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oc_第1页
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oc_第2页
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oc_第3页
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oc_第4页
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红河州林业工作站,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通过对棕榈播种密度为10cm10cm、15cm15cm、20cm20cm、25cm25cm、30cm30cm、35cm35cm几种类型进行育苗试验,得出密度类型20cm20cm合格苗产量最大,达到10005株/667m2;播种密度25cm25cm时苗木合格率最高,当密度大于和小于25cm25cm时,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当密度逐步大于25cm25cm时,死亡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用播种密度25cm25cm合格苗木造林,幼林林相最为整齐。 关键词:棕榈;育苗密度;产量质量 :S723.1+31.2,S792.91:A 棕榈(Trachycarpufortunei)为棕榈科(Palmae)棕榈属(Trachycarpu)常绿植物,又称棕树、棕皮树、棕衣树。其树杆挺直,叶大浓绿,树型别致,是极好的行道及庭园树种。棕榈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秦岭,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为最多,棕榈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耐旱,较耐阴。棕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棕纤维可制扫帚、毛刷、蓑衣、枕垫、床垫、水塔过滤网等;棕榈叶鞘为扇子型,叶可制扇、帽工艺品及防雨棚盖等;花、果、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主治金疮、疥癣、带崩、便血、痢疾等多种疾病;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经磨粉后可作牲畜饲料;未开花的花苞还可以作蔬菜食用;棕榈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有吸收能力。为验证棕榈育苗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从xx年11月xx年6月开展了该项试验,本研究主要测定了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质量和造林生长的影响。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云南省红河县石头寨乡旧施村委会瑶寨村苗圃基地,海拔1800m左右,年日照1700h,年平均气温14.9,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8.9,10年积温4200,年降水量1240.2mm,510月份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土壤为黄壤,含石量为20%。苗圃地地势相对平缓、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良好。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种子 种子采自红河县阿扎河乡棕榈园,选择1015年生,树杆粗、叶片宽大、棕片长、棕丝粗、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于xx年11月中旬待果实呈蓝黑色后采种,将采下的种子进行筛选,清除杂质和病虫害种子,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 2.2棕果消毒和浸种催芽 xx年3月对种子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处理方法是:用0.3%1.0%的硫酸铜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放入保温桶内,间歇性地向桶内补充温水,保持水温40左右基本恒定,浸泡50h,再用湿沙覆盖,浇水量以沙床不积水为限,沙土中的含水量大约为30%40%。约20天后,75%种子开始发芽。 2.3苗圃作床 在苗圃基地中,选取水源方便、地势平坦、便于调查的地块作为棕榈苗圃试验地。底肥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50kg,拌匀后整地作床,床面宽150cm、床高20cm。播种前用0.05%的高锰酸钾进行苗圃消毒。 3试验设计 3.1播种密度 试验设、六个类型三个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播种密度为10cm10cm,66700株/667m2 播种密度为15cm15cm,29644株/667m2 播种密度为20cm20cm,16675株/667m2 播种密度为25cm25cm,10672株/667m2 播种密度为30cm30cm,7411株/667m2 播种密度为35cm35cm,5445株/667m2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xx年4月中旬将发芽势相同的种子按6个类型进行移植点播,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段设置样方,每个样方设置按1.5m6m,播种后用预先混合好的21的细土与腐熟细粪盖于墒面上35cm。用透光率30%的遮荫网搭高1.8m的拱棚遮荫,方便在拱棚下浇水、除草等作业,xx年11月份逐步移除遮荫网。 根据天气干旱程度不定期进行浇水,每年7月、12月两次拔除杂草,期间未进行过肥料追施,至xx年4月2025日,在每个样方中按对角线等距离抽起30株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见表1 3.2造林对比 造林试验地选择在苗圃东侧2km的荒地中,海拔、气候、土壤条件与苗圃地基本相同,坡度30,东南坡向,造林地块土层厚度80cm,整块试验造林地肥力条件相同。统一按2m2m的株行距进行种植,类苗木沿水平线设置6株,坡向线设置15株,挖穴40cm40cm,每穴10kg腐熟农家肥与表土拌匀后栽植。用育出的检测达到合格标准的苗木各随机抽取90株进行造林,xx年6月初栽植,观测造林后13年幼林的生长情况(表2)。 4结果分析 4.1在播种密度等于25cm25cm时,合格率最高,死亡率最小,当密度大于和小于25cm25cm时,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密度大于25cm25cm时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 4.2根据表1的合格率算出:密度类型10cm10cm合格苗产量为7337株/667m2,密度类型15cm15cm合格苗产量8597株/667m2,密度类型20cm20cm合格苗产量10005株/667m2,密度类型25cm25cm合格苗产量9925株/667m2,密度类型30cm30cm合格苗产量6151株/667m2,密度类型35cm35cm合格苗产量4301株/667m2。试验得出,密度类型20cm20cm合格苗产量最大,达到10005株/ 667m2。 4.3采用不同播种密度培育出的合格苗造林,在造林后13年的观测中,随着苗龄的增大,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差距逐步缩小,但从林相上看,采用密度25cm25cm播种育出的苗木造林树高和地径标准差最小,林相最为整齐。 5讨论 5.1棕榈育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播种密度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苗木密度适宜与否,对于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只有适宜的苗木密度才能使苗木优质高产,苗木过密时,不仅每株苗木的营养面积小,而且由于苗木相互遮荫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了苗木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使苗木生长细弱、叶量少,苗木分化严重,苗木抗性差,死亡率高,合格苗率低。相反过稀的苗木,不仅不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产苗量,同时由于苗间空隙增大,杂草丛生严重,增加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苗木生长不均匀,苗木产量和合格率也不高。 5.2不同的林木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需要不同的光照、水分、养份等,苗木培育的最佳播种密度是不同的。棕榈育苗在不同的地方由于土壤、气候因子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最佳播种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朱华,楚永兴.红河县棕榈优良家系选择初报J.林业科技情报,xx,47(1):10. 2韦强.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xx,33(6):123-1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