5):136-141. 2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xx,17(1):161-163,174. 3梁呈元,李维林,张涵庆,等.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xx,22(3):9-12. 4丁勇,徐奕鼎,王烨军,等.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26(9):110-114. 5游小妹,陈常颂.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J.茶叶科学技术,xx(4):54-55. 6张燕忠,张凌云,王登良.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J.茶叶,xx,34(2):75-77. 7韦静峰,文兆明“.满园春”生物系列肥在有机茶园上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xx,23(8):250-255. 8王玉芳,熊善柏,赵思明.正交试验法优化新型米茶制作工艺J.食品科学,xx(20):357-360. 9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94-99. 10鄢东海,罗显扬,魏杰,等.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及绿茶品质J.中国农学通报,xx,26(3):81-85. 11韦静峰,陈春芬.广西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23(5):184-187. 12杨净云.烤茶用具、烘烤温度与时间对佤族烤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6):232-236. 13林金科,陈钦宾,王晓霞,等.增湿晒青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xx,27(7):409-413. 14谢荣.武夷岩茶的干燥方式及其优缺点J.福建茶叶,xx,32(1):31-33. 15董迹芬.绿茶干燥过程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xx:17-21. 16赵先明.芽茶制作过程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xx,50(6):1196-1200. 17覃秀菊,罗晓梅,成官文,等.两种生物叶面肥在新品种茶园中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22(9):268-271. 18窦宏涛,张连杰,邢文艳,等.椒样薄荷氮、磷用量及密度高产优质回归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25(15):83-87. 19孙志栋,张松强,陈惠云,等.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改良大棚葡萄土壤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26(4):178-181. 20陈继伟,梁名志,王立渡,等.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xx,27(4):339-344. 21夏丽飞,梁名志,王丽,等.勐海晒青茶品质化学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早期教育试题及答案
- 房屋租赁终止合同协议书
- 舞台机械、灯光、音响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年人工智能导论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下半年贵州铜仁市印江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41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芜湖市繁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龙岩市中医院辐射防护专项考核
- 大兴安岭人民医院儿童采血技术规范化考核
- 舟山市人民医院内镜操作技能考核
- 绥化市中医院护理质量文化建设考核
-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课件
-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管理方案幻灯片
-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
- 吉林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GB/T 17727-2024船用法兰非金属垫片
- 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世界卫生组织-2020409
- YY-T 1936-2024 定制式固定义齿
- DL∕T 411-2018 电力大屏幕显示系统通 用技术条件
- 【新教材】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 1-4+期中共5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