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X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六册古诗句总汇 莲山课 件 m 六册古诗句总汇 孟庆玲 一、课文中诗歌名句赏析 1、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面对海上迷人的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止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也把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其中,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襟怀和雄心壮志。 2、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阔 ” 是 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 “ 风正一帆悬 ” 便愈见精彩。“ 悬 ” 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表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它 “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2 / 14 3、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这一联, “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 日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 “ 生 ”“ 入 ” 两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峄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这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 几处 ”“ 谁家 ” 用此极其准确,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表明是初春季节,给人以乍见动物迎春的喜悦之感。 5、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在醉人 的晴朗月夜,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青蛙似乎很理解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在青蛙的一片合唱声里,词人仿佛听到了丰收的消息。作者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自己为农家丰收而喜悦的心情。 6、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这三句,字面上没有提到 “ 游子 ” ,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3 / 14 味着他的存在。 “ 枯藤 ”“ 老树 ”“ 昏鸦 ”“ 小桥 ”“ 流水 ”“ 人家 ” 是他眼中所见, “ 古道 ” 是他的经行地, “ 瘦马 ” 是他所骑,而 “ 西风 ” 正吹到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辉出 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一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这样层层渲染,为下文揭示主旨做铺垫。 7、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两句诗化用了孔子的名言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以征服泰山的强烈的愿望表现作者不畏 艰难,积极进取的信念和理想。 8、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国破 ” 表明物是人非,盛唐王朝时辉煌的景象都已消失,“ 山河在 ” 指自然景物依旧, “ 城春 ” 指长安的春天本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但 “ 草木深 ” 显示出杂草丛生,树木苍苍,一片凋敝荒凉景象,与 “ 春 ” 形成鲜明的对比,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9、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4 / 14 “ 烽火 ” 与 “ 家书 ” 分别由 “ 感时和恨别 ” 引出, “ 烽火 ”指代战争, “ 三月 ” 体现战争延续时间之长,也暗示后句的原因。 “ 抵万金 ” 形容家书的珍贵,道出消息隔绝、 久望音讯而不至时,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10、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他清除 “ 荒秽 ” ,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诗人还是“ 性本爱丘山 ” ,还是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 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 孤 ” 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 直 ” 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 “ 长河 ” 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 “ 落日圆 ” 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人用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1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5 / 14 中的第二字练得好。 “ 随 ” 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 入 ” 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 野。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水环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在失败时只要充满信心,不断进取,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达到光明的顶峰。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后人用此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15、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16、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6 / 14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 节,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成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也成为千百爱国志士的座右铭。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18、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是作者对以往历史上所作的概括和评判,表达了对遭受苦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 采菊东篱下 ” 是实写,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篱下种着菊花,象征着陶渊明远离俗尘、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 “ 庐山 ” ,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之。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写出了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自得。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 14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 大精神力量。 21、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虽然杜甫眼下缺少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实现千百万 “ 寒士 ”“ 大庇 ” 的愿望,解除痛苦,尽变欢颜,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忘我为人的精神,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2、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此二句写雪后美景,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本来一夜大风雪早出来的是个冰雪世界,但诗人却说不是北风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以春花喻 冬雪,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23、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落花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化为春泥,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可以献给后之来者。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自己虽然辞官不做,回到家乡却可以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叉给生徒,以变革的热8 / 14 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此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24、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他们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们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这两句揭示了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25、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如果有朝廷重用的一天,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 天狼星 ” 在这里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这几句表述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26、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 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作者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 27、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最高理想。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两句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9 / 14 28、 “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她看着白蘋洲,这是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 方,当然更是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29、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两句既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也表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二、课后诗歌名句赏析 七年级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 “ 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 ”10 / 14 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 “ 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 ” 之哲理。 八年级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历经 “ 山重水复 ” 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 “ 失11 / 14 去才知可贵 ” 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 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 喧嚣 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 “ 有新栽花花不发 ” 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2 / 14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 愁 。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 ” 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 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后两句,从 “ 隔千里兮共明月 ” 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3 / 14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谈新质生产力
-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与支撑
- 中学生新质生产力科普
- 安全教育手册讲解
- 2025年实验医学实验室医学常规检验操作规范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理疗学专业素养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急救抢救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学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应用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医学影像观察与判断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科神经解剖与生理学知识检测答案及解析
- 鼾症的治疗与护理
- 超声科规培生入科教育大纲
- 脑疝的观察与护理
- 腹腔热灌注护理课件
- 消防装备维护保养课件
- 乡村调解员课件
- 2025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 体重管理宣教课件
- 美术培训学期课件
- 厂房居间协议书范本
- 市场摆渡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