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doc_第1页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doc_第2页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doc_第3页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doc_第4页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 张艳存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在曹植的辞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动物形象,通过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可以一窥曹植的内心世界。曹植的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前期的作品大都意气风发,积极向上,而后期的作品则深沉压抑。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体现了他人生不同境遇中心境的起伏变化,这种手法是对前代抒情小赋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类作品,可以一窥曹植文学创作与人生境遇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曹植;辞赋;动物形象 :I207.22:A:1673-2596(xx)04-0155-02 在我国古代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的特殊性,文人墨客在其文学作品中很难直抒胸臆,不能够直白地表明自己的心迹,但是又觉不吐不快,于是聪明的文人们就选取生活中或者神话传说中的某些有鲜明特征的动物来表达内心世界,寄托情怀。比如用狮子来象征王者,作为权威的象征;鸟儿能够自由翱翔,也就用以表达文人远大的志向,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猿猴因其叫声哀鸣,被用以象征哀伤的情绪,如杜甫在登高中有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 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文学创作众体兼备,诗歌、散文和辞赋作品都数量众多,成就极高。曹植的人生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曹操在世时,曹植年少得志;但是曹丕称帝后,曹植则备受猜忌打压。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作为建安时期最杰出的文人,曹植的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前期的作品大都意气风发,积极向上,而后期的作品则深沉压抑,充满了危机感和幻灭感。考察曹植的辞赋作品,可以发现在曹植的辞赋中有一系列的动物形象,通过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可以一窥曹植的内心世界。 一、曹植前期辞赋中的动物形象 在前期作品中,比较典型的是鹖赋。鹖鸡是一种头上有毛角如冠、性猛善斗、至死不却的雉属动物。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縠单衣。”古代武官之冠用鹖鸡尾作装饰,即取其勇猛之意。鹖赋中描绘鹖鸡“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一旦遇到对手,“长鸣挑敌,鼓翼专场;逾高越壑,双战只僵”。曹植笔下的鹖鸡形象栩栩如生,和曹操鹖鸡赋序中的描述类似,个性刚烈,、勇猛无比,而且具有令人敬佩的牺牲精神。这正是战争年代崇武尚力的时代精神的写照,也反映了曹植本人渴望扬名沙场、建功立业的少年豪情。类似的作品还有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白马篇,诗歌中武艺高强的白马少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正是曹植本人的形象写照。当时的曹植年少聪慧,才思敏捷,父亲曹操对他极为宠爱。因此这一时期的曹植可以说是意气风发,父亲的宠爱,超群的才华再加上生于乱世、长在军中的成长经历,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另外还有一篇神龟赋。在神龟赋序中,曹植交代了写作缘由:“龟寿千岁。时有遗余龟者,数日而死,肌肉消尽,唯甲存焉!余感而赋之。”在神龟赋中,曹植写道:“嗟神龟之奇物,体乾坤之自然黄氏没于空泽,松乔化于扶木。蛇折鳞于平皋,龙脱骨于深谷。亮物类之迁化,疑斯灵之解壳。”神龟的死亡引起曹植对生命的思考,进而否定神仙长生不死之说。但与后期作品赠白马王彪中体现的情怀不同,后者让读者感受到的是曹植内心的绝望:现实世界一片黑暗,神仙虚妄,天命可疑,人生毫无出路。而神龟赋表达的是曹植对于人生的积极思考:人生有限,神仙虚妄,应该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时的曹植对前途、对人生是满怀希望的。曹操的诗歌步出厦门行龟虽寿传达了同样的人生价值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曹操对曹植的欣赏和肯定。 总的来看,不论是鹖赋,还是神龟赋,都表达了曹植昂扬、积极、对前途和人生满怀希望的情感倾向。 二、曹植后期辞赋中的动物形象 曹植后期描写动物形象的辞赋有6篇,分别是鹦鹉赋、白鹤赋、蝉赋、离缴雁赋、鹞雀赋和蝙蝠赋。 东汉末年祢衡有名作鹦鹉赋,建安时代曹植、王粲、应瑒、阮瑀和陈琳都有同题之作,可以看作是对祢衡赋作的回应。在鹦鹉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植的心绪,鹦鹉自白:“遇旅人之严网,残六翮而无遗。身挂滞于重笼,孤雌鸣而独归。岂予身之足惜,怜众雏之未飞。分麋躯以润镬,何全济之敢希。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怨身轻而施重,恐往惠之中亏。