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有答案)_第1页
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有答案)_第2页
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有答案)_第3页
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有答案)_第4页
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 山课件 m XX-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提示: 不要超出每题划出的答题范围,否则扫描时会被切出去。 把字写好。 一、现代文阅读(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了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 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地深刻而普遍地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其中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 礼 ” 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使人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往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 “ 生生而条理 ” 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2 / 26 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 大柱石。 “ 礼 ” 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 乐 ” 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 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 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 “ 不隔 ” 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3 / 26 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 “ 礼 ” 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 “ 礼之本 ”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 “ 音乐的灵魂 ” 。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 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 “ 悲剧精神 ” ,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 【注】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4 / 26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 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 礼 ” 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 “ 兴于诗 ” 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 “ 不隔 ” 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5 / 26 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 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 悲剧精神 ” 。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 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9 题。( 20 分)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6 / 26 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 “ 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 时,嗣昌、起潜 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 “ 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 决策议战,然事多 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 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 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 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 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7 / 26 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 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 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射,娴将略娴:熟习 B.逐贼危崖危:高峻 c.督天下援兵督:督促 D.次顺义次:驻扎 .填入下列句子 “” 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然事多 嗣昌、起潜挠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 伏其上 背负二十四矢 死 A. 因 且 乃 B. 为 而 以 c. 因 而 以 D. 为 且 乃 .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乱之世 /未尝乏才 /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 /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 /若是者 /人实为之 /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 /未尝乏才 /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 /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 /若是者 /人实为之要之 /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 /未尝乏才 /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或掣其肘 /而驱之必死 /若是者 /人实为之 /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 /未尝乏才 /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或掣其肘 /而8 / 26 驱之必死 /若是者 /人实为之要之 /亦天意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士就像现代的作家写文章的,即文人。此外,还有武士、辩士、谋士等,而武士指一些学武的人,谋士就像现代的律师,辨士为别人出谋划策就像古代的军师。 B.尚方剑,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 c.中国古时把一天 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一般指早上 7 点到 9 点,未时指下午 1 点到 3 点。 D.“ 驿 ” 此处指 “ 驿站 ” ,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 ,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9 / 26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3 分)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4分) ( 3)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 11 题。( 11 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10.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 析其作用。( 5 分) 11.诗中第四句 “ 日光穿竹翠玲珑 ” ,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 “ 日光穿竹翠朦胧 ” 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 6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13 题。( 11 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10 / 26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2.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5 分)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 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 ( 1)岳阳楼记中与 “ 进亦忧,退亦忧 ” 相照应的句子是:“ ,。 ” ( 2)周敦颐爱莲说中被人们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而 又 洁 身 自 好 的 名 句 是 : “_ ,_。 ”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 ( 4)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 ( 5)鱼我所欲也中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中的 “ 是心 ” 指: “ ,。 ” 四、课内文言基础题( 16 分,每题 2 分) 11 / 26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纥以奇兵缭贼背。