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柳永词两首_第1页
5 柳永词两首_第2页
5 柳永词两首_第3页
5 柳永词两首_第4页
5 柳永词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5 柳永词两首 莲 山课件 m 5 柳永词两首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在望海潮这首词里,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塘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笔下,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 的是它刻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之繁荣。下阕写西湖山水、人民欢乐、盛赞孙何的声势和高雅。 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围绕 “ 伤离别 ” 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令人叹为观止。 上阕描写深秋的傍晚一对男女话别的场面。选取典型的情景2 / 11 和动作,把离情别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冷落清秋的时节,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觅,情 人在何处?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 !还虚写了别后的情景。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中虚度余日了。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重湖( chn)千骑高牙( j)罗绮( q)叠巘( yn)暮霭( i) 无语凝噎( y)天堑( qin)羌管( qin)参差( cnc)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无绪:心情不 好。 2.近义词 3 / 11 参差 交错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如: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交错: 交叉,错杂。如:“ 沟渠纵横交错。 ” 重叠 更迭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一层堆积。如: “ 重湖叠巘清嘉。 ”更迭:轮流更换,是动词。如 “ 朝代更迭 ” 。 冷落 冷清 冷落: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如: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冷清:冷静而凄凉。如: “ 后山游人较少,显得比较冷清。 ” 3.相关成语 良辰美景:美好的日子和景色。 四、文学常识 1.柳永(约 987?约 1053 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 “ 柳七 ” ,世称 “ 柳屯田 ” 。我国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著有乐章集。 2.词的发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甚至六朝梁代,但词的正式兴起是在唐代。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娼优歌伎,都争相写词,而且名家辈出,佳作极多。词,就它的内容来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词人也就是诗人。但就体制说,词比诗要复杂。词原来本是曲子词、歌词,是4 / 11 为乐曲配唱的,写词都是就谱填词,后来才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不一定为歌唱所用了。 五 、名篇名句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剖析:这里重点写 “ 人家 ” ,却从城外的风景写起。到处是柳树,水面上架着彩画装饰的桥梁,这是环境,与下两句联系起来无异于说:那 “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就处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些人家,家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处处张盖着翠色的帷幕,又是一派繁荣景象。而这些人家又是 “ 参差十万 ” 。 “ 参差 ” 言其街巷房舍的形状;“ 十万 ” 言其数量,高高低低,长短错落的十万人家。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剖析:这三句写人民欢乐。先写西湖山水回荡着悠扬笛声。“ 弄 ” 字用得极妙。 “ 弄 ” 可作摆弄、玩弄、戏弄、逗弄等解释。此讲 “ 逗弄 ” 最好。 “ 弄晴 ” 即是那低一阵高一阵、长一声短一声的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之间悠扬飘荡,就像逗弄5 / 11 着晴朗的天空一样,这引起人们对那笛声的美好想象。“ 晴 ” 又暗示这是白天所听到的音乐, “ 菱歌泛夜 ” 是说夜幕降临之后,湖水之间采菱的歌声还在到处飘荡。 “ 泛 ” 作飘荡讲 。 “ 夜 ” 与 “ 晴 ” 相对。一日一夜无异于在写西湖之间日夜都有笙歌鼎沸。然而,这两句还只写到人之声:人吹出的笛声,唱出的歌声。还没写到人。 “ 嬉嬉钓叟莲娃 ” 一下子写到人,无论是钓鱼的老叟还是采莲的女子,个个都笑容满面,嬉笑愉快。 “ 嬉嬉 ” 二字一下子又给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的西湖山水注入许多生动活泼的人间生活色彩。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剖析:首句 “ 寒蝉凄切 ” ,点明节令 深秋, “ 蝉 ” 而“ 寒 ” ,鸣音 “ 凄切 ” ,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 对长亭晚 ” ,交代时间、地点, “ 骤雨 ” ,描写天气。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 “ 对长亭晚 ” 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凄凉况味。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剖析: “ 执手 ” 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6 / 11 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惟在泪花闪烁间。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剖析: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 清秋节 ” 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 “ 更那堪 ” 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二、重点语段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剖析: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 “ 杨柳 ”“ 风 ”“ 残月 ” 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霸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 “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 ,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 “ 晓风残月 ” 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 “ 酒醒 ” 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7 / 11 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 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 “ 执手相看泪眼 ” 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 “ 千里烟波 ” ,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啊!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剖析: “ 此去经年 ” 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 今宵 ” 想到 “ 经年 ” ,由 “ 千里烟波 ” 想到 “ 千种风情 ” ,由 “ 无语凝噎 ” 想到 “ 更与何人说 ” 。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 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 “ 便 ” 一 “ 更 ” ,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结构图解 望海潮结构如下: 忘海潮上阕悠久的历史 雨霖铃结构如下: 主旨探讨 有关这两首词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8 / 11 1.望海潮一词,通过描述杭州古今的繁华富庶景象和西湖的美景人事,抒发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凄冷的清秋离别的场面,表达了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的真挚 情感。 我的观点: _。 审美鉴赏 蘸情绘景望海潮 望海潮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 “ 形胜 ” 与 “ 繁华 ” ,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 “ 形胜 ”“ 都会 ” 与 “ 繁华 ” ,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作形象的铺写,境 界立即展开: “ 烟柳画桥 ” 三句写的是 “ 都会 ” ,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 等则侧重于刻画 “ 形胜 ” ,而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 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 “ 好景 ” 二字,尤其侧重于 “ 好景 ” 中出现的人。 “ 重湖 ” 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 “ 羌管弄晴 ” 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 “ 千骑拥高牙 ” 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9 / 11 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语脉暗接雨霖铃 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跳跃性大。它不可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将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细细道来,但它又绝不是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思绪的展开,既显示出外在的跳动,又显示出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合乎逻辑,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很严谨的。柳永的这首词就充分显示出这种特点。这首词的语脉暗接处主要有: “ 冷落清秋节 ” 暗接 “ 寒蝉凄切 ” 四个字。不仅时令上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致。 “ 晓风残月 ” 其“ 晓 ” 暗承 “ 对长亭晚 ” 的 “ 晚 ” 。暮霭中分别,晓雾里醒来,船行一夜而人隔千里,能不伤怀? “ 兰舟催发 ” 呼应“ 骤雨初歇 ” 。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 “ 催发 ” 了。“ 更与何人说 ” 暗接上阕 “ 无语 ” 。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 肠,然而却 “ 无语凝噎 ” ,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从整篇看,上阕实写别时难舍之情,下阕遥想别后相思之苦。由实生虚,顺理成章;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问题探究 问题:柳永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人们对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潦倒贫困的一生却评价不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柳永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呢? 10 / 11 导思: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能加深我们对柳永的理解和对封建社会落魄文人命运的认识,从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柳永出身官宦之 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但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其词当时广为流传,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以今人的观点来苛求古人。其实,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一种抗争吗? 探究:( 1)借助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尤其要了解他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