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成就课堂精彩——对《香玉》一课两次教学设计的分析.doc_第1页
修改:成就课堂精彩——对《香玉》一课两次教学设计的分析.doc_第2页
修改:成就课堂精彩——对《香玉》一课两次教学设计的分析.doc_第3页
修改:成就课堂精彩——对《香玉》一课两次教学设计的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改:成就课堂精彩对香玉一课两次教学设计的分析 贾会彬 (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451150) 香玉是蒲松龄的一篇文言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目前,国内关于香玉的众多课例中,我个人认为王雪英老师的课例是比较出色的。她在xx年乌鲁木齐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的香玉一课(以下简称“市级课”)非常精彩,这节课也获得了该次大赛的一等奖第一名;后来她在第三届“圣陶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上再次执教香玉一课(以下简称“全国课”),又一次展示了优秀课堂的风采。王老先后执教的香玉一课,教学设计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这些修改之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成就课堂精彩的一些启示。 一、“整体感知”环节的修改用朴实的方法应对难测的学情 在市级课的设计中,王老师用了4个步骤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1)学生复述故事。(2)学生概括情节。(3)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再浓缩提炼,分别用7个字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拟一个小标题。(4)翻译、品析最后一段作者的评价。 而在全国课的设计中,整体感知只有1个步骤,那就是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主要情节,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更正,该环节用时约6分钟。 我认为,王老师的修改是明智的,她在用朴实有效的方法来应对难测的学情。市级课的设计有4个步骤,前3个步骤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翻译、品析最后一段使得整体感知涵盖了全文每一个段落。应该说,这是个非常精彩的片段设计。但是,如果学生素质不高或者没有充分的预习,整体感知环节一定会超过15分钟,甚至会超过半节课,这对一节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来说,整体感知的时间显然太长。 从文字实录和视频来看,在市级课上,与王老师合作的学生素质很高且经过充分的预习;在全国课上,王老师面对的学生是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学生,其素质自然也很好,但学情难测学生未必经过了充分的预习。于是,王老师忍痛割爱,把整体感知的4个步骤改为1个步骤:复述情节。如此,全国课的前13分钟的教学内容为:(1)导入,用时2分钟左右;(2)检查预习,解决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用时5分钟左右;(3)整体感知,用时6分钟左右。这13分钟内,虽然亮点不多,但课堂紧凑;从言到文,符合文言文文体特点;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提升明显。总之,课堂流程进行得很扎实也很朴实,扎实和朴实成就了全国课的精彩。 二、“重点赏析”环节的修改用巧妙的切入让“语文味”更足 在市级课上,王老师对重点赏析环节设计的主问题是:“哪些文字具体表现了香玉、黄生和绛雪之间的至情呢?请大家结合原文谈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依次分析黄生、香玉、绛雪的“至情”,详细分析黄生、绛雪而简单分析香玉。 在全国课上,王老师对于重点赏析环节的设计有3步:(1)从对黄生的三个称呼切入分析黄生的至情。(2)用删除比较法品析“香玉重生”的片段。(3)“一去而两殉之”的结局是否画蛇添足? 从文字实录和视频来看,无论是修改前的设计还是修改后的设计,都很精彩。不过,修改后的设计,其切入更巧妙,“语文味”更浓,体现了王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品质。具体表现为:其一,从称呼切入更巧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生的至情时,从三个称呼“汹汹强寇”、“骚雅士”“至情人”切入,引导学生依次寻找称呼出现的地方,探索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至情人”上。称呼往往显示着被称呼人的性格,巧妙的切入让三个称呼从纷繁的文字中凸显出来,清晰明了,这也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一种学法。其二,咬文嚼字让“语文味”更加浓厚。和市级课设计中略析香玉形象不同,全国课设计用删除比较法对“香玉重生”的片段进行了重锤敲击。教师用PPT显示原文,并在旁边显示删除后改文:“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其大如盘,则香玉也。笑曰:君来何迟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改文如何,并说明原因。分析之后,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个教学片段咬文嚼字,精彩不断,“语文味”十足,是整节课的亮点。 三、“课堂结束”环节的修改用形象的板书和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在市级课的“课堂结束”环节,王老师“请学生拿起笔来,再次阅读课文,把你这节课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的东西,批注在课本上”,整节课在学生安静读书、批注中结束。 在全国课的“课堂结束”环节,王老师一边完善板书,使得板书成为一朵花的形状,一边深情总结:“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漫长寂寞的煎熬中开出的美丽花朵,他将生命经过心灵的提纯、过滤,使之变得更加纯粹。而这一切,都是对人间至情的追求。至纯至美,一声声都是对个人缺憾人生的深沉叹息,一句句都是对人间美满生活的至真追求王老师读蒲松龄的作品,心中有万千感慨,为聊斋先生写了一副对联,以此告慰聊斋先生,作为这节课的结束:着意栽花,怎奈半生沦落;无心插柳,孰料千古流芳。”课堂在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课堂结束环节的这两个设计,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都能给人很多启示。我喜欢市级课的设计,因为它很朴实,却又能让学生在沉静中总结收获。我也同样欣赏全国课的设计,板书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深情,让听课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震撼。可能会有一些人反对全国课中这样的优美小结,认为这一类的精彩小结或导语“体现的是教师的精彩,而不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在秀自己”。对此,我不敢完全认同。不可否认,有些导语或小结语言优美,但内容空洞,与课文关系不大,这样的导语或小结当然应该受到批判。不过,王老师的小结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王老师优美的语言中有着对蒲松龄先生经历和作品的深沉感慨,打动了听课的学生和教师。对含有优美语言的导语或小结的批判,不可一概而论,不可胶柱鼓瑟。如果教师展示的1分钟精彩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或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欲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教学,要把学情和课堂效果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而不能谨小慎微,时时“理念”至上。总之,精彩的导语或小结就像深秋里能御寒的漂亮衣服,没了它,我们照样能用其他衣服御寒;但有了它,在御寒的同时,我们显得更漂亮了既然这样,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漂亮衣服,为什么不穿上呢? 从香玉教学设计的前后修改中,可以看出:大胆而痛苦的修改,成就了全国课的精彩。然而,与市级课相比,全国课也有遗憾之处。比如,在市级课的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了绛雪的感情。在全国课的设计中,教师则删去了这个内容,改为“一去而两殉之的结局是否画蛇添足?”这样的修改或许使得课堂更能呈现文本主题,或许使得时间更容易操控,或许使得课堂避免了直面三角恋的危险,但我还是觉得这样的修改值得商榷。因为,在市级课中,教师通过分析绛雪的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