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衡阳八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竞赛试题(有答案)_第1页
2016年衡阳八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竞赛试题(有答案)_第2页
2016年衡阳八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竞赛试题(有答案)_第3页
2016年衡阳八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竞赛试题(有答案)_第4页
2016年衡阳八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竞赛试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1 2016年衡阳八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竞赛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山课 件 m 衡阳市八中 XX 级高一(下)单科竞赛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时量 :150 分钟 一、基础运用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荸荠 (b)令嫒 (yun)朱拓 (t)一语成谶 (chn) B芫荽 (yn)舍侄 (sh)桌帏 (wi)遇人不淑 (sh) c莴苣 (j)拙荆 (zhu)吞噬 (sh)纨绔子弟 (k) D苋菜 (xin)娈童 (lun)新正 (zhng)唯唯诺诺 (ru) 2、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最少的一组是 A对奕亲合力声名雀起山青水秀 B荣赝百页窗皇天厚土耳根清静 c亲睐哈蜜瓜滥芋充数一张一驰 D渲泄敞蓬车饮鸠止渴牙牙学语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2 / 31 昧中。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淀废寝忘食 B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 地坛书市 ” 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 “ 北京书市 ”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 ,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 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 _。 _,_, _, _。 3 / 31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 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B c D 6、以下诗歌最可能描写的是() 把你的的影子剪下来 风干撒上盐 腌起来 等老了以后 下酒吃 A、友情 B、爱情 c、牛肉干 D、咸鱼干 7、下面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选项中的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 A.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D.追求时髦,风尚互 异。 8、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4 / 31 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9、阅读下文,选出与本文作者 见解最相符的选项: 人的意识像一座冰山,表面看得到的部分只有一点点,下面是庞大的潜意识,安静地累积并成长。当我们从事创意工程时,像是从冰山的顶端钻洞下去探测并采取那下面的一切,重要的是下面的组成成分是什么,以及自己钻洞探索的技术如何。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 A.年龄越长,越适合从事创意工程 B.创作应破除冰冷虚伪,展现热情 c.扩充内在的储存,有助于启发创意 D.潜心钻研知识,是艺术创作的起点 10.写作常使用 “ 借事说理 ” 的技巧,以提高道理的可信度。下列文中所述 “ 市集人潮聚散 ” 的事例, 最适合用来5 / 31 证明哪一选项的道理? 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史记 孟尝君列传 A.谚曰: “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此非空言也 B.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D.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1_14。 (19 分)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正月七日,有诏免 朝,越三日,复传免。时亮以新政不宜遽怠,上疏切谏。寻以左给事中副检讨许国使朝鲜。故事,王北面听诏,使者西面。时亮争之,乃南面宣诏。还,进户科给事中,因列上辽东事宜。已,请慎起居,罢游宴,日御便殿省章奏,召大臣裁决。报闻。兴都庄地八千三百顷,中官夺民田,复增八百顷,立三十六庄。帝从抚按奏,属有司征租,还兼并者于民。中官张尧为请,又许之。时亮极谏,不纳。 穆宗每临朝,拱默未尝发一言。及石州陷,有请帝诘问大臣6 / 31 者。越二日,讲罢,帝果问石州破状。中官王本辄从旁诟诸臣欺蔽。帝愠,目慑之,本犹刺刺语。帝不悦而罢。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十月初,诏停日讲。时亮率同列言天未冱寒,不宜遽辍。俄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从祀文庙,章下所司 明年冬复疏言: “ 天下可忧在民穷,能为民纾忧者,知府而已。