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回肠炎的综合防控 王怀山/美国礼来公司 一、病原 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可感染猪群及其它动物(人除外)。1931年首次发现胞内劳森氏菌,而直到1993年才分离培养成功。 因该病原易传播,通常在猪群中呈高比率感染状态。该病不仅能导致生长育肥猪腹泻、出血性下痢甚至猝死,而且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表现,从而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致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小肠绒毛表面的单层上皮细胞,负责从肠道中吸收营养物质,如吸收氨基酸和糖。隐窝中的上皮细胞,会不断分化成熟,并向绒毛的顶端移,以更新老化的成熟细胞,维持肠道正常的营养吸收功能。当猪从阳性粪便中,摄入胞内劳森菌后,细菌随着食物在消化道中向后迀移,最后到达回肠,并定殖下来。这是因为回肠中极低的氧气浓度正好适合胞内劳森菌的繁殖条件。当细菌附着到小肠隐窝开口处的未成熟上皮细胞后,细菌通过“呼应作用”,诱导细胞将细菌吞入到细胞质中,这个过程称之为“诱发性吞噬作用”。被胞内劳森菌感染的细胞,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有丝分裂能力,但并不能成熟,也不具备正常的吸收功能。当老化的上皮细胞被这些感染细胞所替代后,小肠绒毛就开始萎缩,并最终消失,只留下一个增生性肥大的隐窝,营养吸收功能丧失。这种增生性的隐窝,类似于腺瘤,是回肠炎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而在眼观病变中,则表现为小肠上皮增厚、皱褶增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胞内劳森菌并不侵入到肠道上皮以外的细胞中(如血液系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细菌子代通过上皮细胞的胞吐作用,直接进入到肠腔中,进而随着肠道内容物迁移,进行二次感染或粪便排毒;另一方面,这种严格的肠道上皮细胞感染,使得细菌更容易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血液抗生素的干扰。对于药物控制而言,抗生素必须在肠道上皮细胞中达到足够的抑菌浓度,才能有效的控制回肠炎。 当大剂量的胞内劳森氏菌同时感染未使用相应药物保健且无特异性保护力的易感猪只时,肠道上皮细胞会发生大面积的变性、脱落,血管的通透性也随之增加,导致肠腔大量出血的病灶。通常认为,急性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发生与感染细菌株的毒力、感染剂量、猪只的免疫状态及是否有其它病原菌的协同作用等多重因素有关。 三、临床症状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回肠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 急性型多发于新引进的后备母猪(412月龄)以及育肥后期猪(17周龄以上),尤其是经过长途运输或新引进的后备母猪常因应激而暴发,通常越健康的猪群,急性回肠炎的发生率越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表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急性肠道出血,食欲降低,有时体温稍升高,有时突然死亡。因临床表现与急性猪痢疾、猪鞭虫病、胃溃疡等类似,均可导致出血性下痢,故又称为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急性回肠炎的死亡率在6%左右,病死率在50%左右。怀孕母猪,可能在出现症状后一周内,发生流产。 慢性回肠炎常发生于保育后期及生长育肥前期的猪只(620周龄),以生长缓慢,被毛粗乱,采食量下降,顽固性下痢,粪便呈半固态、软便,猪群整体均匀度差为特征。剖检可见肠管黏膜肥厚如水管状结构,黏膜褶皱深,呈脑回状。慢性回肠炎死亡率较低(1%5%),且多与继发感染有关。 亚临床型回肠炎常仅表现为猪只生长缓慢,均匀度较差。发生阶段与慢性型相似,在220周龄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 四、流行病学 胞内劳森氐菌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强,在015的环境下,可在体外存活2周时间,且传播速度比较快,主要通过粪口方式传播,多呈持续性感染。据Smith等人报道,每克粪便中含有劳森氏菌7108个,而猪只感染增生性肠炎仅需104106个胞内劳森氏菌(0.01g粪便)即可,故非常容易在猪群中传播。转群时卫生消毒不彻底,鸟类、工作人员、老鼠等的携带均可使胞内劳森氏菌在不同的群体间传播。 目前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利用PCR、免疫过氧化酶实验检测粪便样品中的劳森氏菌或采用ELISA、IFA等检测胞内劳森菌抗体。从各国的流行病学调结果来看,该病正广泛存在于美洲、欧洲、亚洲等各地的规模化养猪场。比如:美国的感染率:90.9%,韩国感染率为:100%,丹麦的感染率:93.7%。 我国增生性肠炎的感染比例几乎为100%,大多数猪场从保育中后期(68周)开始感染,常贯穿整个生长育肥阶段,而后备母猪群与母猪群的感染压力更大。