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 .pptx_第1页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 .pptx_第2页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 .pptx_第3页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 .pptx_第4页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 .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妹岛和世简介,妹岛和世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的大学院,获硕士学位,然后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14年后,即1987年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1988年随着作品千叶县胜浦的周末住宅“栈桥 i”的建成,妹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接着在1990年又建成了“栈桥 ii”;1991年建成了她的最著名作品“熊本市再春馆制药女子寮”;1996年与西治立尉合作了新作国际情报科学艺术工作室。1997年又再次与西治立尉合作了熊野古道美术馆。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种设计竞赛,1988年鹿岛赏住宅杯竞赛入选;1989年获东京都建筑士会住宅建筑特别奖、吉冈奖(新建筑特集、新人奖), bl国际工业设计竞赛二等奖;1990年在日法文化会馆的设计竞赛中获优秀奖;1992年 gid竞赛二等奖、商环境设计竞赛二等奖、 jia新人奖(日本建筑士会);1994年第一次日本文化艺术助成金奖、94商环境设计奖、94建筑奖。,美国 b.bongab所著日本新建筑一书中列举的日本建筑师中只有两名女性,其中之一就是妹岛和世(另一名是长谷川逸子)。凭着她的努力和才干,她的事务所依靠连续获奖所得的工程维持并发展着,至今已有十年。 妹岛和世对每个作品都很认真,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智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每年差不多只做一个工程,用她的话说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正是这种求稳、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日本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到现在。这一点也许对今天中国的建筑设计者来说是值得借鉴的。,妹岛和世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是从小通过电视和录相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建筑师,有着特有的与前人决不相同的空间认识。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她认为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而异。这恐怕就是她所追求的以空间构成的趣味为中心的创造空间设计原则吧。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西泽立卫简介,西泽立卫(1966年 - ),日本建筑师, 横滨国立大学准教授。建筑师西泽大良是其长兄。 1966年 出生于神奈川县。 1988年 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1990年 横滨国立大学研究所工学研究科计划建设学专业硕士课程修毕。 1995年 与妹岛和世共同成立sanaa。 1997年 成立西泽立卫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5年 与妹岛和世一同获得肖克奖(视觉艺术部门)。 2010年 与妹岛和世一同获得普利茨克奖。,主要作品 周末住宅 (群马县碓冰郡专用住宅1997-1998) paper show (东京都港区spiral garden展览会会场布置1999会期结束) 镰仓住宅 (神奈川县镰仓市专用住宅1999-2001) love planet展会场布置 (冈山县冈山市展览会会场布置2003会期结束) 直岛地中美术馆办公室 (香川县香川郡直岛办公室,画廊2004) 船桥公寓 (千叶县船桥市集合住宅2002-2004) 森山邸 (东京都专用住宅+集合住宅2002-2005) house a (大阪府专用住宅2007) 十和田市现代美术馆 (青森县十和田市美术馆2008,sanaa主要作品,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金泽21世纪美术馆是妹岛和世和她的伙伴西泽立卫(sanaa)在2004年共同完成的项目。自从sanaa中选这个项目,它就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其建筑模型已经多次参加日本和海外国际性展览,最后这个设计获得了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最佳方案奖,把妹岛和世推上了顶峰。