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教行望峻,则召为祭酒或入翰林,以示风励。 ” 下部议,卒不行。 三年擢太仆少卿。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时亮及陈瓒、张槚已擢京卿,皆被斥。时亮坐不谨,落职。 万历十二年,用 丘橓、余懋学等荐,起南京大理丞。寻请以水利、义仓、生养、赋役、清狱、弭盗、善俗七条课守令,岁终报部院及科,计吏时以修废定殿最。历刑部左、右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 列传 卷一百零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慎重 /其选治行卓越 /即擢京卿 /若巡抚则人自激 /劝督学者 /天下名教所系 /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B宜慎重其选 /治行卓越 /即擢京卿若巡抚 /则人自激劝 /督学者 /天下名教所系 /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7 / 31 c宜 慎重其选 /治行卓越即擢 /京卿若巡抚 /则人自激 /劝督学者 /天下名教所系 /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D宜慎重 /其选治行 /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 /则人自激劝 /督学者 /天下名教 /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 “ 进士 ” 。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我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 有司 ” 。 c文庙,又被称为文宣王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政治家周文王的祠庙建筑。 D不谨,不 敬慎,不小心。是古代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元年正月初七,明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当时,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直言极谏。 B晋升为户科给事中后,魏时亮奏请穆宗谨慎起居,停止游玩宴乐,每天要亲临便殿审理奏章,召集大臣进行裁决。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 c魏时亮不畏权贵,敢于进谏。曾经以大不敬的罪名弹劾8 / 31 中官王本。后来皇帝下诏停止每天的讲授,魏时亮又率领同僚上奏称天气还没有寒冻 ,不应该停止讲授。 D万历十二年,因丘木舜、余懋学等人的推荐,曾得罪高拱而被免官的魏时亮重新被起用。他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历任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最后死于任上。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 ( 2)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5-16 小题。( 11 分)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 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9 / 31 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 刘长卿(约 726约 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 742 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 此诗作于诗 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 栖迟:居留。 15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分) 16两首诗第二句中 “ 楚客 ” 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小题。( 25 分) 走火崔立 老霍是在临下班前接到那个陌生电话的,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天的天气般冷峻,那个声音冷冷地说了句,是老霍吗?晚上朝西公园,见个面吧。 听那声音,似乎是很熟悉的一个人,老霍脑子里迅速转了几转,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那人是谁? 老朋友 了,还不记得吗?那个声音寒意逼人。 老狼?老霍顿时就跳出一个人影来,在 18 年前,是作为警方卧底的老霍,亲手把老狼送进了监狱,老霍还记得老狼被关进监狱那一刻说的话,我一定会出来找你的! 那一天,终于来了。 18 年前,正是老霍意气风发的年纪,骨子里洋溢着除暴安10 / 31 良的气息,在那次卧底行动中,老霍击伤了意图顽抗的老狼。 老狼听老霍半天没动静,冷笑着说,怎么样?是不是怕了,不敢来了? 老霍忽然也笑了,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呵呵笑着,说,有什么不敢,对了,你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老狼却没心思和老霍磨,说,少废话! 记住,如果有胆量的话,就一个人来。 好!没问题,那我们不见不散了。老霍微笑着挂了电话。 老霍去公园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公园里隐约而见的只是那一盏盏稍显暗淡的灯。 在公园的一角,老霍看到了一个席地而坐的男人,地上还摆了许多的酒瓶。老霍走了过去。在朦胧的灯光下,老霍看了男人一眼,这个男人,和 18 年前的老狼天差地别,脸上,明显有了老态。看那面容,看那眼神,也更冷峻了,充满了沧桑。 