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绿地行动扬帆再远航.doc_第1页
重庆市绿地行动扬帆再远航.doc_第2页
重庆市绿地行动扬帆再远航.doc_第3页
重庆市绿地行动扬帆再远航.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绿地行动扬帆再远航 文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农村处 近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秦巴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等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四山”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金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市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1%,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49%,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7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完成3600亩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试点示范。长江沿岸百米景观林带成为沿江的靓丽风景,城区、乡村、庭院和荒山批上绿装,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伤口”不断治愈,一大批珍稀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到xx年,重庆市计划投入120亿元,重点实施五大任务,即优化功能分区,实施分区管理;修复退化系统,加强城乡绿化;强化土壤生态保护,严格土壤环境管理;实施生态创建,打造宜居环境;增强监管能力,促进公众参与。实施八大工程措施,即优化国土空间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城乡绿化提升及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及整治工程、人居环境优化及生态示范创建工程、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维护工程和生态监管能力建设工程,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 近两年,重庆市已投入120多亿元资金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完成各类整治项目4000多个,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优化人居环境,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仅xx年,就完成营造林3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32.8平方千米,基本消灭宜林荒山,通道绿量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城镇绿地、公园数量大幅增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努力让青山常在。 严格树立底线思维,探索建立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它是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空间范围,是确保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确立和保护重庆的生态保护底线,重庆集中了全市关于生态、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最优秀的专家,组建了强大的技术队伍,根据环保部的技术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和禁止开发区保护红线,初步划分出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其中一级管控区范围包括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都市区“四山”生态屏障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和都市区“四山”);二级管控区主要是自然保护区一级管控区以外区域、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在各区县均有分布,其中城口、巫溪、巫山、长寿和彭水等区县分布较多。 加强污染土壤修复,实现净地流转开发 从20世纪90年代起,重庆一直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生产布局,主城区30多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全部迁出主城。然而,搬迁之后留下的被污染的土壤却是这座城市的“痛”。为此,重庆加大了城市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力度。经过几年探索,重庆市建立了污染场地相关的技术审核指标体系,制定了重庆市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重庆市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筛选值、重庆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及竣工验收技术导则和重庆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4个地方标准。 重庆东华特钢公司原址位于嘉陵江边,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明确该场地内存在重金属和总石油烃污染,需清挖处置7万余方污染土壤。为了彻底清除污染隐患,重庆实施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共清理废酸、废油类危险废物580吨,废石棉56吨,筛分后外运污染土壤6.5万余吨至水泥厂进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场内清挖地块经采样监测验收合格后,场地环境风险隐患全面排除,目前该场地已进入再开发利用阶段,实现了净地流转和开发的目标。 两年来,重庆完成了重庆钢铁集团五厂和六厂,重庆有机化工厂,重庆金翔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9块搬迁企业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投入资金1.6亿元,评估面积520万平方米,207家重点搬迁企业全部完成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治理污染土壤28万立方米,提供修复后的净地170万平方米。 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地质地貌复杂,山地、丘陵众多,生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中大巴山和武陵山区域是国家划定的两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拥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共58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18个、县级33个,总面积8.6万公顷,占国土幅员面积比例10.4%,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多年来,重庆市强化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严格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监管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 重庆对保护区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先后落实中央财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资金800万元、中央财政湿地保护工程资金1600万元、市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资金400万元,实施雪宝山、阴条岭、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8个市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以及丰都龙河、奉节梅溪河、开县彭溪河、主城两江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 xx年,重庆率先组织完成了全市所有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核查确认和界线空间矢量化工作,形成了58个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区界线矢量化电子图集、科考报告和总体规划文本。在此基础上,xx年,重庆市建立和发布了自然保护区空间管理系统,并运用于环境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