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doc_第1页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doc_第2页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doc_第3页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曲沃职中王海云 一谈到写作,学生们总是“头痛不已”,有的愁眉紧锁,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有的凭空捏造,乱编故事。追根究底,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是缺乏素材的表现。那忙于好几门课程的学生该从哪里挖掘素材呢? 有人把写作的过程归纳为“积累表达修改”,那么积累就包 括内容的积蓄,即素材的准备。总结近年来写作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 一、生活,写作素材的源泉 首先,我们先回头理解一下素材的概念。所谓写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食物,是形成写作的基础。从概念中不难看出,素材生活。宋代诗人陆游就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的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有话想对别人说”,产生表达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展开眉头,乐于写作。“长袖善舞,多才善贾”也只有使学生掌握丰富、新颖、生动的素材,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做到“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 二、自身,写作素材的关键 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前面、细致、有序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这些素材都会在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 然而,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作家刘厚明说:“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我们要引用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 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写作的主要反映对象。一篇作文成功与否,自身情感就是关键。 三、教材,写作素材的捷径 写作素材的获得,要靠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要靠广泛的观察与体验,因而要学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力求做到“广见博识”。只是学习负担过重的学生又怎能分身分心时时留心生活呢?五彩缤纷的生活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奇妙优美的具体景色可能只换来一句“真美啊”的瞬间感叹。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告诉学生素材的挖掘不必舍近求远,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手头上有的资料,比如说教材。教材是挖掘素材的捷径。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抽空把课本重新翻一翻,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写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就拿“困境”这个话题来说吧,高一语文必修一就有很多可用之素材:毛泽东面临困境,能“独立寒秋”,畅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司马迁遭受身心双重打击时,能忍辱负重,完成“史家之绝唱”;刘邦势单力薄,身处逆境时,能屈能伸,“自到鸿门谢项王”;等等。 只要同学们留心思考,便能轻松拥有一份有说服力的素材,而我们就完全可以靠名人来打造自我,提高自我。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 总之,“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 总的来说,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学生热爱生活,就会有无穷尽的素材资料,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学生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