,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让室外风景自然融入室内,有着强烈的开放感觉,建筑体的存在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四周的植物和清新的空气和室内陈列的艺术品浑然一体。漫步其中,不知内外。,美术馆是一个非常低矮的圆形建筑,像一个飞碟悬浮在金泽市的中心绿化地带。,它的内部结构以一个偏心圆为中心,周围游移着19个正方体的展示厅,这些立方体的箱子都有一定的比例。看似随意的立方体箱子,而实际上有着严格的规范。,。,美术馆没有正门,所有的面都可以被认为是正面。圆形美术馆的外壁,是连续的玻璃幕墙,这种极限表皮取消正面的手法,是建筑的全新样式。,它从本质上解构了我们概念中的美术馆建筑,为了强调超级扁平和超薄的视觉效果,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把在功能上承重;而在视觉上成为障碍的柱子打散,将柱子变成森林。,传统美术馆空间在妹岛手下被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秩序的解构。由于建筑的采光和透明设计,室内空间被柔和自然光所包围。设计者为了不让巨大的圆形空间中部发暗,特别设计了四个“光庭”,在美术馆建筑中心部分的围墙也完全采用玻璃幕墙。,如果俯视美术馆,可以看到用水和植物当做素材制作的艺术作品。在选择美术品时考虑到环境美术品对分围的创造,这种室内和室外景观的连续性,使得建筑和景观产生共鸣,从而留下记忆。,美术馆在金泽市内的中心部,它兼有两种功能,既拥有美术馆的展示功能之外还是市民交流的场所。建筑家把它设计成像一个公园那样可以自由通过的建筑,所以在东西南北方向设计了四个进出口。谁都可以轻松接近他,是一座真正为了市民的美术馆。,我们注意到,他不像通常美术馆有正面、后面和侧面的区分,圆形的外观模糊了这些区分,而圆形同时又有一种向心性,人们可以围绕着这个圆形的外围做各种户外创作活动,从而形成一个交流场,这种方式是让我们回到最为原始的交流场所所具有的形态,原始社会的公社先民聚会、活动、交流的场所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和在一个圆形广场展开。,美术馆外观呈圆形,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视觉上,圆形是一个可以自由接近的形。,“我不是为了使用透明而透明,”妹岛和世解释金泽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像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场合,并不只有展览作用,更多的时候,这些地方是人接触城市的平台,所以在我眼里,如何温和地和城市融为一体,如何用一种亲切感吸引公众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使用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的原因。”,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07 ),在纽约的bowery street,初来乍到的人们会容易遇见一堆白色积木块七个长方体组合成一幢七层楼高的建筑,在一整片低矮晦暗的建筑群中格外显眼。 这便是sanaa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白色立方体组合的概念直接源自项目招标时的要求: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当代艺术馆,它必须跳出这个狭促的街区,给人们一个舒适自由的参观空间。,总共7层楼的这幢建筑形如不同偏向的盒子叠加而成,裹着一层亮白的外衣,通过银色镀铝的金属网格,能够看到城市街景的窗户和天窗点缀其间。光亮的最大程度运用和极简的美学再次出现,他们用不同盒子代表不同功能区域,并通过这些盒子的移位来让建筑的内部更加通融和开放,并引入光线。,妹岛和世不仅在一片狭小的区域插下了一幢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在建筑内部她放弃用墙壁和立柱间隔各个展厅,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平台。不同高度的台阶连接着各个平台,人们就像水一样在高低不平的河床上流动。在霓虹绚烂的夜晚,点点灯光从博物馆的墙隙中散落出来,宛若天空中忽明忽灭的星光,散发着东方浓浓的禅味。,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这次的设计希望能让内部的空间穿透到外部。在仔细的考虑到让所有的作品和展览活动都能在新的博物馆举行,因此采用简洁、从里到外完全没有任何柱子的full floor设计,这样开放式的空间设计让策展人能更自由灵活的运用空间展示。,7层的大楼将被铝制网丝所包围,铝网经过光线照射而产生的折射,让整栋大楼像是不停微微闪烁发亮一样。,“打破土地面积的局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妹岛和西泽立卫说,“我们试图在这无序的街区提供一个有序而宽敞的空间。于是长方体组合的方案就应运而生了。”整个画廊都尽量采用了自然光,透过落地窗你可以看见纽约街道的角角落落,表达了一种“外面是纽约,里面是世界”的涵义。,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习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2004年12月,sanaa在劳力士学习中心国际指名竞赛中的方案获胜,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家:让努维尔(法国)、赫尔佐格和德穆龙(瑞士)、oma库哈斯(荷兰)、扎哈哈迪德(英国)等。 