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实践为例.doc_第1页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实践为例.doc_第2页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实践为例.doc_第3页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实践为例.doc_第4页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实践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实践为例 文/洪春林董建慧李青彭丽萍王强 摘?要: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向实体经济回归的新形势,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摆正人才培养定位,树立以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内涵做了全面调研,得出创建良好机制、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尤为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职业是每个人攀登人生理想的阶梯,不同的职业追求,体现不同的价值和精神需求。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使一个人进入理想的企业,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赋予应对形势变化的能力与态度,促进他们的就业实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职业生涯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职业转换的频率增大,个体面临转岗的几率也加大。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企业角度看,具备较高综合职业素养的人员,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之的IBM联想公司就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出色的专业素养、敬业的态度,并拥有善于学习、总结的能力。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是进入企业的“金钥匙”,综合职业素养的高低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为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企业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认真分析整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在校学生与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在校生与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学院六大专业(电气、数控、药剂、烹饪、酒店管理、园林)各40名在校生为样本,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15人。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全部有效。选取学院150位毕业生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146份,有效135份。 1.在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我们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在校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首先,我们做了背景调查,得知40%的学生因为中考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就读技工院校,这其中当然有其无奈的成分。41%的学生因为初中时已经认识到自己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距,于是认定要学一门实用技能。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后在选择专业时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首先是选择今后就业形势好的,这个因素占了43%的比重;其次是曾在此专业就读,如今工作有成就的学姐或学长的介绍,这个原因对学生选择专业的参考权重也很大。因为兴趣而选择专业就读的比例明显偏少,只占了13%。 正确的人生规划是人生道路选择的指引,在职业素养意识的调查中,有一半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过考虑。他们当中43%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升为管理层,30%的学生希望立足技能训练,成为业内高手。相对而言,继续学业或当一名普通职员的目标,选择人数较少。虽有一半学生考虑过今后的人生,但认真做过规划的只有25%,有25%的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做不做无所谓,或觉得现在考虑工作还早,以后再考虑不迟。学生普遍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综合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对自身的发展最为重要。相对而言,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岗位需要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一般。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已经认识到综合职业素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并认为综合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方面依次是:与人交流、敬业精神、创新能力、职业态度、自我学习、吃苦耐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他们自身最希望提升的内容也是这些方面。学生认为,通过技工院校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原因有四:技工院校教育与企业、职业无缝对接,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广泛运用,促使综合职业素养提升;技工院校无处不在的专业文化,容易得到熏陶;技工院校相对严格的行为习惯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完善职业道德。 在学校开展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是开展日常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和考核,提升职业修养;最后是利用假期参加勤工俭学和教学实践活动,体验社会教育和通过第二课堂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团队合作等能力。 2.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我们选取21-25岁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他们当中将近一半的人通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继续教育,取得了大专学历;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在技能上得到提升,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从就业情况看,59%的毕业生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41%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毕业生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初次就业以学院推荐居多,对二次就业或多次就业的学生来说,除了熟人介绍外,网络应聘和人才交流会成为比较重要的就业途径。毕业生选择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其次为股份制企业,他们不再单纯地从事技术岗位工作,从事产品销售的岗位超过了设备操作,还有小部分毕业生已开始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 毕业生普遍认为综合职业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团体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自我学习能力,再次是承受压力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 在接受学院教育过程中,他们认为专业技能培养对自身的帮助最大,实现了顺利就业,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综合职业素养的积淀对自身帮助比重加大。他们觉得学校首先需加强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知识扩展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岗位成才,追求行业极致的必需素养。 对“您觉得学院对学生综合评价中除了操行品德、课程成绩之外,还应加入哪些评价内容?”有毕业生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对学生职业素养设定成长手册进行记录,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二是对第二课堂作为选修课程学分,可以冲抵相关课程成绩,以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三是多进行就业前职业素养培训,提升学生刚入职时的适应能力。 二、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需求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我们对学院核心层、合作层和辐射层的93家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了“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卷调查”,并与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南都物业、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洽谈交流,并对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和分析。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为注重的是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关注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环境。在同个一线岗位,企业最愿意安排技能过硬、岗位稳定性好的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其次是高职学生,再次是职高或普通技校生,大学生排在这三类学生之后。 在企业对初次就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调查中,前三位分别是:综合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已经超过了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对企业而言,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最大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但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很广,主要包括吃苦耐劳精神、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的能力、执行能力和工作主动性等。 我们在对企业访谈中发现,对于吃苦耐劳、责任心、沟通能力等方面,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共通的职业素养。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说:“在我们所面试的众多求职者中,专业能力强的不少,但符合要求的却不多,因为我们不仅看中能力,更看重个人综合职业素养,它在求职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此,所有企业一致认为技工院校应该实行综合职业素养与毕业挂钩的政策,多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吃苦耐劳、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应该多注意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减少今后工作中出现的摩擦。 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当今技工院校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外,还应该具备“6+1”的职业素养,即六种职业通用的基础职业素养和一种职业特需的素养。其中基础职业素养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忠诚于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行业特需能力即个性化能力,取决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今后从事的工作。