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之工学交替.doc_第1页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之工学交替.doc_第2页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之工学交替.doc_第3页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之工学交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之工学交替 文/方玉芬 摘要: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是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本文重点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之工学交替进行探讨,即在教授专业技能课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完美的转型。 关键词:工学交替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能力转型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是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职业学校正一步步地推向市场,这是一种新的挑战和竞争,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机会。实施半工半读的工学结合模式,就要求我们选择有关的合作企业,得到企业支持,确保工作的有力开展。 工学交替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让学生有了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也学会怎样与他人能更好地相处;更切实际让理论知识专业化、实践化;实际的生产经验和专业技能也能更进一步地掌握;也有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使学校的主人公、家庭的小皇帝在现实社会中的优越感慢慢减弱,告诉他们,现实是残酷的,地球离了谁都转等等。 但工学交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 这些在时代改革中成长的天之骄子,正在经历着一场不一般的革命。首先是离开学校这种优越的环境,来到一个白天是白天,黑夜也是白天的工厂里。二是气候变化,早晚温差大。特别是冬季深夜里起床上班去触摸冷冰冰的机器,更是一种抵触。 二、学生多自我为中心,少奉献精神 刚刚成年的90后,不管矛盾的起因,他们很少把错误归因于自己,而总是埋怨别人。殊不知,任何矛盾都有两面,他们很多事情上都缺少一点点的让步,有些时候甚至错误地选择罢工等极端的形式来抵制一个公司几十年的规章制度。 三、学生经济头脑过于“强大” 经济时代产生的这批学生,他们会把公司比作牟取暴利的资本家,自己好比是一个当年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离开五指山要去斩妖除魔。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不积极,认为多干活也是为老师做的。 四、学生攀比心强 他们攀比谁的工作轻松,谁的工资高,而不是我今天做了比别人多又好。如有一同学第一次厂里分配的岗位他不喜欢,说工资不高,工作又累。于是,通过调整,又分配到了他要求的岗位。可是好景不长,一星期后,他又觉得现在的岗位比原来的更苦更累,又要求换到老岗位去。工作既要轻松,又想得到高工资,都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 总之,时代的宠儿正在经历一场无声息的革命。社会是个复杂的大舞台,还要他们继续摸爬滚打。正当“小荷才露尖尖脚”啊,他们简单的伦理关系需要在现实的大课堂中慢慢磨炼。但今天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我们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精神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 1.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吸取知识只能靠自己,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作为家长,一定让孩子认准方向,选好专业,那么学生自然会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利用班团活动等,多讲述成功人士的成功案例。所谓成功都不缺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优秀品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精辟、深刻,哲理丰富,起到振聋发聩、鞭策人心的作用。 3.专门开设训练课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如学校开展的教导队训练,门槛低,只要是要求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规定每天早晨五点钟起来晨跑,下午四点开始军事训练。天天如此,风雨无阻,每年都吸引很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其不仅仅在于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是这样很好地养成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意志和恒心。其每年都为学校各部门培养了不少的学生骨干,对学生的自信心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很多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相当充实,也提前为学生就业做好身体和心灵上的准备。 五、小结 总之,作为一个职业院校,在文化课已经进一步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在教授专业技能课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能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关键。学校要把学习品质的培养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的轨道,纳入常规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中,最好是把它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