缭:绕到 B.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耽:沉溺 c.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当:应当 D.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委:丢弃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以酒食茶彩,丈夫遗之布裤,妇人裙衫。丈夫:男子 B.帝壮之,为流涕。壮:意动,认为豪壮 c.孙华、白玄度等果竞来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具:全部 D.后丁母忧,居丧骨立。丁:遭遇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侵渔:掠夺 B.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条:分条整理 c.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相属:相连接 D.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 容:容许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济:成功 B.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属:正赶上 c.仲 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召:征召 D.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羡:盈余 12 / 26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天成初,薨于洛阳私第。 裴度曰 “ 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 ” 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 A. 和 项 B. 和 项 c. 和 项 D. 和 项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宰相曰: “ 河内人其涂炭乎? ” 其:语气词,表推测,大概 B.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 为:因 为 c.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且:将要 D.梁祖建号,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以:任用 21.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民之来者抚绥之,无重刑,无租税。 B.共得丁夫闲弓矢、枪剑者二万余人。 c.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D.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B.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贼守忠等军清渠左。 c.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 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 D.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 13 / 26 五、语言文字运用( 16 分,每题 2 分) 2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家长和考生也关心复旦自主招生将有何变化。对此,学校负责人说出大快人心的消息,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自主招生将限定规模,未来 “ 千分考 ” 将不再举行。 B.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 “ 经典 ” ,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牢不可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c.国家体操队的几位小将在世界 锦标赛上表现出色,被誉为中国体操的明日黄花。 D.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一大批华裔教师将这段话奉为圭臬。 2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已经是 73 岁高龄了。这是别人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他以共产党员的历史担当和坚定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人们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是格格不入,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c.我们都是国家培育了多年的热血青年,一定要努力学习文14 / 26 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一旦被祖国挑选为飞行员,就要肝胆相照,报效国家。 D.“ 五一 ” 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迎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消费者慷慨解囊。 2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西方国家常常按捺不住冲动,在中国和中国领导人面前扮演教师爷的角色,这种好为人师往往源自傲慢因而碰壁。西方国家或许应该识相地放下身段。 B.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腐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 c.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D.村中的鼓楼曾两度被大火烧毁,自 1982 年重建后已然老态龙钟。而这里,早已不再是侗族村民唱歌、对歌的所在。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B.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 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15 / 26 c.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年 2 月 12 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在博客中说,造假是藏不住的,无论是数量上的还是质量上的,早晚会集中暴露出来,现在暴露出来的仅是冰山一角。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 B.美国官员虽然对安倍的右翼行径公开表示 “ 失望 ” ,但他们认为安倍的行为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朝核危机。 c.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D.“ 快的 ” 打车和 “ 嘀嘀 ” 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 10 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万企帮万村 ” 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 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帮助 1 万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16 / 26 B.以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论语,是否影响其学术含量,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 c.这是一届规模空前的国际艺术盛会, 96 个参展国家的数量打破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纪录, 688 件参展作品,其整体艺术水平也比往届有所加大。 D.生态文明是全面、科学、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 2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孔子认为,伦理道德 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人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有伦理道德的约束与影响。孔子曾经说过 “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 ,就是说,。 A.伦理道德以仁为核心,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它。 B.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它要求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c.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 D.仁在人类的精神文明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人 类区别于其17 / 26 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3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最好是什么都没有。 庄子重视平衡、均匀、正常、自然,警惕过分、过度、极端、刻意,达到了绝对化的程度。 那么从个人来说,无喜无悲最好,无功无过最佳,无得无失正好。 他认为任何失常、任何过度、任何迁移即变味变质,都是灾难,用到人身上是伤身,用到时序上是伤时伤季伤寒暖。 这个说法有一定效用,又有些空虚,令 人赞之叹之。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出坏人、盗贼固然可悲,出圣人、道德家也绝非吉兆。 A.B. c.D. 六、作文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一枚果实孕育了三粒种子。果子成熟了,外壳开裂,它们要寻找各自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第一粒种子选18 / 26 择了高崖的缝隙,它顽强地发芽生根成长,最终长成一棵树,咬定青山,独立崖壁,令人惊叹感奋,诗人把它写成励志诗篇。