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他从火里跑出来_第1页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_第2页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_第3页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_第4页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 9 个生字 “ 欧、洲、矿、瑞、诺、烬、憾、财、励 ” ;积累词语 8 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 凝神、注视、夜以继日、震撼 ” 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习惯和释题能力。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先出献出自己的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 语句提出问题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先出献出自己的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媒体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给一定的方法,引导质疑问难。 课前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爱迪生、牛顿、陈景2 / 7 润、居里夫人 )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故事。(板书:他从火里跑出来)齐读课题。 3、简介诺贝尔:(出示) ru 诺 贝尔是瑞典的一位化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被世人誉为 “ 炸药大王 ” 。他的发明极多,在科学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病逝后,他捐出所有的财产,设立了 “ 诺贝尔奖金 ” 。 3、学习第 6 节。 ( 1)(出示第 6 节)自己读读。 ( 2)师引读: “ 诺贝尔奖金 ” 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个别回答) ( 3)试着背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当时他正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读课 文,学学生字,边读边思考。 2、交流检查。 (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uzhukungjnhn 欧洲开矿灰烬夜以继日震撼 3 / 7 cil 血迹斑斑财产奖励凝神注视 比一比,组词:厉、励 说说近义词:夜以继日(不分昼夜、日夜不停)、震撼(震动) 凝神:注意力集中。意思相仿: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神情专注 选词填空。 注视环视巡视 他目不转睛地()着窗外。 他走遍祖国各地,()了不少乡村。 他走进地铁站,()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 2)回答问题: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的?(研制烈性炸药) 三、学习课文,质疑释疑。 (一)第 1 节: 1、诺贝尔在研制烈性炸药时从火里跑出来, 这是多么危险呀!而他为什么 还要研制呢?自由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因为,所以诺贝尔要研制烈性炸药。 2、指名回答。还可以怎么说? (二)第 2 5 节: 4 / 7 1、诺贝尔是怎样研制烈性炸药并取得成功的呢?自学第2 5 节。 ( 1)自学要求: 读读第 2 5 节。 用直线划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语句。 再读读划出的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字提提问题,打上问号。 ( 2)学生自学。 ( 3)交流所划语句。(媒体出示有关语句:第 2 节、第 3 节) ( 4)质疑。 预设: 诺贝尔埋头研究炸药已有三四年,实验一次次失败了,但他为什么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注视着 难道诺贝尔不害怕吗? “ 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一边奔跑,一边狂呼 ” 这句话中诺贝尔已经受伤了,可为什么他不是呼救而是狂呼成功呢? 文中的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2、分小组讨论问题。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 1)第 题重点: “ 三四年 ” 说明时间; “ 几百次 ” 说明5 / 7 难度高; “ 死伤不少人 ”“ 弟弟和几个试验人员被炸死 ” 说明危险大,面临死亡。(板书:困 难、危险、死亡) 面对如此大的困难、危险,甚至是死亡,诺贝尔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实验。这种为了科学事业不惜献身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第 1 节。(齐读) ( 2)第 题重点: “ 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注视着 ” 他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说话练习: 诺贝尔地做着实验,他忘记了,忘记了,甚至忘记了。 指导读句,读出诺贝尔全神贯注、入迷的感觉来。 ( 3)第 题重点: 出示: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一边奔跑,一边狂呼:“ 成功了!成 功了! ” 指导读句:试读 个别读 齐读,读出诺贝尔成功的喜悦来。 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板书:勇于献身)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诺贝尔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都能获得成功。 2、同学们,还想了解有关 “ 诺贝尔奖 ” 的知识吗? 6 / 7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 出示:影响我们生活的诺贝尔奖 1901 年,德国著名内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有幸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2 年,英国医学家罗斯不顾生命安危,深入印度 疟疾流行的地区进行考察,提出了通过扑灭文字 疟原虫,以预防疟疾的方案,因此获奖。 1911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和镭,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至今为止,居里夫人是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唯一女性。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六位中国科学家也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为祖国增光。 3、同学们,课后,你们也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 板书设计 困难危险死亡 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 勇于献身 本课小结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继而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切不可光顾自己教案的预设 ,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感受 ,特别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疑问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善于把零散的思路拧成一条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