老狼朝老霍瞅了一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 老霍一手接过,想了想,说,这些年在里面还好吗?老狼没说话,只是仰头喝了一口酒,转 头看向老霍说,你觉得呢?你要不要试试在里面呆个 18 年? 老霍摇了摇头,说,出来了,有什么打算? 老狼没接过老霍的话,自顾自地说,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么好的一个朋友,居然会朝我开枪,而且一下子就把我送了进11 / 31 去。 老霍苦笑着说,我们是朋友,但我更是卧底,我不能忘了我的使命啊 老狼听着老霍的话,忍不住就一阵冷笑,说,你说得那么冠冕堂皇,那现在我出来了,你是不是该为我做些什么呢? 老霍猛地喝了口酒,说,你说吧,我能做的一定尽全力去做,我可以给你钱,给你找工作,给你 老狼忽然摇了摇头,然后双眼凛然地看 向老霍,冷冷地说,我想要你的命,你能给吗? 老霍愣了愣,还想说什么时,老狼忽然快速举拳挥向老霍,情急之下老霍刚想躲开老狼时,发觉腰间似乎被动了一下,然后,随手带的那把枪已经到了老狼手上。 老狼举着枪,已经对准了老霍。 可这时候的老霍,居然笑了。 老霍说,老狼,你放心,我的命可以交给你,但我希望你能听我讲完一个故事后,再杀我,行吗? 老狼冷冷地看了老霍一眼,说,好吧,你说。 一个小孩,从小就特别崇拜那些持枪的警察,威武,勇敢。于是他就悄悄地有了一个愿望,想当一名警察,除暴安良。孩子很努力,有一天, 孩子考上了警校。孩子甚至在警校学习时,还想着,一枪一个把罪犯一个个都打死。可孩子警校还没毕业,却被挑选做一名卧底,潜入一支犯罪团伙。虽然12 / 31 不能直面做警察,但能和罪犯直接正面对峙,也是挺精彩的。可在犯罪团伙里,孩子居然交上了一个朋友,一个叫老狼的好朋友。他们一直处得很好,甚至自诩为生死之交。可孩子从没忘过自己的使命。孩子在潜入犯罪团伙五年后,警方在确定团伙罪证后,实施了抓捕行动。可面对负隅顽抗的老狼时,孩子始终摁不下手中的枪。眼看着其他警察马上要赶到了,孩子咬了咬牙,还是扣响了扳机。还好孩子的枪法奇准,子弹打中 的是老狼心脏旁的位置,老狼逃得一命 老霍说着,忽然抬起了手指,说,如果我当年,只要枪再移动一点点,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站在我面前了。 老霍边说边朝老狼做了个持枪摁动扳机的姿势。 虽然老霍的手上并没有枪,可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 1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 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天的天气般冷峻 ”“ 那个声音寒意逼人 ” ,文章开篇反复强调声音的 “ 冷 ”“ 寒 ” ,其目的是突出来者身份的特殊以及老霍接到电话的恐惧。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 现人物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 老狼朝老霍瞅了一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 ” 这个细节暗示了两人之前并非简单的警察与罪犯的敌对关系。 13 / 31 c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文中老霍和老狼的“ 笑 ” 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老狼的阴冷刻毒,也凸显了主人公老霍的美好形象。 D小说以情节取胜,老霍和老狼的恩怨故事在一回回的交锋中层层推进,层层剥笋,逐渐明朗,具有感染读者的艺术魅力。 E小说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节奏缓慢,以抒情的笔调讲述老霍和老狼之间的人性温情与情理纠葛。 18这篇小说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请结合文本说说 它们的作用。( 6 分) 19小说在刻画老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20小说最后一段 “ 虽然老霍的手上并没有枪,可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 ” 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21.仿写:根据提供的短诗 (小草 ),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字数可略有增减 )( 5 分) 例:小草 仿: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14 / 31 什么是顽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B 2、 D 3、 A 4、 D。 A 项结构混乱, “ 依旧热情不减 ” 前面省略主语,前句的主语 “ 地坛书市 ” 不能作该句主语,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在 “ 依旧 ” 前加 “ 北京市民 ” ; B 多重否定造成语意15 / 31 混淆,应将 “ 不再 ” 改为 “ 再次 ” ; c 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前面 “ 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 一面,后面 “ 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 ” 两面,搭配不当,在 “ 能 ” 后面加 “ 否 ” 。 5 【答案】 B。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 “ 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 “ 为什么要插上柳条? ” 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 因,而且还要接住 “ 柳条 ” 这一话题。