第二粒种子选择了平原沃野的大路边,它同样发芽生根成长,终 于长成一棵树,撑开了一片巨大的绿阴,为过往的行人搭起了一个天然的帐篷。第三粒种子随随便便地选择了一户人家的墙缝,它同样发芽生根成长,终于把这户人家的墙撑开了一条裂缝,后来裂缝越来越大,墙体变形、倾斜,最终墙倒了,树也倒了,还伤了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 A.“ 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 ” 不能得出 “ 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 ” 的结论。原文说 “ 艺术文学 ” 是 “ 教育的主要工具 、门径和方法 ” ,不是“ 教育内容 ” 。原文还说 “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 ” ,所以 “ 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 表述错误。 B.“ 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 说法过于武断,原文只是说 “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 ,诗书礼乐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再者, “ 礼 作用于群体 ”“ 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 ” 也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 “ 礼 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 ” 产生作用,19 / 26 “ 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 。 D.强加因果, “ 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 并不是 “ 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 柱石,成为 兴于诗 得以实现的基础 ” 的原因。】 【原文中说 “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层的意义和美 ” ,并不意味着 “ 礼乐 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 ” 故 D 表述不当。】 【 B.“ 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 属无中生有。 c.“ 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 悲剧精神 ” 不对,原文只是说 “ 悲剧精神 ”“ 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 ,它 “ 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 ,并不是完全没有。 D.“ 西洋艺术 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于文无据。】 .c【督:督 率,掌管,统率】 .B【 处选 “ 为 ” ,表被动,意为 “ 被 ” , “ 然而事情多为杨嗣昌、高起潜所阻挠(破坏) ” 。 句用 “ 而 ” ,表因果,意为 “ 所以 ” , “ 杨陆凯害怕敌众伤残他的尸体因而伏在上面 ” 。 句选 “ 以 ” ,表修饰。】 .A【文中虚词 “ 矣 ” 后面要断开,排除、两项。 “ 要之 ” 是 “ 总而言之 ” 的意思,据文意, “ 人实为之要之 ” 不通,排除。】 20 / 26 .A【应为 “ 辨士就像现代的律师差不多,谋士为别人出谋划策就像古代的军师。 ” .【 “ 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 应为 “ 上疏救援,没有成功。 ” 】 9.()象昇身穿麻 衣,脚穿草鞋,誓师到京城郊区。 ( “ 麻衣 ”“ 草履 ” 名词用作动词, “ 身穿麻衣 ” , “ 脚穿草鞋 ” ; “ 及 ” , “ 到 ” 的意思。各一分。) ()卢象昇指挥士兵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从早晨直到午后,炮弹用尽,箭也都用了。( “ 麾 ” ,指挥。 “ 疾 ”有 “ 强、猛烈 ” 义,结合语境,翻译为 “ 奋力 ” 。 “ 迄 ” ,到; “ 穷 ”“ 完 ” 各一分。) ( 3)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 由是 ” 应为 “ 因此 ” ; “ 惜 ” ,为动用法,为 惋惜。 “ 多 ” 称赞。各一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卢象昇是宜兴人。卢象昇虽然是个读书 人,但是他擅长射击,娴熟于用兵谋略。(崇祯)六年,贼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区,占据着西山,卢象昇攻打他们使他们退出占领区。贼子逃跑回到西山,包围了冷水村,卢象昇策划埋伏狠狠地重创了贼人。卢象昇每次上阵地(参加战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和贼人搏斗,贼人的刀都碰到马鞍都不在意,没有了马就徒步作战。把贼人追逼到高峻的悬崖边21 / 26 (的时候),一个贼子从山顶射箭射中了卢象昇的额头,卢象昇却提着战刀作战更加迅猛。贼人惊骇逃走,互相警告说:卢廉使(官职名,指象昇)谁遇到谁就会杀死,不可以进攻他。 (十年)九月, 清兵驻扎在牛兰这个地方。皇帝召唤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进入营地护卫。皇帝赏赐卢象昇尚方宝剑,监督指挥国内增援的部队。卢象昇穿着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明决心。在那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清兵停战、讲和。卢象昇听说这件事之后,情绪激昂(用脚跺地)地感叹说:“ 我蒙受国恩,(不知如何报答),遗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国灭(概率极小又偏偏发生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的事情),我宁愿断头死去啊! ” 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卢象昇上书请求分配兵力,于是选择了宣、大、山西三帅属于卢象昇指挥,关、宁诸路则归属高起潜。卢象昇表面上监督指挥国内军队,但实际上可以指挥的不到两万人。卢象昇的军队驻扎在顺义。 清兵从三条路分别向南方进军 卢象昇率领着战败剩馀的军队,住在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军到贾庄。高起潜掌握关、宁的军队在鸡泽这个地方,鸡泽距离贾庄有五十里路程,卢象昇派遣杨廷麟前往高起潜处请求支援,高起潜没有答应请求。卢象昇的军队在到达蒿水桥的时候遭遇清22 / 26 军。卢象昇带领中军,虎大威带领左军,杨国柱带领右军,于是作战。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包围了卢象昇军队三圈 。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卢象昇奋力投身作战,后面随从的骑兵都和他一起上前作战,卢象昇搏杀了几十个敌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伤害,才倒地(死去)。杨陆凯担心敌众毁坏卢象昇的尸体,所以趴在卢象昇的身上(掩护),杨陆凯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卢象昇整个军队全都覆灭了。 侯弘文是一个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将自己的家产分发,招募滇军追随卢象昇讨伐贼人。侯弘文率领着招募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将侯弘文以侵扰驿站的罪名上报给皇帝。卢象昇上 书解救侯弘文,但没有成功,侯弘文最后被放逐至边地、军台戍守。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 (笔者)评价说:危险动乱的时代,不是没有贤能人士。只是经常无法让他们发挥才能。即使他们被任用,有的人就开始阻碍他们做事甚至一定要逼死他们。如此,人如果实在要做这样的事(也是无法阻止的),总之,这都是天意。 (二) 10.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 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2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23 / 26 对昔日朋友的怀 念之情。( 2 分) 11.“ 日光穿竹翠玲珑 ” 好。( 1 分)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么惬意的红林翠竹间,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不在,诗社亦凋,( 2 分)以乐景写哀情,( 2 分)自然地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分) “ 日光穿竹翠朦胧 ” 好。( 1 分)日光穿过竹林,竹子原本翠绿的颜色因耀眼的阳光变得模糊,与上句 “ 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 ” 相照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 2分)借景抒情,( 2 分)以抒发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 1 分) (三) 12.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 十里青山 远 ” 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 “ 潮平路带沙 ” 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 “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 是视觉(或静景)描写, “ 数声啼鸟 ” 是听觉(或动景)描写。 “ 数声啼鸟怨年华 ” 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每条 2分,三条 5 分) 13. 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 数声啼鸟怨年华 ” 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 一句可以看出; 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 人家 ” ,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24 / 26 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 “ 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