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doc_第1页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doc_第2页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doc_第3页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doc_第4页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 Back首页写作指导综合类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 1、论文进入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意义 1)加大论文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吸引读者,拓宽国内外的读者面,提高论文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 2)引起期刊重视,提高作者论文的采用率; 3)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工作; 4)促进论文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与国际文献接轨; 5)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6)提高作者、期刊、工作单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由于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主要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核心期刊上收录论文的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和参考文献(EIpageone数据库只收录论文的题录、作者信息和原发表期刊的信息)。所以,论文能否被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以下三个方面尤其重要: 1)论文发表期刊是否是检索机构的源期刊(SCI、EI收录的中文期刊名单附后); 2)论文的英文摘要是否规范; 3)参考文献的构成情况及是否规范。 2、写作基本要求 2.1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规范写作 1)摘要的要素 简洁、具体的摘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对象是论文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论文的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确立与目标的定位。 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设备、手段、程序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性能、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 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应用、提出的问题等,是结果的总结,显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被检索的窗口。 2)摘要的写法 写摘要首先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认真地进行主题分析,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找出论文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运用的具体方法,得出的具体结果及对结果进行剖析而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以上述四要素为依托,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主题概念词,然后正确地组织好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主题概念词,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摘要,再以表现论文的主题内容为主旨,以主题词为工具,经过耐心地推敲、简化,力求使摘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结构完整。 摘要的四要素固然重要,但选择论文的主题概念词是写好摘要的关键,因为主题概念词包罗了论文所有的主题概念,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精练。主题概念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毫无约束,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具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否则影响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合格的摘要不仅仅内容全面,要素齐全,简明扼要,而且要尽量融入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的主题概念词,以扩大论文的被检频次。 3)中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总结国内外各大著名检索系统对摘要写作要求及同行期刊制订的摘要写作规范,一般中文摘要写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 摘要第一句的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重复,每篇摘要都与题目连排的,题目是文摘的第一句话; 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 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 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不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必要时可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 用第三人称写,连续写成,不分段落; 4)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英文摘要的写法除了具有中、英文摘要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般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尽量用简、短的句子,避免句形单调,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所做的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得出的结果、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注意冠词的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语为修饰名词,可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 不使用俚词外语表达概念,慎用行话和俗语,应用标准英语; 对那些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所熟悉缩略语,应在题目、文摘或关键词中至少出现一次全称。 5)英文题目的写作要求 英文题目为求简短、明了,直接反应论文的主题,而且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英文题目开头第一字不得用The、And、An和A; 英文题目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下列情况除外:专用名词首字母大写,首字母缩略词全大写,德语名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句号后任何首写字母均大写; 主副标题(题目)必须用句号分开,不得用分号或破折号; 题目中不要用缩略词,不用特殊字符,即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 3论文参考文献的构成和著录要求 一切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图书、论文、规范、专利等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和论文的前言(引言)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一项科研工作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文献的检索工作,通过检索工作,查询他人在此方面都做了哪些研究工作,进而了解他人工作的进展和进度,以及他人的研究工作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哪些局限性。所以在写作论文时,在前言中应概述他人的工作,并指出他人工作与本论文工作有哪些联系和不同,以及本论文希望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其中提到他人的工作时,一定要给出参考文献,做到言之有据,所以文后的参考文献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占有资料的情况,进而反映出该论文的学术水平,如果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都是国内已出版很久的教材和图书,说明作者占有的都是一些很旧的文献,作者的知识陈旧,所写出的论文就很难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如果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都是作者通过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到的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则说明作者占有大量的最新文献,作者的研究工作处于该领域的最新前沿,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作者在查询文献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国内外一些著名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并作为参考文献。 4、论文编写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SCI、Ei有关规定 1)基本要求:必须满足国际检索系统对论文格式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下列几项(英文):论文题名、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工作单位、论文摘要、文献出处、参考文献。 2)论文题名 题名应简明、确切,不要太长、太笼统。英文题名可以省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如the、a、an等。题名内不应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3)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应按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建议: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其间加半字线。如:林皋LINGao,钟万勰ZHONGWan-xie,欧阳华江OUYANGHua-jiang。请勿将姓氏写在名字后:Ming-shengWANG,MingshengWang;请勿将名字缩写:WANGM.S.,M.S.WANG。多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LINGao,ZHONGWan-xie,OUYANGHua-jiang。 4)工作单位要规范、统一、稳定,英文译名结尾处应加China。如:(上海电力学院,上海200090)(ShanghaiUniversityofElectricPower,Shanghai200090,China)。对于多作者、多工作单位,应用逗号隔开。 5)英文摘要 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通常采用英语。它们在收录一篇论文摘要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写得好不好。所以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非常关键。它包括:摘要内容、格式、语句的时态和用词的准确性。 -摘要的内容:对于报道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摘要的长度:100150个词,不应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第一句不应与题名重复。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6)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要精选,应规范 -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要仔细挑选核实,因为它可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如果引用一大堆教科书,SCI是不会收录这篇论文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应遵循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把文后参考文献编写好。 -SCI则特别要求把文后参考文献全部译成英文。 7)加注论文 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重要论文,不要忘记在篇首页 地脚注明标准的资助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写出批准号,以证明论文价值。因为这类论文,其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论证后批准的课题,受到国内外检索系统的重视。 5、投稿途径 论文被SCI、Ei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术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根本不能被ISI、Ei收录。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投稿: 1)充分利用已有渠道 如果您的论文曾经被SCI、Ei收录过,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人头熟,对刊物编排格式适应。 2)投向国内期刊 稿件多,要分流;不能全在本校学报发表,应向国内已经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注意: -SCI的期刊名单每年都在我国许多报刊上刊登。 -还应注意:有些高校学报不接收校外的稿件;要向核心期刊投稿;可向选做期刊中收录篇数较多的期刊投稿。 3)投向国际期刊 由于语言上的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