例如电气专业的学生,特别需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数控专业的学生,需要工作的细致和高度的耐心;药剂专业的学生,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和鉴赏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礼仪素养、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三、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近年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把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聚光到学生的“四有四实现”上来:使学生有专业,实现人生发展有舞台;有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有实力;有优势,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有定位;有潜力,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有保障。逐步探索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即:以专题教育活动为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素养;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探索就业创业一体化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职业价值。按照有秩序、梯度式和个性化区别对待的原则,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实践并探索了综合职业素养“三段三自”导向性培养模式。 1.实施教学引导下的“三段”制模式 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成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专业文化教育,形成对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和个人职业愿景的初始定位;中期面向二年级之后到实习之前阶段学生重点实施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与职场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相贯通;后期面向实习或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应知应会,提高学生的入职适应能力。 (1)初期阶段实施途径。 通过开展成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专业文化教育来提高责任意识与职业认知。每学年开学初,学院针对新生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通过举办叠被子比赛、宿舍环境设计大赛等寝室文化节活动,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通过组织新生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讲座、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学院对一年级学生实施校纪校规、道德法制为主要内容和“崇德明法”为主题的“双纪”教育,开展各类专项教育整顿工作,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性格偏差。学校通过组织编写了各专业的专业文化读本,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文化内涵进行俯视和概览,逐步把专业学习引向深入,形成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定期开展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以期获得专业思想的启迪、专业文化的建构,激发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并进而明确自身的专业努力方向。 (2)中期阶段实施途径。 根据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一体化课程为主体,应知应会和高端研修为两翼”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职场实景化的教学实训场地建设,促进学生与工作实际的融合;定期开展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形势发展的认识,促使学生学好专业技能。 推进任务引领型项目教学,提升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任务和项目,开展小组集体学习,加强学习过程引导,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协调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课程中融入素质培养内容,提升育人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语文、德育等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优良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实施工学交替,提升职业认同感。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和订单培养等校企联合办学优势,安排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展工学交替,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增设第二课堂,加强知识拓展迁移。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探索改革下午第三节课的内容,增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开发一些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强化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竞争能力。 社团活动常态化,提升人文素质。学院非常重视社团组织的建设,创造条件为各社团提供活动场地,配备专职教师把握社团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现成立了26个社团,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意识。学院以各类实践活动为体验平台,有组织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寒暑假务工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立、懂得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企业的市场调研、主题活动宣传策划、横向课题的研究等专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 加强学习兴趣小组建设,提升职业竞争力。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积极开展技能特长生培养工作。营造梯度跑动的竞赛氛围,努力使主体队伍带动有引力,后进生追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向上、整体发展的学习氛围。同时,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导向,加强以赛促学工作,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后期阶段实施途径。 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的规则要求、纪律制度,培养学生认真、守纪、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从而真正感受到自我定位与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推进高段学生课题研修制,提升专业适应能力。学院对高年级学生采用专题研修教学形式,以高级职业资格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企业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专题、典型技术专题、综合技能专题等研修科目,使学生融入企业进行课题设计、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并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 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提升入职适应能力。学院大力改善和优化实习阶段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应知应会,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并邀请学院优秀毕业生来校分享就业与创业经验,邀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作企业推介等,真正实现课程系统与外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实施学院管理辅导下的“三自”管理体系 学院通过构建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规范教育行为,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自我管理网络,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能力。 (1)建立生活服务楼长层长寝室长负责制,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每幢宿舍设楼长1名、层长4-8名,每个房间设寝室长1名。通过亮照片、格言、服务等,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平时,他们协助公寓管理员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的宣传与教育,以及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学生晚归和夜不归宿等现象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组织开展住校生寝室文化节活动。由此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信心,并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友谊,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2)建立校园文明监察岗,实现学生自我监督。 设立文明监察队和校园护卫队,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文明监察队成员每天在非教学时段对教学区进行日常检查,发现违规、违纪或不良现象进行督促整改,对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起到积极作用。在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时,护校队成员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局面并协助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开辟学生论坛,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橱窗设计等,为学生提供自我监督、自我锻炼的平台,创造更多的主体参与、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建立校园110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学生自我服务。 为加强非教学时段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学院将服务性项目统一纳入到110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一是开展校园24小时巡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维护校园内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二是做好学院综合应急服务,及时救助在校园内受伤、患病、遇险及有其他困难需要帮助的师生员工,组织对突发的教学生活设施故障进行抢修,解决特殊情况下学生的餐饮、住宿等问题。三是做好校服和校牌补办、节假日车票代售、中职资助卡激活、保险理赔业务和通讯业务受理等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做好与教学时段工作的有机融合与对接,保证了校园24小时的安全与服务畅通。 四、实践反思 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推动,依靠强有力的基础建设来保障,依托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只有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培养合力。 1.创设良好的机制 学院要紧密围绕杭州市十大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优化专业,对接职场,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内涵,建立“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工学一体,共评学生技能,共促学生就业,共建专业文化,共享合作资源”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落实和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