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体会.doc_第1页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体会.doc_第2页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体会.doc_第3页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体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体会 李凡凡1,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一科,天津300192 【摘要】中医药内外相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强调早发现,早治疗;以疾病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郁滞期、成脓期、溃后期而行辨证治疗,治疗以消为贵,以通为用。郁滞期以瓜蒌牛蒡汤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结合揉抓排乳法和外敷金黄膏,使毒邪消散于无形,成脓期以切开引流为主要治法,同时配以透脓散清热解毒;溃后期用以补虚温散法以促进伤口早日愈合。中医药内外相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好,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中医药;乳痛 【】R655.8【文献标志码】A【】1007-8517(xx)04-0108-01 作者简介:李凡凡(1985-),女,医师,xx级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医外科乳腺疾病临床诊治。 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1,中医称之为“乳痈”。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24周。其发病特点是初起恶寒发热,继而患侧乳房增大、结块,掀红热痛。成脓时剧痛,严重者可发生脓毒内陷。若失治误治,则有“传囊”之变,形成慢性迁延性乳腺炎,病程长而难治,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临床应积极防治。 1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是发生乳腺炎的基础,初产妇乳头畸形,皲裂,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回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淤积,乳络不畅,乳管堵塞,败入蓄积,郁久化热而酿脓。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乳管阻塞,排乳不畅,又加胃中积热上蒸,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产妇体虚,汗出当风,或哺乳露胸,风毒之邪入络;或婴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受邪,郁滞不通,化热成痈。正如丹溪心法所谓:“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原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盛而化脓。” 2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乳腺炎,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疗效确切,优势突出。本病辨证的重点在于辨别疾病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郁滞期、成脓期、溃后期,治疗原则由于分期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外科大成:“未成脓者消之,已成脓者托之,内有脓者针之,以免遍溃诸囊为害,防损囊隔,致敛难收。” 2.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刺痛,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皮色不变或略带微红,肿胀疼痛;常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等全身症状,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辨证:郁乳不通,气滞热壅。治疗原则:疏肝清胃,通乳消肿。内治法: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15g,牛蒡子12g,柴胡9g,蒲公英15g,橘叶12g,栀子12g,连翘12g,皂角刺12g,丝瓜络12g,青皮9g,鹿角霜10g,赤芍12g,每日1剂,水煎服。 外治法:外敷金黄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用揉抓排乳法,即轻柔提拉患侧乳头及乳晕部,扩张输乳管,再以五指指腹均匀用力,揉、推、挤、抓,并按摩患侧肿块,然后沿乳络方向从乳房根部向乳晕揉抓,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夹持乳头,不断提揪,排出积乳。 2.2成脓期患乳肿块增大,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剧烈,拒按,病变区域皮肤出现潮红,腋下淋巴结有肿大,或肿块变软,有应指感,常伴有口干,便秘,烦躁不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糙,脉滑数或洪。辨证:热毒壅盛,肉腐化脓。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托里排脓。内治法:透脓散加减。金银花30g,连翘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生黄芪30g,皂刺15g,当归10g,黄连10g,大黄5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 外治法:脓肿形成时,即在局部麻醉下于波动感及压痛点最明显处做一放射状切口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形成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排净脓液后用黄连膏填塞引流,并用棉垫加压包扎,每日换药。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 2.3溃后期排脓后乳房胀痛立减,全身症状渐消,此期病势锐减,正气逐渐恢复,病情快速向愈。辨证:正虚邪恋。治疗原则:扶正祛邪,益气和营。溃后期以促进伤口愈合为原则,可外用生肌象皮膏活血祛腐、润肤生肌收口。用补虚之药物,恢复人体正气以助新肉生长。 3病案举例 孙某某,女,26岁,初产妇,产后28d,xx年8月25日初诊,主诉:右乳房有硬块,红肿热痛4d,加重2d。4d前其右乳外上象限出现一约4.0cm4.0cm大小硬块,伴疼痛,按压时尤甚,请催乳师按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d前硬块逐渐增大,红肿疼痛加剧,伴有畏寒发热(T:39.6),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血常规:WBC17.6*10/L,N%88%。中医诊断:乳痈(热毒炽盛型),西医诊断:急性乳腺炎。病机为情志不畅,肝气不舒,郁久化热,阳明胃热熏蒸,肝郁胃热相互搏结,乳汁郁积,经络阻塞,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脓。治则: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予以中药汤剂透脓散加减,具体药物为:金银花30g,连翘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黄连10g,大黄5g(后下),生黄芪30g,皂刺15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早晚饭后服用。外治: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乳脓肿切开引流术,置地榆油纱条填塞引流,并及时排空双乳乳汁。4天后脓液尽,创面肉芽新鲜,用生肌象皮膏收敛创口。一周后复诊,双乳未及肿块,皮肤无红肿,双乳有乳汁分泌,临床治愈。 4体会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来势急、发展快、易成脓,故积极预防和治疗是产后乳房保健的重要内容。目前该病治疗西医强调抗生素治疗,中医针对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或许清通法治疗2,或许温通法治疗3,两者都有一定疗效。中医药内、外结合疗法充分显示出对乳腺炎治疗的优势,尤其是在郁滞期与成脓期的治疗方面临床优势明显。治疗本病注意分期进行,集通络止痛、排毒透脓之功效于一体,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对哺乳期妇女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