值得庆幸的是,胞内劳森氏菌目前仅有一个血清型,这大大降低了该病防控的难度。 由于中国养猪规模的迅速扩张,大量引入外来种猪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外来疾病,例如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回肠炎等。国内各猪场之间的相互引种,进一步加速了这些外来烈性传染病的扩散:以回肠炎为例,至今为止,全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家种猪场,将其列入阳性排查标准,这使得对回肠炎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五、回肠炎与猪场经济损耗 虽然急性回肠炎可导致后备母猪发生急性出血性下痢,甚至死亡。 但其发生率比较低(大约12%),经济损失相对较小。但慢性型与亚临床型回肠炎广泛的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猪场中,虽然死亡率较低,但对猪场的经济损耗影响巨大。其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饲料转化率下降、日增重降低,猪群均匀度变差,猪群的淘汰率与死亡增加,畜舍、人工与管理费用的增加等。目前饲料成本约占猪场总生长成本的60%80%,在饲料价格不断走高的行情下,饲料损耗控制对猪场的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尤为重要:据Veenhuizen等人研究发现:回肠炎可导致猪只平均日增重降低9%21%,健康猪和感染猪的平均日增重相差100多克,上市时间推迟10d以上;饲料转化率降低6%27%,平均死亡率加1%5%。据美国学者Mller报道,回肠炎感染猪只的经济损耗至少为1.531美金/头。此外,回肠炎还可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瘦肉沉积,从而改变了脂肪与瘦肉比例,使背脂增厚,屠体价值降低。 六、防控方案 回肠炎感染常与运输、环境消毒、饲养密度、温度变化等众多因素有关,故首先应从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上和生物安全方面入手。在饲养管理上,实行全进全出,批次管理,加强清洁与消毒工作,特别是转群后批次间的栋舍消毒与干燥等工作。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由鸟类、工作人员及鼠类传播病原菌的机会。在引进新猪只时,首先做好猪群的隔离适应工作,在确保没有回肠炎感染或完成相应的药物保健后方可混群。 目前回肠炎防控主要依靠疫苗免疫与药物干预。当前已商品化的回肠炎疫苗为活菌苗,需经口灌服或饮水免疫。为降低药物对活菌苗的影响,免疫当天与前后3d禁止给猪使用抗生素或消毒药物,加之该疫苗成本压力较大,故我国大多数生产者正选用抗生素进行回肠炎防控。在回肠炎药物防控上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敏感性药物药动学。 胞内劳森氏菌属于胞内菌,所选药物除对病原菌敏感外,还应在肠道上皮细胞内有较高药物浓度,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妙菌素等。第二:用药周期。无论口服还是注射给药,用药周期应在14d以上,最好可达到21d;第三:用药时间点。田间试验表明,在胞内劳森氏菌感染高峰期到达之前给药可取得良好效果。若给药时间“太早”,猪群尚未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过学习提升2025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探讨试题及答案
- 嵌入式系统设计入门试题及答案
-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风险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防范措施试题及答案
- 经济政策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高考作文练习素材与试题及答案
-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计划
- 2025标准商品房买卖合同
- 2025年北京市农药买卖合同
- 托管机构管理制度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分析题库(含答案)
- 安全人机工程学-人因事故分析与预防报告课件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护理
- GB/T 35267.4-2025清洗消毒器第4部分:内镜清洗消毒器
-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 非暴力沟通在临床的应用
-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项目七-人工智能大赛数据处理-结构体
- 消防大队法纪教育专题授课
- 国画、书法砚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春季学期 形势与政策讲稿第五讲-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