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6例急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张丽荣赵明枝刘利娟 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符合条件的病患,按照1:1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则以常规治疗手段为基础给患者静脉注射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的100万U的尿激酶,0.5h注射完,然后继续注射溶于150mL生理盐水的50万U的尿激酶,1h内静注完。通过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相应症状、体征,进而对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综合治疗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86%,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用于早期脑栓塞溶栓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栓塞 R743A1672-5654(xx)08(b)-0079-02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脑栓塞则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血栓阻塞脑血管所致。在早期对患者溶栓治疗可溶解部分血栓,恢复被阻塞血管的部分功能,从而减少因组织缺血或缺氧而造成的脑部损伤1。为了研究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本次实验以本院xxxx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对其使用尿激酶来进行溶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xx年6月xx年9月间来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栓塞患者共5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CT/MRI确诊为急性脑栓塞的患者;年龄4570岁;意识清楚,没有全身严重并发症,并且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1:1分比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发病时间及治疗之前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见表1、2)。 1.2方法 对照组:基于一般常规性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方法,对病人使用抗凝药物,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脑保护的相关治疗;实验组:先对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注射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的100万U的尿激酶,0.5h注射完,然后继续注射溶于150mL生理盐水的50万U的尿激酶,1h内静注完。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止因患者血压过高而诱发脑溢血或血压过低而导致脑缺血,进而使病情加重。溶栓24h后再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1.3效果评价 以治疗前1d和治疗后12、24h、7、14d为观察点,依据临床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DNS)2-3。痊愈:DNS评分减少量达91%100%;显效:DNS评分减少量达46%90%;有效:DNS评分减少量达18%45%;无效:DNS评分减少量不足18%。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NS评分均逐渐下降,但在治疗后12、24h、7、14d时观察组DNS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14d后,实验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7.8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经CT检查发现有1例患者脑栓塞部位附近有少量出血,经跟踪检查,7d内自行吸收,有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简单处理以后出血停止,对照组患者没有栓塞部位出血的情况,有3例患者胃部不适。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没有出现药物过敏现象或大出血。 3讨论 急性脑栓塞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上诸多的多发性疾病之一,同时发病年龄也愈渐年轻化。脑栓塞的出现可导致血流障碍进而中断血流,使病变区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组织坏死并伴有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4。以往的治疗主要是处理原发病及抗凝治疗,但疗效欠佳,部分患者因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很多存活的患者遗留偏瘫、失语、意识障等明显后遗症,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尽早研究出相应的有效治疗手段势在必行。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直接激活剂,可使纤溶酶原降解为纤溶酶,后者可使血块中的纤维蛋白分解从而使血块液化,且无抗原性和毒性。研究显示5,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经过提取纯化制备而成的酶蛋白,因此不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过敏反应十分少见,经静脉给药经由肝脏代谢,代谢速度较快,半衰期仅15min。以上种种特性均保证了尿激酶作为脑栓塞溶栓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本次试验,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DNS评分均逐渐下降,但在治疗后12、24h、7、14d时观察组DNS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说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早期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依据个体的不同特点调整不同的用药方案,已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段DNS评分总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没有发现相关过敏反应、致死性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其结果与Thanvi6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尿激酶用于早期脑栓塞溶栓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xx,2(11):59-60. 2尹瑜.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xx,23(4):25-27. 3吴斌.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xx,9(31):23-24. 4王瑶,钟建国,肖佩荣,等.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xx,23(3):230-231. 5胡午辉,丁玲.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xx,18(3):184-186. 6ThanviB,TreadwellS,RobinsondeterT.Earlyneurologicaldeteriorationinacuteischaemicstroke,lpredictors,mechanismsandmanagementJ.PostgradMedJ,xx,84(994):412-417. (:xx-07-10)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 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3.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等,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或英文)的区别。 4.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单位符号前的数字最好为0.11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当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P或10n,10-n表示,但应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