显然, 和 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 又将话题转移到 “ 生命力 ” 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 了,然后 又抛出了一个疑问: “ 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 ,原因自然是 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 。 6、 B 解析:原诗是台湾女诗人夏宇的诗甜蜜的复仇,这首甜蜜的复仇是对一生概括,过去的一个人,穿过四季,走过风尘仆仆的岁月,加一点盐,封存起来,腌制起来,如果来不及,那就等到老的时候,再回想,慢慢的忆起,下酒。 7、 答案: A 8、 答案: c 16 / 31 9、 c 10.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1_14。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正月七日,有诏免朝,越三日,复传免。时亮以新政不宜遽怠,上疏切谏。寻以左给事中副检讨许国使朝鲜。故事,王北面听诏,使者西面。时亮争之,乃南面宣诏。还,进户科给事中,因列上辽东事宜。已,请慎起居,罢游宴,日御便殿省章奏,召大臣裁决。报闻。兴都庄地八千三百顷,中官夺民田,复增八百顷,立三十六庄。帝从抚按奏,属有司征租, 还兼并者于民。中官张尧为请,又许之。时亮极谏,不纳。 穆宗每临朝,拱默未尝发一言。及石州陷,有请帝诘问大臣者。越二日,讲罢,帝果问石州破状。中官王本辄从旁诟诸臣欺蔽。帝愠,目慑之,本犹刺刺语。帝不悦而罢。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十月初,诏停日讲。时亮率同列言天未冱寒,不宜遽辍。俄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从祀文庙,章下所司 明年17 / 31 冬复疏言: “ 天下可忧在民穷,能为民纾忧者,知府而已。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教行望峻,则召为祭酒或入翰林,以示风励。 ” 下部议,卒不行。 三年擢太仆少卿。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时亮及陈瓒、张槚已擢京卿,皆被斥。时亮坐不谨,落职。 万历十二年,用丘橓、余懋学等荐,起南京大理丞。寻请以水利、义仓、生养、赋役、清狱、弭盗、善俗七条课守令,岁终报部院及科,计吏时以修废定殿最。历刑部左、右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 列传 卷一百零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慎重 /其选治行卓越 /即擢京卿 /若巡抚则人自激 /劝督学者 /天下名教所系 /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B宜慎重其选 /治行卓越 /即擢京卿若巡抚 /则人自激劝 /督学者 /天下名教所系 /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c宜慎重其选 /治行卓越即擢 /京卿若巡抚 /则人自激 /劝督学者 /天下名教所系 /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D宜慎重 /其选治行 /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 /则人自激劝 /督学者 /天下名教 /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 /毋限以时 /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8 / 31 () 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 “ 进士 ” 。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我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 有司 ” 。 c文庙,又被称为文宣王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政治家周文王的祠庙建筑。 D不谨,不敬慎,不小心。是古代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元年正月初七,明穆宗下诏免去朝见, 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当时,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直言极谏。 B晋升为户科给事中后,魏时亮奏请穆宗谨慎起居,停止游玩宴乐,每天要亲临便殿审理奏章,召集大臣进行裁决。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 c魏时亮不畏权贵,敢于进谏。曾经以大不敬的罪名弹劾中官王本。后来皇帝下诏停止每天的讲授,魏时亮又率领同僚上奏称天气还没有寒冻,不应该停止讲授。 D万历十二年,因丘木舜、余懋学等人的推荐,曾得罪高拱而被免官的魏时亮重新被起用。他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历任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最后死于任上。 19 / 31 13把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 ( 2)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 【答案】 11 B 12 c 13 B 14( 1)魏时亮弹劾王本没有做臣民的礼节,这是大不敬的罪行,并列举数落了他的几件不法的事。奏疏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士人议论(这件事)都认为他是壮士。( 2)起初,徐阶、高拱互相攻击(或构陷),魏时亮与朝廷大臣对高拱进行攻击,使他离职。不久,高拱再次入阁,考核言官,排斥异 己。 试 题 分 析 : 重 点 词 语 : “ 数其 ” 的 “ 数 ”“ 不行 ”“ 壮 ”“ 相构 ”“ 去 ”“ 已而 ” 。 