常戢心以怀惧,虽处安其若危。”鹦鹉就是曹植的自喻,这些战战兢兢的心理感受,正是曹植婉曲地在表达自己在政治高压下内心的挫折感和危机感。 白鹤赋中拟人化的白鹤,同样是曹植以鹤喻自身。赋中的白鹤与鸾鸟凤凰,正如现实世界中的曹植与曹丕;鸾鸟凤凰抛弃白鹤,正如曹丕登基后对曹植的打击迫害。曹植借白鹤比喻自己品德的纯正,赋中白鹤的孤独感正是曹植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 蝉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动物形象,赋中的蝉:“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蝉善良柔弱,与世无争,但是在它的周围却天敌环伺:“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蝉努力摆脱险境:“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好不容易躲开环伺的敌人们,没想到还有千方百计地捕蝉儿童:“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最终也没能摆脱无辜被害的悲剧命运。这样一个形象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曹植本人,善良柔弱的蝉正是他本人的自喻,而蝉所处的险恶环境正是曹植本人处境的真实写照,从文中可以见到作者对于命运的深深不平和无限忧虑。 离缴雁赋也是一篇表达曹植本人心境的辞赋。序中交待:“余游于玄武陂,有雁离缴,不能复飞,顾命舟人,追而得之,故怜而赋焉。”曹植见到受伤离群的雁,想到雁本是“禀上天之休祥”、“含中和之纯气”的动物,但是无辜被伤,因此触景生情,“怜孤雁之偏特兮,情惆焉而内伤”,赋中雁的独白可以看做是曹植本人的内心独白:“挂微躯之轻翼兮,忽颓落而离群。旅朋惊而呜逝兮,徒矫首而莫闻。甘充君之下厨,膏函牛之鼎镬。蒙生全之顾复,何恩施之隆博?”表达的是曹植内心深深的失意和挫折感,对于命运的深深不平。 鹞雀赋是一篇赋,但更像是一个寓言故事,写的是鹞雀之间发生的一场生死搏斗:“鹞欲取雀。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啖,实不足饱。鹞得雀,初不敢语。顷来轗轲,资粮乏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雀得鹞言,意甚怔营: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鉴,贤者是听。鹞得雀言,意甚怛惋。当死毙雀,头如果蒜。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藂莀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辛苦相语。向者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莫复相妒。”这显然是一个残篇,但情节比较完整。从现存的内容看,写的是麻雀遇到了鹞,经过殊死较量之后脱险。虽然赋的写作背景不得而知,但是从曹植写动物赋的一贯手法来看,这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他和曹丕的关系,联想到他和曹丕之间的较量以及曹丕对他的打压迫害。曹丕登基后,曹植一直受到迫害和打压,曹植或许正是以寓言的形式利用鹞雀之间的生死搏斗来表达自己感受。 蝙蝠赋是一个残篇,只残存了十几句,都是对蝙蝠的描写。赵幼文在曹植集校注、钟优民在曹植新探当中都认为,蝙蝠赋是为了批评迫害自己的人如曹丕、曹丕手下的监国使者灌均而写的。从曹植赋一贯手法来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曹丕的打击迫害下,曹植内心的苦闷、压抑、孤独感、危机感和幻灭感以及对他们的痛恨都无法直接表达出来,只能以婉曲的方式来发泄,所以总的来看,曹植后期辞赋中出现的动物形象都是借物喻人的,都是曹植人生坎坷境遇及心境的表达。 东汉后期,中国进入了空前黑暗混乱的时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腐败,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文人的命运同样堪忧。此时大汉王朝歌功颂德的汉大赋已经失去了赖以产生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小赋,而咏物赋是抒情小赋的一个重要门类。祢衡的鹦鹉赋和赵壹的穷鸟赋是东汉咏物小赋中流传甚广的优秀作品。祢衡的鹦鹉赋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祢衡是东汉末年名士,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赵壹的穷鸟赋也是咏物抒情之作。赵壹为人倨傲耿介,因此为世俗不容,屡次获罪,甚至几乎被杀,幸亏友人相救才得幸免,因此赵壹写信致谢。在信中,赵壹深深感到不能畅所欲言,于是就作了这篇小赋,托穷鸟以自喻,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屡遭迫害的愤懑之情。曹植的辞赋中的动物形象显然是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曹植前期辞赋中的动物形象虽然能反映他的心境,但比喻的色彩并不明显;而后期辞赋中出现的动物形象比喻意味更为明显,情感色彩也更接近祢衡和赵壹的作品,被归为辞赋“愤激体”这一类型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曹植还有了新突破。在他的辞赋作品中,不仅咏物抒情、托物言志,而且出现了通篇比喻的寓言形式。 总之,咏物的抒情小赋在曹植手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曹植在辞赋中所描写的各种动物形象是他人生不同境遇及心境变化的表现。通过这类作品,可以一窥曹植文学创作与人生境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魏)曹植.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钟优民.曹植新探M.合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