劳力士学习中心已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开放。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部分,这座学习中心将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它将sanaa以往曾经尝试过的“流动”和“轻盈”立体化了。,学习中心地面只有一层,地下有一层,波浪形的盒子外观将安静的学习区域与山脉和斜坡连接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教室隔离开来。这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两个外层之间是11个预应力拱形结构。小一些的外层由4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30-40米长,大一些的外层由7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55米至90米长。这些拱形结构以70个地下预应力线缆拉撑。底部光滑的木和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这座建筑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形成最小的弯曲压力。,独特的结构造就了奇特的外形,所有的结构都很灵活。即便弯曲的玻璃立面都是单独切割的,可以根据自然和结构的运动独立进行移动。,这个中心如同一个悬空的丘陵,利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方位走进这个空的场所,你可以走上丘陵自习功课,也可以在有斜面的空间里听音乐,从餐厅可以远眺湖泊,这是一个巨大的混合的空间,它在地理的高度上呈现着中性,既不是平地,也不是高山,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丘陵。,由于尺寸极为精确而让建筑看起来相当圆滑流畅,为了产生这种流畅感,sanna必须与工程团队紧密合作,例如地板的曲线设计,最后制做出一千四百种混凝土模板,营造出完美的一气呵成的流动线条。,建筑的地面采用混凝土结构,屋顶是钢材和木材,并让地面和屋顶保持平行线条。,劳力士学习中心是一个高能源效益的建筑物,它的低能量消费令人垂涎。,“不知为何我们想到了公园一个人们可以交流的空间。”妹岛和世说。这座建筑物俯瞰时呈长方形,但从平视角度,这座流畅、宽敞的建筑给人以更为有机的感觉。在建筑内部,波浪形起伏的缓坡地面形成了峰、谷与高地,在代替台阶与楼梯的同时,还起到了分割不同工作区域的无墙式分界。,“人类活动不像在火车里一样只能是线形,而是以一种更有机的弧线形方式,”西泽立卫这样解释设计,“借助直线,我们只能创造交叉路,但借助弧线,我们能创造出更多样化的互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的附属建筑既是博物馆的玻璃收藏品展览空间,也是制造玻璃场所。展馆体量单一,位于绿色的庭院中,视线可以穿透透明玻璃墙,游客会体验到展馆周围的美丽的植物。,这个全新的博物馆像一个透明的玻璃大帐篷。这样的建筑设计,是为了纪念托莱多辉煌的玻璃制造工业,该城是美国玻璃工业制造的核心。,展馆内的每一个空间都被透明玻璃围合,玻璃之间的空气层起到了展览空间和室外之间隔热的作用。,展馆的平面来自于根据功能设定的直线网格。在房间的连接处使用了弯曲的玻璃。围合房间的玻璃是连续的曲线,角落也是圆弧线。游客流线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泡状曲线。,整个设计让人联想到美国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的“天堂玻璃屋”,而他当时的设计理念也正是“让建筑和环境相协调”。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和“天堂玻璃屋”一样,都是平稳落地的建筑,没有在底部作任何文章,而顶部也都是薄薄一层,似乎仅仅起到框定建筑室内空间的作用一般。房顶设计得如此轻薄,不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所有暖气、管道和通风设置都被埋在地下,或者掩藏在博物馆以外的附近建筑物里。,设计师为了让这座玻璃房子可以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并没有将它设计得很高。站在远处看,古老的橡树树冠甚至挡住了博物馆的正面,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这座具有强烈现代感的建筑。,从踏入博物馆大门开始,如果往左右方向看,透明的隔层可以依稀看到每个展厅的布置。有几个展厅的窗上挂着薄纱窗帘,更多的展厅就大方地让人一览无余,也让阳光可以尽情地照射进来。博物馆外层和展厅外层的双层玻璃让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了律动感。,博物馆内部的展厅,是一个个玻璃的“圆形房子”,这些展厅的外层也是玻璃做的,和整个博物馆的大外围互相映射着光亮。,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 (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6),2006年兴建完成的关税同盟设计与管理学院,位在德国鲁尔第十二矿区内,是由日本建筑双人组妹岛和世及西泽立卫(sanna)设计的,约5000平方米。