【参考译文】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 1559)中进士。授职为中书舍人,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 1567)正月初七,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20 / 31 直言劝谏。不久,朝廷派遣魏时亮用左给事中的身份给检讨许国充当副职,出使朝鲜。按照旧例,王侯面朝北方听从诏令,使者面向西方宣诏。魏时亮对此进行争辩,于是使者面向南宣布诏令。回到朝廷后,他晋升为户科给事 中,趁机向穆宗奏陈辽东的情况。不久,他奏请穆宗谨慎起居,停止游玩宴乐的活动,每天亲临便殿审理奏章,召集大臣进行裁决。皇帝答复知道了。兴都有八千三百顷庄田,宦官强夺民田,又增加了八百顷,建立了三十六个庄园。穆宗依照抚按大吏的奏疏,吩咐有关部门官员征收租税,将兼并的田地归还给百姓。宦官张尧为此请求穆宗,穆宗又同意他们兼并如旧。魏时亮极力劝谏,穆宗不接受他的意见。 穆宗每次亲临朝廷处理政事,(魏时亮)默然拱手,不曾讲过一句话。等到石州陷落,有人奏请皇帝追究大臣的罪责。过了两天,朝讲结束,皇上果然责问石州被攻陷的 情况。宦官王本就在旁边指责诸位大臣欺瞒、蒙蔽皇上。皇上生气了,用目光威胁他,王本还在不断地数说。皇帝很不高兴地罢了朝。魏时亮弹劾王本没有做臣民的礼节,这是大不敬的罪行,并列举了他的几件不法的事情。奏疏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士人议论(这件事)都认为他是壮士。十月初,穆宗下诏停止每天的讲授。魏时亮率领同僚上奏称天气还没有寒冻,不应该停止讲授。不久,奏请将薛瑄、陈献章、王守仁奉入文庙祭祀,奏章下发到各主管部门。 第二年冬天他又上奏说:21 / 31 “ 天下值得忧虑的事情在于百姓贫穷,能替百姓排除忧虑的人是知府。应该慎重挑选他们,治 政业绩卓越的人就升任京卿或巡抚,那么人就会自我激励。督学是关系到全国人伦理教育的人,应当挑选学问、德行俱佳的人,不对他做时间限制。德行和声望都高峻的人,就招来担任祭酒或者进入翰林院,以便显示鼓励劝勉。 ” 奏章下发给部里讨论,最后没有施行。 隆庆三年( 1569),他升任太仆少卿。起初,徐阶、高拱互相攻击,魏时亮与朝廷大臣对高拱进行攻击,使他离职。不久,高拱再次入阁,考核言官,排斥异己;魏时亮和陈瓒、张槚已经升任京卿,他们都遭贬职。魏时亮被指责办事不敬谨,被免去官职。 万历十二年( 1584),因为丘木舜、余懋 学等人的推荐,他被起用做南京大理寺丞。不久他请求根据水利、义仓、生养、赋役、清狱、清除盗贼、善导民俗等七件事考察郡守、县令,年终报告给部院和各曹科,计算为官的时间,依照修行与旷废的情况确定考核等级的高低。他历任刑部左、右侍郎,担任过南京刑部尚书。过了一年死于任上。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5-16 小题。( 11 分)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22 / 31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 刘长卿(约 726约 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 742 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 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 栖迟:居留。 15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 分) 16两首诗第二句中 “ 楚客 ” 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15 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天边相连。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牵挂思念友人。第二首诗颔联 “ 秋草 ”“ 寒林 ”“ 人去 ”“ 日斜 ”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诗人还要去 “ 独寻 ” 贾谊旧宅,23 / 31 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 “ 寓情于景 ”1 分,简要分析 2 分。) 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 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 2 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16 第一首诗中 “ 楚客 ” 指诗人(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 “ 楚客 ” 指贾谊。( 2 分) 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 “ 古今怜 ” 表明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 2 分)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 “ 三年谪宦 ”只落得 “ 万古 ” 留悲, “ 悲 ” 字不仅切合贾谊一生,也暗寓诗人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 “ 有道 ” 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恩遇,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 “ 怜君 ” , “ 君 ” 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 “ 何事到天涯 ” ,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小题。( 25 分) 走火崔立 24 / 31 老霍是在临下班前接到那个陌生电话的,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天的天气般冷峻,那个声音冷冷地说了句,是老霍吗?