,浅灰色的混凝土立方体,四面墙上有百来个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窗,对应着矿厂既有深褐色系的几何体块工业建筑。妹岛和西泽以此简单的形体表达对原有建筑的尊重,并透过巧妙的开窗将厂区的景物引入其中,让新旧建筑交融、对话,更使矿厂昔日的精神脉络得以延续。混凝土具有封闭、厚重和坚硬的特性,而由妹岛和西泽所打造出来的却是一个穿透、轻快、温润的混凝土构造物,其关键就在于那134个将自然光线、景物引入,让室内照明、活动透出的迷人窗孔。,最上层是一个顶上有三个大开孔的露天屋顶花园,其他楼层为开放式平面,容许使用者按照需求布置平面。一楼是入口大厅、演讲厅、展览厅和咖啡厅;二楼是工作室;三楼是图书馆和研究讨论教室;四楼是由玻璃牆自由分隔成大小不同的空间,做为办公或其他用途使用,并置入了多个天井,让光线由五楼的屋顶花园撒下。,建筑高度34公尺,长宽为3535公尺,内部空间被分割为五个高度各不相同的楼层。,设计与管理学院的落成,不仅为第十二矿区增添了新时代的创意,也使得埃森在由重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上又迈进了一步。,妹岛和西泽的作品皆有其独特的精神面相,设计与管理学院也不例外。偌大的空间仅见两根细长的支柱,相关的管线、配件以及其他科技物件全都隐藏在墙面或楼板内,仅剩下数个大小窗洞框住了一幅又一幅动人的画作,整个空间呈现出如诗作般的纯净特质。,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dior大楼外观由一块平坦而明净的灰白色特规玻璃制成,非常简练而优雅。据说在设计的时候,妹岛和西泽是迪奥设计的带褶女装中获得灵感的,她在高透明层压玻璃内侧创新地装上裙褶一样的丙烯板。为了将丙烯板弯曲成希望的裙褶形状,又能够让人透过丙烯板看到店内的情况,她反复摸索,最终确定先在丙烯板上刷上条纹,再在玻璃和丙烯板之间装上光纤照明设备进行打光。,日本长野的o-博物馆(1999),栈桥i,这是一个周末住宅,建在郊外海边的高地上,二层,外立面的金属波形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空间设计,妹岛将住宅内吃饭、休息、睡觉这些原本连续的人类日常活动通过完整的建筑空间串联起来,而不 是像传统住宅中分隔成客厅、餐厅、 卧室等把生活过程割裂的房间,并 形成了一座开放的栈桥。她说,在 这个项目中,我更关注人们的活动, 我希望不再按照这种将人们的活动 分解的方法进行设计。于是,整个 建筑的围合感减弱,空间的特点由 人们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决定。她 把栈桥的概念加以放大,上升为建 筑主题。这个创意使“栈桥i,ii”于 1988年获得东京建筑师学会颁发的住 宅建筑特别奖和新建筑吉冈奖。,荷兰阿尔梅勒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形式的不确定性 功能的不确定性 方法的不确定性,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他们很多建筑采用了玻璃和半透明的玻璃作为外在围护结构,但是它们不是完全透明的玻璃,或者有意识地在玻璃的光学效果作一番研究和改进。即使用实体的墙面作为围护结构,他们也尽量减薄墙体的厚度,提高墙体的明度和亮度,尽力降低墙体的笨重(确定)感和敦厚感。有时在墙体上随意开设洞口,也是营造轻盈感的有效措施。在建筑室内多采用密柱,以尽量减少柱子的直径,以获取建筑上的轻盈感。同时也尽量压薄楼板和屋顶的厚度,来降低楼板和屋顶的自重,而来从形式上减少笨拙感。上述的方法可以确保获取写实上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室内的饰面材料尽量要用反光或透光的材料。,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写意上的“不确定性”感,他们把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几乎推到了极致。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室内,阳光透过半透明玻璃弥漫在室内,光线被钝化而变得柔和。浅色或白色或朦胧透明的或反光等材料,不断钝化光线,同时透过或反射柔和光线,经过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的光线在室内轻盈地来回传递(反射),最终使得室内形成一个朦胧、纯净和半透明的“光的海洋”。不是晶莹、不是剔透,而是朦胧、氤氲和柔和,纯净得近乎禅一样的空间。我们眼前只有柔和的光线,物体消失了。,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他们对建筑的日常活动的分析,同时对这些活动进行一种新的归纳和分析,并且与业主取得思想上的沟通,结合业主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经历,综合设计师对日常生活的分析或人性的理解,定格于业主所喜欢某些生活经历片段作为构思的源泉。以这样构思作为设计中主题,从而排斥其它的一些传统的功能分析,并且把这种构思作为基础,放大或者是同构繁殖,真正把设计做到了业主的内心深处。建筑师把业主中的特殊的偏好或者欲望,进行放大,变成在建筑中的一种普遍性的东西,这是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功能“不确定性”的精髓。,妹岛说:“我所经历的是设计过程本身和在寻找过程中无数的可能性,对我来说,设计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的过程。”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