晚上朝西公园, 见个面吧。 听那声音,似乎是很熟悉的一个人,老霍脑子里迅速转了几转,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那人是谁? 老朋友了,还不记得吗?那个声音寒意逼人。 老狼?老霍顿时就跳出一个人影来,在 18 年前,是作为警方卧底的老霍,亲手把老狼送进了监狱,老霍还记得老狼被关进监狱那一刻说的话,我一定会出来找你的! 那一天,终于来了。 18 年前,正是老霍意气风发的年纪,骨子里洋溢着除暴安良的气息,在那次卧底行动中,老霍击伤了意图顽抗的老狼。 老狼听老霍半天没动静,冷笑着说,怎么样?是不是怕了,不敢来了? 老霍忽然也笑了, 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呵呵笑着,说,有什么不敢,对了,你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老狼却没心思和老霍磨,说,少废话!记住,如果有胆量的话,就一个人来。 好!没问题,那我们不见不散了。老霍微笑着挂了电话。 老霍去公园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公园里隐约而见的只是那一盏盏稍显暗淡的灯。 在公园的一角,老霍看到了一个席地而坐的男人,地上还摆25 / 31 了许多的酒瓶。老霍走了过去。在朦胧的灯光下,老霍看了男人一眼,这个男人,和 18 年前的老狼天差地别,脸上,明显有了老态。看那面容,看那眼神,也更冷峻了,充满了沧桑。 老狼朝老霍瞅了一 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 老霍一手接过,想了想,说,这些年在里面还好吗?老狼没说话,只是仰头喝了一口酒,转头看向老霍说,你觉得呢?你要不要试试在里面呆个 18 年? 老霍摇了摇头,说,出来了,有什么打算? 老狼没接过老霍的话,自顾自地说,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么好的一个朋友,居然会朝我开枪,而且一下子就把我送了进去。 老霍苦笑着说,我们是朋友,但我更是卧底,我不能忘了我的使命啊 老狼听着老霍的话,忍不住就一阵冷笑,说,你说得那么冠冕堂皇,那现在我出来了,你是不是该为我做些什么呢? 老霍猛地喝了口酒 ,说,你说吧,我能做的一定尽全力去做,我可以给你钱,给你找工作,给你 老狼忽然摇了摇头,然后双眼凛然地看向老霍,冷冷地说,我想要你的命,你能给吗? 老霍愣了愣,还想说什么时,老狼忽然快速举拳挥向老霍,情急之下老霍刚想躲开老狼时,发觉腰间似乎被动了一下,26 / 31 然后,随手带的那把枪已经到了老狼手上。 老狼举着枪,已经对准了老霍。 可这时候的老霍,居然笑了。 老霍说,老狼,你放心,我的命可以交给你,但我希望你能听我讲完一个故事后,再杀我,行吗? 老狼冷冷地看了老霍一眼,说,好吧,你说。 一个小孩,从小 就特别崇拜那些持枪的警察,威武,勇敢。于是他就悄悄地有了一个愿望,想当一名警察,除暴安良。孩子很努力,有一天,孩子考上了警校。孩子甚至在警校学习时,还想着,一枪一个把罪犯一个个都打死。可孩子警校还没毕业,却被挑选做一名卧底,潜入一支犯罪团伙。虽然不能直面做警察,但能和罪犯直接正面对峙,也是挺精彩的。可在犯罪团伙里,孩子居然交上了一个朋友,一个叫老狼的好朋友。他们一直处得很好,甚至自诩为生死之交。可孩子从没忘过自己的使命。孩子在潜入犯罪团伙五年后,警方在确定团伙罪证后,实施了抓捕行动。可面对负隅顽抗的老狼时, 孩子始终摁不下手中的枪。眼看着其他警察马上要赶到了,孩子咬了咬牙,还是扣响了扳机。还好孩子的枪法奇准,子弹打中的是老狼心脏旁的位置,老狼逃得一命 老霍说着,忽然抬起了手指,说,如果我当年,只要枪再移动一点点,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站在我面前了。 老霍边说边朝老狼做了个持枪摁动扳机的姿势。 27 / 31 虽然老霍的手上并没有枪,可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 (选自 XX 年第 3 期北京文学) 1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 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 天的天气般冷峻 ”“ 那个 声 音 寒 意 逼 人 ” , 文 章 开 篇 反 复 强 调 声 音 的“ 冷 ”“ 寒 ” ,其目的是突出来者身份的特殊以及老霍接到电话的恐惧。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 老狼朝老霍瞅了一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 ” 这个细节暗示了两人之前并非简单的警察与罪犯的敌对关系。 c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文中老霍和老狼的“ 笑 ” 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老狼的阴冷刻毒,也凸显了主人公老霍的美好形象。 D小说以情节取胜,老霍和老狼的恩怨故事在一回回的交锋中层层推进,层层剥笋,逐渐明朗,具有感染读者的艺术魅力。 E小说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节奏缓慢,以抒情的笔调讲述老霍和老狼之间的人性温情与情理纠葛。 18这篇小说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请结合文本说说它们的作用。( 6 分) 28 / 31 19小说在刻画老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20小说最后一段 “ 虽然老霍的手上并没有枪,可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 ” 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答案】 17( 5 分)答 D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A 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 A 项 “ 其目的是突出来者身份的特殊以及老霍接到电话的恐惧 ” 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